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讯问语言修辞是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活动中,适当地运用修辞方法、手段,增强讯问语言的表达效果,以促使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和行为良性转化,达到审讯目的的一种语言活动。讯问语言修辞是在十分特殊语境中运用的修辞形式。讯问语言中运用修辞手段要遵守选用讯问语言技巧的原则要求,处理好选用修辞手段和遵循讯问活动的法律要求之间的关系。在讯问语言中选择运用好比喻、借代、对比、排比、层递、反复、设问、反问和双关等。  相似文献   

2.
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进行讯问,是一种有力的讯问艺术,是讯问策略的一种具体体现。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有助于避免诱供、可使被讯问者作出错误的判断,有助于缓和被讯问者的对立情绪,有助于讯问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使用时应注意合法,注意当用才用,注意区别使用对象的不同,注意使用的时间场合。只有这样,模糊语言才能在讯问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侦查取证的重要手段,讯问对于侦查人员能否有效查明案件事实,全面收集证据并准确追诉犯罪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取得讯问的成功并非偶然,需要较多相关要素的支撑。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由于个案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案件的讯问工作不可能千篇一律,但就取得讯问成功的一般要素而言,则具有一定普遍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讯问活动是以语言为武器的尖锐、激烈的斗争,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都可以运用语言这个载体传递自己的意愿和思想感情,同时向对方施加影响。侦查人员对讯问语言的选择运用直接影响讯问活动能否顺利实施,模糊语言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将模糊语言运用于讯问中可以增强讯问的威力,更好的达到讯问的目的。讯问中使用模糊语言的积极作用包括掌握审讯主动权、化解审讯僵局等,但在讯问中适用模糊语言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应该尽快寻找对策,完善模糊语言在讯问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在刑事诉讼中,刑讯逼供是被讯问者面临的风险。而刑讯逼供并不体现为身体上的折磨,而应是讯问者形成假设和对被讯问者行使权力的结合体,为实现遏制刑讯逼供的目标,在我国,必然合理构建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体系,其内容包括:1.实现刑事诉讼法律观的转变;2.将我国现行的“由口供到物证”侦查模式转换成由“物证到口供”的模式;3.在讯问程序中注入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法治信念;4.立足本国的国民性,合理获取犯罪嫌疑人的“自白”。  相似文献   

6.
在交流中,口头语言的真实含义可以由许多非语言行为的暗示加以扩充或修正。诚实和撒谎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表现有所不同,通过对其非语言行为进行认真地观察、分析和判断,可以有效地区分谎言。  相似文献   

7.
侦查人员的讯问行为是讯问方法的载体,讯问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具体的讯问行为。羁押状态与非羁押状态下的犯罪嫌疑人权利存在差别,可分为完整享有和不完整享有权利。侦查讯问行为直接影响或侵害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从法律规范层面看,侦查讯问可分为指令性、禁止性和允许性讯问行为。在侦查讯问中,应大力提倡指令性讯问;应从犯罪嫌疑人权利、亲权是否受威胁、侵害界分讯问中的威胁、引诱、欺骗行为是否合法;选择性施行律师在场、检察机关介入讯问、全程录音录像等制度以抑止禁止性讯问行为;从讯问时限、语言和尊重嫌疑人人格等角度规范讯问中的允许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除了巧妙运用讯问语言外,还应当准确地对犯罪嫌疑人的非语言信息进行解读并且恰如其分地运用非语言,因为非语言在讯问沟通过程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产生讯问语言无法替代的功效,侦查人员可以利用它向犯罪嫌疑人传递有利于促使他们如实陈述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侦查活动。在实践中,刑讯逼供往往成为犯罪嫌疑人接受讯问时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我国刑事诉讼应重视本国国情,立足本国的国民性,在犯罪嫌疑人讯问程序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以人文关怀的方式获取犯罪嫌疑人的"自白"。  相似文献   

10.
讯问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是一种特殊语境下的双向交流,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存在口头语向书面语转化的过程。为更好地完成讯问工作,一方面要利用语境因素有效提高讯问言语的表达效果,另一方面需恰当使用模糊性的用语,使语言成为利器和工具。  相似文献   

11.
逻辑学要求使用的概念必须清楚、明确,但在现实语境中也存在模糊概念。侦查机关的讯问需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也离不开模糊概念和模糊语言。模糊概念和模糊语言具有抽象性、迷惑性、威慑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和优势,恰当地运用于侦查讯问中,可达到特殊的效果;但在运用中应注意其合法性,要有一定的证据基础,要掌握时机,适时运用。  相似文献   

12.
正确运用侦查讯问语言 ,有效地实现讯问目的 ,必须选择准确、恰当的讯问用语 ,熟练掌握常用的启发性语言、暗示性语言、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等运用的情况 ,特别是要准确把握下列界限 :一是暗示、启发与引供 ;二是策略地承诺与诱供 ;三是分寸得当与随心所欲 ,四是直接坦率与过分直露 ;五是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13.
无声语言(又叫人体语言或体态语)是通过对交际对象的动作、姿势、体态、表情等的研究、找出其规律,从而达到成功破译对方所要传达信息的目的。目前,无声语言的研究成果在表演、教学、演讲等领域应用地较为广泛。公安机关在制作讯问笔录时也有所涉及,但尚未提到应有的高度上来加以认识和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14.
15.
无声语言比有声语言多而深刻.讯问中的无声语言是侦查员通过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等姿态向犯罪嫌疑人传递信息的媒介,它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威慑力,可以为审讯赢得时间和战机,在提高审讯效率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正确执法,依法查清案件事实真相,依法惩治犯罪分子,侦查讯问主体不仅需要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更应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这就涉及到如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问题。只有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才有助于切实提高侦查讯问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保证侦查人员驾驭侦查讯问工作,主动出击,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7.
论非语言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具体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越 《公安理论与实践》2010,20(3):29-31,37
侦查讯问过程中,狡猾的犯罪嫌疑人总是用尽手段与审讯人员周旋,拒绝交代犯罪事实。为实现讯问目的,审讯人员必须灵活运用各种讯问策略,动摇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使其老实交代犯罪事实。除传统语言上的讯问策略外,非语言策略的灵活运用也非常重要。非语言讯问策略即通过面部表情、体态、眼神、语调等非语言手段的运用来达到摧毁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的目的,主要有非语言符号的运用、"设计布景"、证据以非语言的方式使用、测谎仪的应用等方式,另外尤其要注意在运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服务侦查讯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语言的听解有着重要的作用。讯问时,讯问人员要认真听辨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细致地识别其有声语言、类语言和无声语言。  相似文献   

19.
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语言的听解有着重要的作用。讯问时,讯问人员要认真听辨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细致地识别其有声语言、类语言和无声语言。  相似文献   

20.
分析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讯问水平评价是了解犯罪嫌疑人讯问心理的重要方面。通过对445名在押犯罪嫌疑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有24.90%的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的讯问水平较低;有42.30%的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的讯问水平一般;有32.80%的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的讯问水平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讯问水平较高的主要依据有"讯问中言语态度恶劣"、"引供、诱供"、"刑讯逼供"等13个方面的原因;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人员讯问水平较低的主要依据有"具有较高的讯问技巧"、"具有较好的讯问态度"、"能通过讯问全面查明案情"等12个方面的原因。期望上述研究结果能对侦查机关和讯问人员了解情况、总结经验、认识问题、更新理念、提升业务素质和讯问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