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在为民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在经济社会建设与管理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需要全社会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促其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作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社会组织具有整合、协调、维稳、治理的功能,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效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社会组织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关键在于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其中,推进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前提,完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是基础,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是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引致的社会转型中,伴随社会结构的跃迁,我国新的社会阶层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其作用也愈加重要。以社会嵌入理论来观照,社会治理体系作为新型社会结构和关系的集群,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吸纳了包括新社会阶层组织在内的多元主体嵌入其中。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形态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非政府组织的发育可以协调、规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现代化事业顺利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代表着经济民主化、现代化的程度.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力量的累积,我国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发展,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府转型期,满足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解决一些长期性的社会发展问题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并将成为促使我国社会和谐的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行业组织要求得发展,就要改变自身的经营方式、内部管理和价值观念,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根据我国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实际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优势,行业组织应该从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帮助企业之间协调关系或仲裁纠纷、组织企业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等三个方面来为企业服务,从而确立自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以实现其使命。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组织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已在参与供给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社区生产生活服务、社区矛盾排解和公共安全服务、社区志愿互助服务等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取得了重要实效。但受制度环境欠佳、外部支持乏力、内部运作不良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供给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动机、供给效果等方面。为此,应以多元供给主体的协同合作为基础,优化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并激活农村社会组织的内生动力,以构建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供给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社会治理主体趋向多元化的前提下,我国的社会组织在环保、医疗、宗教、慈善、教育等领域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社会风险的探讨,剖析了新时期我国社会风险治理面临的紧迫现状并依据社会组织治理社会风险的独特优势,提出了优化社会组织治理社会风险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非政府组织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行为体日益多元化,其中非政府组织已经日益演变成为一类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行为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其独特的重要影响和作用。随着国际参与能力的提高,非政府组织产生了广泛的国际政治效应;非政府组织是一种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力量,是公民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角色,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无疑意味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全球问题的增多使得如何动员全球范围力量来进行全球治理成了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9.
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顺应党和政府社会治理创新要求的举措。中国工会的性质为其参与社会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为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地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考察,基于经验考察建构协同社会治理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协同机制具有"自适应协同"的特征,作为一种实践导向的"生存性智慧",既要渐进适应复杂的动态环境,又要结合组织独特地位和资源优势主动把握结构性契机,在适应中主动协同多元社会力量,以协同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特点。在适应性协同的过程中,工会组织能兼顾多重角色,更好地实现其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全面改制的重要时期,伴随这一过程还有社会矛盾的集中凸现。作为重大组织创新的非营利组织,因其独特的宗旨和使命,能有效地解决转型期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社会矛盾加剧、重大公共事件增多、政府职能转变等诸多问题。因此,采取措施以保证非营利组织地位的独立、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监督体制的透明就显得尤为亟需。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网络人士是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主体,在创新社会治理中体现独特优势和作用.针对网络人士在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存在的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制度不健全、平台载体欠缺、组织...  相似文献   

12.
现代政治学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种力量基本均衡的社会。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健全社会组织,激发内部活力,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社会治理基础发生根本变化的条件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成为迫切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复合主体农村社会管理新体制,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政治组织优势、思想理念优势和方式方法优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平稳且理性转型的现实基础基本筑就,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对走向社会公共事务的多元共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协要在法律规定和政策支持下,奠定社会公共事务治理重要行为主体之一的角色地位,进一步拓展政协社会价值及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空间。通过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独特优势,利用所联系的各个民主党派、社会组织和国内外各界民主爱国人士,促进政策的科学性和回应性,在推动市民社会发展和政府与市民社会两者关系的整合中发挥一己之力,以达到在较大范围内推动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能发挥正能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一般性冲突转化为群体性事件的概率,能最大限度地缓解政府作为冲突焦点的压力。社会组织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政府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存在顾虑、社会组织发展和参与社会矛盾治理的制度供给不足、社会组织自身参与社会矛盾化解能力不强、统一战线在服务社会矛盾化解的优势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要从统一思想认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培育扶持、加强服务引导、发挥统一战线的资源优势和独特作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全面改制的重要时期,伴随这一过程还有社会矛盾的集中凸现。作为重大组织创新的非营利组织,因其独特的宗旨和使命,能有效地解决转型期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社会矛盾加剧、重大公共事件增多、政府职能转变等诸多问题。因此,采取措施以保证非营利组织地位的独立、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监督体制的透明就显得尤为亟需。  相似文献   

17.
农村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非政府组织依靠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农村扶贫中弥补了政府责任缺失和市场失灵造成的不足,非政府组织在农村扶贫中得以持续性发展的首要措施是处理好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其次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同时要求国家完善与非政府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的慈善水平和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8.
非正式组织广泛存在于正式组织内外,虽无固定形态,但却以其独特的作用对社会管理产生影响。以其与正式组织的关系和对社会管理的作用为标准,非正式组织可划分为积极依附型、积极独立型、中间依附型、中间独立型、消极依附型、消极独立型六类。当前,政府应在鼓励各类正式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同时,切忌忽视对积极型非正式组织的激励、对中间型非正式组织的引导和对消极型非正式组织的约束,以便整合各种力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社会和谐度以及非政府组织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变量关系,人们可从两个视角获得对非政府组织促进社会和谐作用机制的认识:在非政府组织的分类层面,各种不同种类的非政府组织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机理;而在非政府组织的一般层面,不同种类的非政府组织又存在统一的机理即效用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近期社会组织研究在理论视角方面具有“组织中心”和“制度中心”的特点,这些独特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国家丰富而复杂的支配机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组织的研究视野。放宽经验研究的范围,结合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的成果,有利于讨论社会组织研究视角转换的可能。作为对组织和制度分析视角的拓展,研究尝试提出两个新的分析路径:一是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注意到“组织”与“关系”之间互相交织的格局,从而尝试一种描摹中国社会组织乃至社会形态的新方式;二是从伦理实践的角度,发掘组织生活中的伦理含义。上述视角转换,或许有益于调整切入经验现象的问题意识,找到拆解当代社会组织的更丰富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