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否已经出现通货紧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读者询问,目前在报刊上常见到关于通货紧缩的文字,我国是否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现在是否要实行适度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就此问题,我们请教了经济学家吴易风教授。本文为吴教授的回答。———编者我是主张对市场经济进行政府调控的。在这方面,西方国家的某些做法对我们也许有可资借鉴之处。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经济。西方国家存在两个层次的政府干预:一是微观经济层次的政府干预,一是宏观经济层次的政府干预。前者是微观调节或微观调控,后者是宏观调节或宏观调控。例如,政府增进配置效率的…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宏观经济在短期内已经见顶,在今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会出现"GDP季度增速跌破9%"的"次萧条"局面,未来宏观经济可能步入"振荡"、"波动"与"相对低速"的过渡期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延续了2009年的反弹趋势,在总体静态上呈现出"GDP增速提升"、"就业形势逆转"等多元景气的局面。但是,从动态趋势角度来看,由于各种不利因素,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虽然不会出现"二次探底",但GDP增速将出现强劲的逐季回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对经济形势判断的争论十分激烈,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当前中国经济是"好转"还是已经"复苏",本轮经济是否已经见底?从国内来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有的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如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制造业采购经  相似文献   

4.
判断一国一定时期的经济运行状况,并不存在理论上的某个科学标准,依赖的是经验值而不是某种标准参数。主要是看经济增长率是否突破某个区间,投资或消费增长率是否超出经验值,物价水平是否被持续推高,等等。综合对2010年GDP、CPI、PPI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数据的分析,可知当前经济运行已经过热的观点是没有充足证据支持的,因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逆转的观点也是缺乏根据的。  相似文献   

5.
前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对湖南市场周期波动的规律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我省市场运行中存在着周期波动,1980年以来我省市场已经经历了三次完整的周期波动循环,目前正处在第四次周期波动循环中。如果宏观经济政策没有特殊变化,这一轮市场周期循环波峰出现日期预计在1993年第二季度。 一 我省市场波动周期的历史考察 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市场变化和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不平衡等原因,宏观经济有时表现为景气:经  相似文献   

6.
前言     
《政协天地》2008,(11):6-6
当前,闽台产业对接面临着新形势,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持续趋紧,原材料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加大,台资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盈利空间缩小、经营压力增大的困境;另一方面,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台湾企业正出现以光电、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为代表的新一波产业转移。如何牢牢把握住台湾新一波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会计行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会计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框架已初步建立,初步建立与国际会计审计通行规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会计信息已经从传统的企业基础信息上升为宏观经济的管理信息和投资决策信息:会计工作已经从传统的计量核算扩展到企业管理、控制、决策和战略实施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是否有必要防范通货膨胀,人们的认识还很不相同.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的所谓经济过热,只不过是恢复性增长而已,商品供给过剩,尚未彻底走出"通缩"阴影,在近期内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9.
1.我国目前宏观经济总体过热. 首先应当明确,"过热"是一种总量的概念,即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了可能的总供给,或者说,社会可支配的资源数量已经无法支撑过高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论宏观经济周期下的区域经济运行蔡自新本文队经济成长过程的分析入手,力图探索宏观经济周期下的区域经济运行问题。一、经济周期的宏观震荡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经济周期。那么,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存在经济周期?在以往的教科书中都回避了这一问题。事实上,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经济已经显现筑底企稳迹象2012年,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降低后,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稳增长"。这是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变化点,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由扩张转向保持合理力度。随着政策调整,中国经济筑底企稳迹象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冯戈  贾南 《政策》2003,(10):24-26
非典过后,中国经济界有几件大事值得记述:一是7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宣布2003年上半年GDP增长达到8.2%,表明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非典之后,仍保持了高速增长,由此在经济界引发了中国是否出现经济过热苗头的讨论。二是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备付率,压缩货币流通量。三是中国顶住了一些国家特别是日、美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坚持保持汇率稳定。 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召集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经济学家座谈,对中国经济整体走势作出判断;7月2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种种迹象充分表明,中国的经济形势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政府有能力与信心驾驭宏观经济走势、把握宏观经济走向;中国高层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调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从 1993年下半年以后开始逐年下滑。GDP增幅从 1992年 14 .1%下降到19 99年 7.1%。显然 ,1998年以来实行的扩大内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及有关货币政策对抑制经济下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迄今为止 ,宏观经济运行并未出现十分明显的止跌回升和稳定增长的迹象。尽管由于今年 5月份受“假日经济”等因素影响 ,宏观经济已出现景气运行的迹象 ,但这种状况并未使人们感到非常乐观。对此 ,学术界和理论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观点和建议。目前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上 :一是集中在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力的评价上面 ;二是对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14.
张克成 《中国民政》2013,(6):41-42,4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在社会治理中,社区作为社会建设的一个基本单元,担当着重要任务与责任.要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过上美好生活,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是否健全完善,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作为社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乡社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职业生涯探索行为和择业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曾经是“天之骄子”的研究生也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考虑到我国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而研究生教育已经是精英教育,所以为什么会出现研究生就业难、为什么会出现研究生对所找工作的满意度普遍较低等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已经有一些专家、学者从研究生的择业观、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等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但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探索行为和择业行为是否有缺失?例如,他们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过良好的规划、是否进行过充分的职业生涯探索、是否在应聘过程中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自己的风采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记者王昆报道如果美国经济增长在2007年减缓,那么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将由什么推动呢?在历经了亚洲经济危机10年之后,这一地区是否又将再次在经济震荡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呢?亚太地区是否已经学会了在高油价下生存?中国给亚太地区的贸易国家们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不断上升的油价,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失衡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冲击.中国在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后出现迅速的宏观经济格局变化以及调控政策的方向性改变.中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内外失衡,在世界经济危机中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构建中国协调发展的宏观经济体系,并为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是一套系统地整理、列示市场经济国家国民经济的各种价值流量和存量的完整方法.它把国民收入核算、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及资产负债表这五种重要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结合进一个严密而又相互联系的体系中,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描述、测定和计算,是最高层次的宏观核算和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由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宏观经济管理、国际比较和进行各种计量经济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和利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目前已成为各国的目标.本文试图在分析宏观经济理论、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关系的基础上,阐明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对宏观经济分析所提供的总体框架和划分的分析领域,最后,给出我国宏观经济的分析体系和指标设置.一、SNA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SAN的基础是客观存在的宏观经济活动,由于存在着生产、分配、消费、积累、财政、金融等诸方面的经济活动,为了了解、把握、分析、控制这些活动,就需要有一个好的统计体系来反映这些活动.而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则在系统地研究了这些活动的运行机制后提出了各种调节、控制宏观经济活动的方法.这就为我们在统计上描述客观经济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这个意义上来看,SNA又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19.
刘方涛 《前沿》2011,(18):124-127
民生问题经十七大的集中升华,又适逢后危机时代中国社会宏观经济的恢复计划,因而改善民生、提高民生质量,已经成为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决策机制的核心依据。而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型期,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和城市化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因而激化了更多的民生问题。可见,民生政策已经成为现代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及推进城市化改革的重心和关键落脚点。本文重点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代言     
《创造》2008,(3)
经历了多年打拼,出现在国民面前的3位农民工代表俨然是城市白领.有网友对其"身份"提出质疑:是否已经不再是农民工,能否真正成为农民工"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