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文 《政府法制》2014,(14):13-13
房玄龄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十大宰相之一”,后世史学家对他的研究也很多,然而,鲜有史学家对其私生活进行探寻.其实,房玄龄不仅是一位“模范宰相”,而且还是一位“模范丈夫”,最主要的体现是在那个三妻四妾纯属正常的年代,房玄龄固守着“一夫一妻”这一条底线,令人难以捉摸.那么,为何他不愿意包“二奶”呢?  相似文献   

2.
陶易 《政府法制》2013,(11):38-38
不识字的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奸相,身为文臣之首的唐代宰相,竟然时常念白字写别字,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3.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0):26-26
“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为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关于这个成语,也有历史渊源。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封杨玉环为贵妃,李林甫死后,唐玄宗便任命杨责妃的堂兄杨国忠做宰相,一时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4.
凤莲 《政府法制》2014,(31):44-45
古代有些官僚,或尸位素餐,无所建树;或行为猥琐,为时人不齿。人们就其表现,给他们起了些绰号。现择其要者,辑录如下,以博诸君一笑。伴食宰相唐玄宗开元年间,卢怀慎与姚崇同为宰相。他自觉品行、能力不及姚崇,遇事从不出头,都推给姚崇。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相似文献   

5.
琼丽娟 《政府法制》2011,(29):44-44
唐玄宗的大舅子杨国忠,早年劣迹斑斑,一事无成。不料后来他竞扯着杨玉环的裙带,被唐玄宗李隆基三提两提,竟提至宰相的高位,并兼管国家干部任免与财政收支,权倾朝野。  相似文献   

6.
“公不私谢”和“公必私谢”赵玉琴明代江陵县令范理因为清廉,被当朝扬宰相推荐,提升为德安太守,范理受到重用,同僚劝他应该重礼感激宰相.范理答曰:"宰相为朝廷用人,我为朝廷出力,皆是为公办事,并非私人之交,公不私谢嘛,如果重礼酬谢,岂不亵渎了宰相的仁爱?...  相似文献   

7.
“唾面自干”是一个相当有名的历史掌故。按一般辞书的解释,是出自于唐朝大臣娄师德的一件小事。《隋唐嘉话》记载: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山西境内)刺史,临上任时,娄嘱咐他说:“我没有什么本事,居然做到宰相(时任副宰相),而今你又得任州郡,牧民一方,获得过分的宠荣,是很容  相似文献   

8.
官为当朝一品宰相,身穿麻葛粗布,剩得薄田三顷;潜心著述十九寒暑,撰成资治通鉴,泽流万古千秋。这是后人颂扬北宋廉吏、史学家司马光的一副对联。司马光、王安石及苏轼是同一时代人。司马光虽然思想偏于保守,但立朝刚正不阿,举荐忠贤,抨击奸恶,“天下以为真宰相”,正直之声远播。当时,皇帝赏赐臣下“动以万数”;宗室贵戚竞尚奢华,“穷天下之珍怪,极一时之鲜明”,极尽奢靡。一生清廉自守、俭朴成性的司马光,对此深为憎恨。他认为“府库之财,皆民之膏血”。司马光上疏皇帝,主张“敢以奢丽之物相矜高,贡献遗赂以求悦媚者,亦明治其罪。”他的大声…  相似文献   

9.
靠山     
潘登 《江淮法治》2014,(7):59-59
椅子背也叫“靠山”,买椅子背,俗称买“靠山”.或许正因有了这么一层意思,椅子背还挺好卖。“靠山”原本出自安禄山篡唐的故事。唐玄宗非常宠信胡人安禄山,欲提升他为宰相,后经人劝谏后,皇上才吩咐张洎毁弃诏书。一次,张洎跟李白谈及了与安禄山的交往,李白直言不讳地说:“胡人确有谋反之心.到时恐怕会连累你。  相似文献   

10.
任建平一生坎坷,中年得子,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没职没权,又不希望走歪门邪道去给儿子升学铺设道路,福建省规定,见义勇为及子女在中招,高招中可以加10-20分的成绩,看到这条消息,他忽然想起自己年前一起救人的事情,可申报“见义勇为”。为了儿子,他开始走上申报“见义勇为”之路,最终公安机关把他的行为定性为“邻里互相帮助行为”。本该7天答复拖了10个月!任建平一怒之下,把公安局告上了法庭。6月5日,此案在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公开审理,任建平成了我国首例见义勇为者状告公安局的行政诉讼案并引起当地媒体及有关专家的关注。为儿子考学申报三年前“见义勇为”,“无奈”好人状告公安局引风波——  相似文献   

11.
缘何为官一生,依旧家道不富?只因工于谋国,至老拙于谋身。这是后人为唐朝韦贯之写的一副对联。韦贯之,名纯,唐代京兆人。唐穆宗时,官至工部尚书。史书称他刚直方正,廉洁自持,疾恶如仇,令“权幸侧目”。韦贯之任长安丞的时候,京兆尹是李实。这李实权力超过宰相,威势显赫。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李实。李实很愿意荐拔韦贯之这位同乡,但要他来拜访一次。推荐者向韦贯之道喜,要他前往,目的是叫韦贯之清楚是谁让自己做官的,但韦贯之几年也没有去拜访李实,认为谋高升拜访权门,是可鄙行为。韦贯之曾任监察官。当时,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凭关系也谋得…  相似文献   

