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泰国潮人的乡土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至今 ,濒临海洋生活的潮汕人民 ,以其勇于冒险的精神 ,足迹已经遍布五湖四海 ,而“潮州人最早去暹罗 ,有史可查的 ,可以说是在明朝嘉靖年间 ,即公元1522年至1566年这段期间”①。这以后 ,不断有潮汕人移居泰国 ,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及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两段时期 ,出现了移居泰国的高潮。到1983年 ,泰国政府公布的泰国华侨华人有630万 ,占泰国总人口的13 %。目前 ,一般估计泰国的华侨总人数在700万左右 ,约占全国人口的12 % ,而其中 ,祖籍为潮汕地区的人士约占70% ②。正如陈泽泓先生在其《潮汕文化概说》一书的引言中写到…  相似文献   

2.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14,(12):59-61
胡志明市是越南华侨华人最大的聚居地,也是华侨华人文化的中心。该市的华侨华人文化历史悠久,带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色彩。华侨华人活跃在该市的文艺舞台上,在商业文化、企业文化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华侨华人教育事业也比较发达,华侨华人文化还与当地的越南本土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影响。这些都是胡志明市华侨华人文化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整个越南华侨华人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宗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互相交织的形态沿着"海丝"向各国传播。站在国际文化战略高度,宗教领域的民间外交可视为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角度挖掘宗教的人文内涵是十分可行的。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具有重要区位优势和侨缘优势。福建民间宗教信仰,就其规模和影响已远超正统宗教的民间信俗,在走向东南亚的历史播衍中,已不仅是单纯的宗教性或学术性问题,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担负起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明对话、传递中华文化、营造中国形象的政治文化外交使命。东南亚也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一方面,同根同源的民间信仰成为海外华族与祖籍国精神文化互动的源头;另一方面,福建民间信仰也渗入居住国民众生活,以自身蕴涵的中华文化基因勾画出多元兼容、和谐共处,知恩图报、崇德敬贤,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中国文化图景。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推广格局中,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通过民间信俗渠道"走出去",将民间信仰纳入对外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框架中,纳入公共外交新生态的良性培育体系内,是极具前瞻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对泰国华侨华人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泰国是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之一,物产丰富,华侨众多。它的面积共有51.4万平方公里,约等于广东省面积的2.8倍。人口5,500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2人。1987年国民总产值约等于500亿美元,人均所得约900美元,虽然低于亚洲“四小龙”,但它正力争上游,追求“成龙之道”,致力于发展经济和社会建设。生活在这里的华侨、华人、华裔正与泰国人民同心协力,为泰国的繁荣进步贡献一切力量。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特征泰国华侨发展的历史和其它东南亚各国不同,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第一,这个国家的多数民族泰族是从中国本土南迁到泰国的种族,而泰国的华侨主要是出身于广东、福建等华南地区,他们在人种上相近似,在语言、风俗、宗教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比较容易进行通婚和归化。  相似文献   

6.
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是由泰国京华银行董事长、泰国著名侨领郑午楼先生发起(并捐巨资1亿泰铢)、泰华社团大力出资赞助创办的.1992年经泰国政府批准,该校成为享有与泰国其它大学同等地位的高等学校.泰国国王亲自为华侨崇圣大学颁赐泰文校名.1994年3月24日国王亲临大学校园,主持学校揭幕仪式.这一天被华侨崇圣大学定为校庆.  相似文献   

7.
蚁光炎先生是一位泰国华侨工商界的进步领袖,他热爱祖国,见义勇为,颇受华侨群众的敬重。“九·一八”事变后,泰国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紧跟着祖国的斗争形势而发展,到了“七·七”事变前夕,泰国华侨已成立了文化界、工商界、妇女界及学生等各界抗日救国会(简称文抗、工抗、商抗、妇抗和学抗),并组成了“暹罗(泰国)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虽是秘密团体,但在爱国华侨中却半公开地进行活动。身为暹罗“中华总商会”主席的蚁光炎先生,对“抗联”的活动,不但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还亲自承担某些重要任务,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战开始后,…  相似文献   

8.
泰国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泰国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特征战后以来,泰国华侨华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变化,其表现有如下几个较突出的特征:(一)进出口贸易带动工商业规模扩大。1、从传统的汕头、香港和新加坡区域性贸易扩大到国际市场。泰国向为农业国,华侨华人早期经济亦仅以农林副渔产品为大宗出口,以换取国内紧缺物品。早期成立的同业组织“汕头郊公所”和“香功郊公所”亦以香港、新加坡和汕头(台湾后来取代)为华侨华人进出口业的传统地盘。二次大战后先是美国和后是日本跃居泰国对外贸易首位,台湾在1988年亦曾跃居第一。国外市场扩大到世界三十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9.
试论日本新老华侨融合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以留学人员为主体的中国人在日本就职、定居 ,由于各种原因 ,与日本的华侨社会产生了隔阂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新老华侨的文化差异。现在 ,新老华侨应当互相融合 ,在混合型文化的基础上 ,共同创造新的、发展的文化样式 ,组成团结一致的集团。  相似文献   

