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现行刑法中涉及国家秘密的犯罪共有5个条文9个罪名,其构建起来的保护国家秘密的刑法体系并不完善,存在着犯罪归类不合理、保护对象不周全、行为方式有遗漏、犯罪主体不全面的缺陷,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国家秘密的刑法保护,应该进一步完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2.
为完善国家秘密保护法律制度,现行《刑法》规定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司法实践中,需严格把握本罪的构成要件,并以此为基础,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进而合理施以刑罚。  相似文献   

3.
泄露国家秘密犯罪刑事司法问题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刑法第398条未予以完善之前,该条所规定之犯罪的罪名在司法实践中应确定为泄露国家秘密犯罪。该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特殊主体,其既未遂形态仅存在于直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之中;其法条竞合犯只能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与“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分别适用特别法法条与重法法条定罪处罚;其牵连犯形态应当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定罪处刑。要对司法实践中的各种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科学适用法定刑,必须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故意犯罪重于过失犯罪原则与从严治吏原则。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疆独"、"藏独"等所从事的暴力恐怖活动以及民族分裂活动,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宁。针对其从事的危害国家安全等一系列犯罪活动,应以制定反恐怖法、完善《国家安全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司法解释五个方面,对我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相关立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当前严峻的毒品犯罪态势使一般侦查手段不能适应犯罪控制的需要,秘密侦查手段作为一种有效的侦查手段逐渐在我国侦查部门得到广泛运用.然而,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立法中没有涉及秘密侦查手段的应用程序问题,这也给秘密侦查手段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带来了混乱,秘密侦查手段由于其方式的隐蔽性,手段的技术性,视角的穿透性等特点导致了侦查机关在实施秘密侦查时不规范,秘密侦查手段的效率难以发挥.我国应以国外秘密侦查模式为借鉴,从立法上解决我国秘密侦查制度中秘密侦查案件适用范围、法定条件、执法依据、适用对象及司法救济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犯罪主体应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客观方面可具体解析为行为人"知密"、行为人"违法"、行为人"泄密"及行为人泄密行为"情节严重";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  相似文献   

7.
秘密监听程序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秘密监听在我国立法上几乎是空白,理论上鲜有研究。作者考察了西方国家秘密监听存在的三种模式,分析了我国秘密监听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状况,提出了我国未来秘密监听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现行刑法只规定了分裂国家罪和煽动分裂国家罪两个具体罪名,对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组织、领导、参加分裂国家组织、入境发展分裂国家组织成员和包庇、纵容分裂国家组织等犯罪行为就无法可依,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惩治和打击。另外,将分裂国家犯罪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而不包括单位犯罪主体,也不能适应打击分裂国家犯罪活动的需要。此外,鉴于煽动分裂国家罪的社会危害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比分裂国家罪要轻,因此有必要适当提高煽动分裂国家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9.
秘密侦查,是指以查证犯罪为目的,由国家法定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的,针对严重或采取常规侦查措施难以奏效的犯罪行为,而主动采取的在主观上有强烈的保密意愿,在客观上比较隐蔽,对国家司法、道德信用及公民合法权利造成不同程度侵害的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侦查行为和措施。秘密侦查作为一种易造成侵权的刑事侦查措施,其合理使用必须以法律监督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水污染犯罪问题日益呈现,然而现行刑法对此问题的规范却极不完善。纵观国外的立法,我国刑法可采用修正案形式规定水污染犯罪的主观罪过、行为犯、危险犯和刑罚等,以弥补在这方面的缺憾。  相似文献   

11.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在被害人保护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法律制度,20世纪60 ̄70年代,这种独立的法律制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确立起来。但截止到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法。因此,当务之急是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犯罪被害人问题的现状,并借鉴其它国家的立法经验,尽快建立我国的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自1997年刑法颁布以来,对商业秘密基本上形成了以民法保护为主、刑法保护为辅的法律保护格局,但是理论上和实践中均有一些争议和问题。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罪过不应当包括过失,“重大损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有必要通过司法解释予以明确,刑罚设置应当增加资格刑,罚金刑应优先,要明确罚金数额。  相似文献   

13.
国家秘密界定的模糊性易导致公众知政权的“合法伤害”,调整“国家秘密”理念有助于“合法伤害权”的消解。理性设立国家保密事项的合理界限应该确立两项基本原则:以信息的公开是否存在“明显而即刻的危险或损害”作为秘密事项判断的标准,且危险或损害的“明显”而“即刻”性预测是合理的;基于前一原则强调公民权利的满足而非政府权力的到位,对于不明显符合上述原则的那些信息,应以公开而非保密为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4.
保密与公开一直是保密工作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外,其他信息都必须公开。在新形势下,为妥善解决好保密与政府信息公开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对《保密法》等法律进行修订,建立全新的保密工作制度,确保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不被泄露。  相似文献   

15.
博客的广泛使用对商业秘密法提出了挑战.对故意在博客上泄露商业秘密的员工进行起诉,只能够移除该博客,而此时商业秘密已遭到破坏.法学界应对商业秘密法如何有效地适应博客环境进行研究,而不是仅仅通过增加补充条款将员工博客视为传统侵权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违法阻却事由是国家秘密已失去秘密性和泄漏行为事先得到许可。当同一行为既符合间谋罪又符合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要件时,应以间谍罪处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结果犯,只有被不应知悉者知悉之前才可认定为未遂犯,否则就构成犯罪既遂。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有组织犯罪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组织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现象,在我国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在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概念仅包括黑社会犯罪。新刑法第294条规定了三个罪名以打击有组织犯罪,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有组织犯罪立法,应增加或补充相应罪名,以完备法律规定;加强反洗钱力度,完善配套法规;增强财产刑的处罚,以增强打击有组织犯罪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1997刑法将渎职罪主体由国家工作人员改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又没对此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使得司法实践中对一些相关行为难以认定和追究法律责任.建议正确定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使之与其上位概念国家工作人员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