12.
近来读史,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史籍对官员的清廉问题似乎特别的关注。其选材之典型,记录之详细周全,用心良苦。下面,我试举几例:其一,韦睿,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时的一位将军。《南史·韦睿传》在记述韦睿攻城略地的同时,仍不忘对他的廉洁,哪怕是些普普通通的事也写上几笔。日:“韦睿性慈爱,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其二,《资治通鉴》对唐玄宗时的宰相卢怀慎死后的评价竞单一是他的清廉,别的根本无有涉及。日:“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  相似文献   

13.
范纯仁,字尧夫,人称布衣宰相.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的二儿子,虽然在才气上远不如父亲,在气度上却绝不逊色,这也使得他能够后来居上,把官做到了宰相的高位. 一代大儒程颐与范尧夫素有交往,范尧夫从宰相岗位下来后,程颐有一天找他闲聊.说起当年当宰相的事时,范尧夫的神情似乎甚是怀念,程颐则不以为意,知识分子爱较真的脾气又犯了,责怪他说:"您任宰相时,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好,难道您现在不觉得惭愧吗?" 范尧夫一听,马上脸色严肃起来,谦恭地说:"请您指教."  相似文献   

14.
马军 《政府法制》2011,(23):33-33
北宋宰相卢多逊绝对是个聪明人。《宋史·卢多逊传》上说他“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才20岁就中了进士。他看到宋太祖赵匡胤手不释卷,就买通了负责图书的官吏,皇上拿走什么书,他马上就知道了,几乎同时也把这本书捧在手上,宁可一夜不睡,也要将书看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成千上万的成语典故中,关于宰相的典故也不少,成语因宰相而成,宰相也因成语而名.读来颇耐人寻味. 山中宰相南朝名士陶弘景隐居山中,朝廷每有大事,必定派人去询问他, 以求良策.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今泛指那些不在其位而谋其政的人. 伴食宰相唐朝卢怀慎与姚崇同为宰相.卢自以为才能不及姚崇,遇事推 诿,不敢负责,时人称之为“伴食宰相”.后指那些只享受高官厚禄却不干事的达官要员.  相似文献   

16.
1991年初,刘云泽从北京铁路分局机关调到京铁实业开发(集团)总公司任纪委书记。11年来,他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1年,刘云泽被北京铁路局党委命名为“廉政卫士”。2002年,被中央纪委、监察部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坚持原则,秉公执纪纪检监察工作如何围绕多经企业的发展发挥职能作用,这是刘云泽任纪委书记后面临的最大课题。为了不辜负党组织的期望,刘云泽暗暗地给自己立了三条规矩:秉公办案,不徇私情;敢字当头,对违纪者严肃查处;主持公道,对遭到非议的干部敢…  相似文献   

17.
畏己者无畏     
白白做官,必先要堂堂正正做人;堂堂正正做人,就要时刻警惕自己有悖于堂堂正正的准则。“畏己”的结果,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把握自己而不动心、不被惑。据《五总志》载,王安石任宰相时,有地方官,以极佳端砚相赠,并说:“此砚呵之可得水。”王以诗拒赠:“纵得一担水,又能动我心?”《墨客挥犀》中有个小故事也是说王安石:王荆公面黧黑,有门人送澡豆给他洗面,古时澡豆之功效,似今日增白面膜之类,王安石笑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上天给我生了张黑脸,澡豆又能将我怎么样呢?他是套用孔子讲的“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幽默的婉拒…  相似文献   

18.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有一年,河南发生了大面积的 蝗灾,庄稼大片大片地被吃光了。唐玄宗召集群臣商讨治蝗对 策。 姚崇说,可以动员老百姓,晚上在田间地头燃起大火,蝗 虫必然纷纷向大灾飞来,那时,一边扑杀,一边将死蝗虫挖坑 埋掉。唐玄宗觉得有道理,就让人把姚崇提出的灭蝗办法传下  相似文献   

19.
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代齐国的名相。他当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国王的大臣,一生以廉洁的品性闻名于世。他当了宰相以后,仍食不重肉,妻不衣锦,因而他廉洁的故事流传很广。不换豪华新居齐景公是一个昏庸而残暴的君主,《史记》里记载他:“好治宫室,沉迷声色犬马,奢侈,厚赋,重刑”。晏子因此经常规劝他。有一次,齐景公想要为晏子更换新的住宅,于是对晏子道:“先生,你住的房子实在太破旧了,既潮湿狭小,又地处闹市,喧闹而不得安宁,四周尘土飞扬,很不卫生,这与你的宰相身份不大相称啊,还是给你换一处既明亮又…  相似文献   

20.
亦明 《政府法制》2012,(8):47-47
狄仁杰是唐朝武则天时期杰出的宰相,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为了纪念他的卓越功绩,魏州百姓为他建立了生祠,爱戴他,供奉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