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恩来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尼克松对他有一段评价。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中国,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多次接触。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周恩来在我们党内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的实质就是"高度聚焦"。我在这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长征之初,博古是中共中央负总责的人,长征之前毛泽东给博古写了一封信,他  相似文献   

2.
一、支持毛泽东,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曾经指出,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张闻天由执行“左”倾错误路线到坚决站在毛泽东革命路线一边,是有一个过程的。长征出发前,他就开始了和毛泽东的合作,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有张闻天、王稼祥参加的反对李德、博古错误领导的“中央三人集团”。长征开始后,张闻天与毛泽东、王  相似文献   

3.
长征中的邓颖超(北京)金凤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身患肺病的邓颖超发着低烧,痰中还带血丝,无力地躺在担架上,随军出发。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干部,只有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廖似光、贺子珍、李伯...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16,(9)
正毛泽东同志曾自豪而庄严地宣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这件发生在八十年前的旷世奇迹,无时无刻都在深深感召着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而兹伯里。他以记者敏锐的良知,发自肺腑地热烈赞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  相似文献   

5.
王晋 《前沿》2012,(22):162-163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但遵义会议既未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也未确立他对军队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只是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的开始,他在中央领导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巩固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周素园,1879年农历闰三月初七出生在贵州毕节,是爱国知识分子、进步民主人士。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他以57岁高龄就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并随红军长征至陕北。建国后,他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第一任副省长。毛泽东称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尊敬的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22)
正武亭,红军中骁勇善战的朝鲜籍指挥员,他精湛的炮术,不仅博得了红三军团长彭德怀的赞扬,还被广大指战员誉为"红军炮兵的鼻祖"。长征路上,他率领炮兵营斩关夺隘、屡建战功。毛泽东曾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灿烂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革命烈士的鲜血。"在中国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在华的千千万万朝鲜人也投入到这场伟大的革命。有一位名为武亭的朝鲜籍指挥员,便是其中的一个英雄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在谈到长征的影响时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途中,分别两次转战昆明,留下很多事迹和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以及珍藏于各族群众间的历史记忆,生动地诠释了毛泽东的这句话,也勾勒出昆明各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历史源头。  相似文献   

9.
迎风草 《传承》2010,(1):36-38
<正>在我军的将军史册上,刘亚楼是共和国的一代名将。他是我军历史上屈指可数啃过苏联"洋面包"的高级指挥员,是极富现代军事素养的名将。同时,刘亚楼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称得上是一位"常胜将军":长征路上,许多硬仗、恶仗几乎都有他的精彩之笔,曾被毛泽东赞誉"将才难得";解放战争中,他在东北、华北协助林彪、聂荣臻运筹帷幄;平津之战,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在他的指挥下仅29小时即被攻克……  相似文献   

10.
潇文 《春秋》2020,(2):4-9
舒同,山东省委原第一书记、著名书法家。他的文章与书法,曾与陆定一的长征小调、黄镇的沿途写生、李伯钊的歌舞、廖承志的木刻,构成红军长征中的靓丽风景线。他曾与毛泽东匾联合作,结下翰墨情缘。"舒体"横匾,雄浑遒劲,藏锋不露;"毛体"长联,气势如虹,恣意磅礴。他被毛泽东誉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每当我们打开电脑输入文字时,就会发现在各类字体选择中,有一种被称为"舒体"的字迹映入眼帘,它的创始人便是舒同——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著名书法家。不过,舒同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共山东省委原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1.
正红军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书写了人类史上最宏大壮丽、最动人心魄的篇章,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对长征的伟大意义和不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给予了精辟的总结和论述。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正如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所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里的新局面既有革命任务的调整也有革命形势的变化。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日  相似文献   

12.
2006年8月初,党史学家向社会公开了史学界确认的一个事实:长征开始前,党内有"左"倾错误的领导人是不打算让毛泽东参加长征的。党史学家的认定源自伍修权撰写的《我的历程》所披露的一段史实。伍修权说,当时自己是苏联军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1,(16)
正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4.
书生与武夫长征之初,毛泽东40岁。他双颊深陷,憔悴消瘦,黑发长得几乎齐肩,两眼却炯炯发光,颧骨高耸。毛泽东书生外表,儒雅温和,走路像诸葛亮"山人"的派头,暇时手执唐诗,极善辞令,谈吐之持重与音调,又类村中学究。长征期间,毛泽东患疟疾,经常复发,一病数月。尽管教会医院出身的傅连暲医生使尽浑身解数,他还是处在半恢复状态,虚弱而乏力。红军行至贵州,自桐梓经良村至赤水县之土城,均系大路,地势均向上,间有几段筑有  相似文献   

15.
吴晓云 《传承》2008,(2):111-112
毛泽东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词人。他的词作雄浑恣肆、气势磅礴,这在他长征途中创作的诗词中体现得尤为鲜明。而这种美学风格的形成与毛泽东的宇宙观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梅雪 《世纪行》2011,(4):33-39
长征出发开始时,毛泽东邀请张闻天、王稼祥一同行军、宿营,没想到一拍即合,张、王二人也正有此意。王稼祥早在宁都会议上就支持毛泽毛泽东邀请张闻天、王稼祥一同行军、宿营,没想到一拍即合,一个有别于"最高三人团"的"中央队三人团"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陈琪瑶  王建华 《群众》2024,(2):64-65
<正>在长征宣传中,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向中国与世界介绍长征壮举的,他不仅是红军长征的亲历者,也是重要的决策者之一。毛泽东曾称赞,陈云是宣传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人,为中国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1934年长征出发前,中共中央大功率电台损坏,无法与共产国际总部取得联系,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假宣传,1935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派陈云秘密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长征情况,以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和战略指导。7月下旬,在宋庆龄、潘汉年等人协助下,陈云抵达海参崴,乘火车前往莫斯科。在此期间,陈云根据自己的长征亲历,构思完成了长征纪实文集《随军西行见闻录》(下文简称《见闻录》)。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是长征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和取得圆满成功起了关键作用;他全力支持并保证毛泽东一系列正确决策的贯彻执行,全心全意地协助毛泽东指挥红军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他代表党中央最先提出并全面阐述北上川陕甘方针,是实现北上方针的最坚定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9.
覃偲 《今日海南》2006,(10):8-10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词人.他的词作雄浑恣肆、气势磅礴,这在他长征途中创作的诗词中体现得尤为鲜明.而这种美学风格的形成与毛泽东的宇宙现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