10.
泰国华侨社会的特点和各种华侨帮派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序言1975年9月28日,即在我们将去泰国访问的前夕,泰国华文报《中华日报》发表了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院“中国问题研究学会”的研究报告及讨论会纪要,简要地提出了泰国华侨(或华裔泰人)现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本文先介绍这一报告的要点,并略加分析,作为探讨泰国华侨社会特点和各种华侨帮派形式问题的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杨阳 《东南亚》2001,(4):36-41
泰国地处热带 ,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以盛产稻谷而闻名 ,是东南亚主要的产米国家。华侨在泰国经营米业历史悠久 ,其中碾米业是华侨资本最普遍的投资对象 ,可以说泰国华侨对碾米业的投资在东南亚一带是最早和最多的。一、华侨中介商在泰国大米贸易中的形成185 5年 ,暹英鲍林条约的签订 ,开了暹罗史上允许外国人在本国土地上自由经商的先例 ,是暹罗“锁国”大门被彻底打开的重要标志。在 185 5年以前 ,大米已是泰国的主要出口商品。随着鲍林条约的签订 ,泰国日渐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 ,国内广大农村的自然经济解体 ,市场需求导致收购…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等原因,在越南同时存在着多种宗教,其中不乏几种大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即便如此,但仍然很难确定哪一种才是越南的真正国教。在越南历史上,李朝和陈朝时期,佛教曾经占据着唯我独尊的地位,但也只是延续了三四个世纪的时间,从黎圣宗开始,儒教的地位日益提高,直至成为越南的正统思想体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约600万信徒的天主教也是越南宗教组成中的一大亮点。但无论是佛教、儒教还是天主教都只是外来宗教而已,越南人民依然保留着发源于越南本土的信仰,那就是越南民间信仰。一、越南民间信仰概述越南的民间信仰可以概括…  相似文献   

13.
泰国华文报纸的发展与泰国对华侨政策的调整息息相关。二战之后,随着泰国华人社会的变化,泰国华文报纸经历了从动荡到相对稳定的发展过程。在时局及现代化办报思想的影响下,泰国华文报纸迎来了一系列变革。泰国现存的华文报纸已基本实现从"侨报"到"本土报"的转变,中泰合作办报成为一个趋势。泰国华文报纸的内容以报道泰国国内情况为主,华文报纸成为维系泰国华裔人口与世界华人圈联系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4.
泰国现有华侨华人约500万,其中华侨人数约为25万左右,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人口排名表上,位居第三。在泰国的华侨华人中,祖籍在广东潮汕地区的,占一半以上。泰国潮州人大都居住在泰国中部的富裕地带。他们不仅在人数上居多数,而且其经济实力也最强。许多人从事金融业、进出口业、碾米业、纺织业、土产业和珠宝手饰业。潮州社会向有浓郁的血缘家族文化与社会传统。在我国潮汕地区,乡村社会聚族而居,词堂、祭田、族谱成为极普遍的组织联结。早期编外潮人,生长于潮州乡土宗族社会,他们谋生海外,也把这一传统带到了落脚谋生的异国他…  相似文献   

15.
泰国是潮州人移居人数众多的国家,这为数众多的泰国潮州籍华侨华人,和其他各国(地区)的潮州人一样,向来对故国故乡怀有浓厚的思想感情,对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中华乡邦文化十分喜爱。他们在泰国侨居的地方,一直尊崇、传承和弘扬中华乡邦文化,其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到海外谋生的历史已近两千年,比较大规模的持续出国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华侨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胼手胝足,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华侨的经济力量也逐渐成长,对祖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先在民间中进行的。直到晚清,华侨在海外的经济力量才逐渐被清政府所认识及加以利用。本文着重探讨晚清政府对华侨经济的认识,利用及其成效,藉以作为当代利用侨资之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东南亚大陆,泰国和越南有史以来都是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在前殖民地时期,两国为控制和影响柬埔寨及老挝而互相争斗。到十九世纪,两国都已控制柬埔寨,使之成为它们的属国。大约同时,三个老挝邦国也成了泰国藩属。当印度支那成为法国的殖民地时,泰国便停止了对这些属国的控制。迄至法国统治末期,泰国曾给予了为独立而战斗的印度支那民族主义运动许多的援助。但当越盟解放了北越,并宣布信仰共产主义时,泰国开始将北越视为本国安全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8.
黄素芳 《东南亚》2007,(1):58-64
腾冲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缅甸毗连,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商业繁盛,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是著名的侨乡。据1988年的统计,华侨有23854人,华人12916人。①研究腾冲华侨对于华侨华人研究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腾冲人移居缅甸和泰国的历史和原因做初步的考察。一、清代以前腾冲人出国的历史考察腾冲人出国到东南亚的历史同云南与东南亚的交往密不可分。云南与缅甸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汉王朝。汉在云南开辟“博南道”,在今保山设立永昌郡,保山最西的腾冲与缅甸山水相连,是西南出国的必经门户,因此历史上与缅甸交往…  相似文献   

19.
发源于中国的城隍信仰,传入越南后,与越南本地的民间宗教信仰相结合,形成具有浓厚越南民族文化特色的城隍信仰。对比中国与越南城隍信仰异同,探究造成异同的原因,有助于深入了解越南文化及其文化中的中国因素,为进一步探究中国与越南在文化上的共同性与相异性服务。  相似文献   

20.
水灯节是泰国民间最富有意义的节日之一,在每年的泰国阴历12月15日(即中国农历10月5日),亦同中国民间于正月十五举办“元宵灯节” 一样,是在夜晚举行。每年水灯节,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男女,特别高兴。他们穿上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