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5月1日,新《信访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其中第十三条规定:“设区的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信访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利于迅速解决纠纷的工作机制。信访工作机构应当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对此,针对目前信访工作的特点、难点和疑点,笔者建议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机制,健全信访工作制度,让群众懂得依法信访,以维护政府及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信访工作迈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2.
李光明 《江淮法治》2009,(13):26-27
说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拿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五五”普法以来,郎溪县充分利用乡村本土人力资源,发掘基层法律人才,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普法的热情,创造性地提出了组建“农民普法讲习会”,将普法队伍建在农民群众之中,根据农民的法律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协助村组化解矛盾纠纷,引导和推进群众开展法制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促进了农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和乡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廖智德 《法制与社会》2010,(13):147-148
行政决策作为政府行政权力行使的重要方面,对各方的利益势必造成影响,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规范行政决策,必须要理清行政决策与公众参与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三个问题:行政决策何以需要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如何运用公众参与以及如何改善与加强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4.
任学江 《中国监察》2011,(19):45-45
为使人民群众更加有效地参与反腐倡廉建设,需要从几个方面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安东 《中国司法》2014,(10):4-5
提升司法公信的前提是司法本身必须公正,而且是获得社会认同的公正。当前,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问题高度关注,对司法不公时有反映,司法公信力状况不理想。究其原因,与社会各界对司法了解不够、群众参与司法不足而导致司法神秘、司法缺乏有效监督制衡等,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善根  李峰 《北方法学》2015,9(2):105-112
提升公共参与意识是增进法治的重要方式。对上海市民公共参与意识的研究发现,就民众自身特征而言,1976年以后出生的人比之前出生的人、文化程度高的人比文化程度低的人、党团员比群众、中间阶层比其他阶层更具有公共参与意识。就外在政治社会环境而言,社会信任状况、政府法治化水平和公共机构的公信力对民众公共参与意识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有意识地管理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公共参与意识不仅在于公民性教育本身,提高公民的教育水平和年限,提高政府法治化建设程度和公共机构的信任度及其增进个体权益对提升民众公共参与意识具有更为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法学刊》2017,(4):58-64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是新时期全面法治的价值要求和新一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司法听证将更多的主体引入司法活动中、将更多的意见导入司法裁决之中,有助于将司法与人民、法意与民意有机连接起来,从而成为推进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重要渠道。在价值取向上,司法听证制度能够推动群众参与、促成民意商谈、强化民意监督、保障群众参与权;在运作机制上,群众参与主要通过扩大了的司法听证组织和其中的人民听证员来扮演参与代表或代言人角色,通过规范化的听证评议活动及其结论来发挥民意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顾素花  孙静 《江淮法治》2011,(19):31-31
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丁岗社区人大联络站始终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社区工作站各项事务.在社区和居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阳光“连心桥”。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00,(10):8-9
律师参与接待来访群众,不仅可以其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释疑解问,同时其基于中立地位所提出的意见和解决方案往往也更易于为百姓所接受。本文以上海的实践为基础,试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依法开展来访接待工作,适时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工作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它不仅有利于将来访接待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也有利于矛盾纠纷的依法妥善化解。一、上海在律师参与来访接待工作方面的实践和取得的初步成果随着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群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察》2013,(19):F0002-F0002
为探索公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新途径,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全面调动群众参与廉洁广州建设的积极性,广州市纪委、市监察局、团市委联合开展广州1市廉洁使者行动。目前已组建了机关廉洁使者志愿服务队、学校廉洁使者志愿服务队、社区(村)廉洁使者志愿服务队、家庭廉洁使者志愿服务队、企业廉洁使者志愿服务队、医院廉洁使者志愿服务队6支志愿总队,  相似文献   

11.
田铮 《法制与社会》2010,(4):180-180
社区参与是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但是目前社区参与还存在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渠道不通畅、参与范围窄等现实情况。解决社区参与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基层管理的根本属性——组织性入手,充分发展基层民主,在社区范围内实现城市基层政府、市场、社区中介组织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合作和共赢的秩序。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参与主体逐渐增多,政治参与渠道更加丰富。然而,在肯定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发展成就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政治参与机制尚处于发展和完善之中,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难;政治参与渠道的运行以及公民参与具体政治的行为方式也存在不足;由于各种原因,政治参与的深度也受到许多限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监察》2014,(9):4-4
正4月20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在沈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坚持从严从实要求,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扎实做到位,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刘云山说,第二批活动同群众关系更直接,更需要开门搞活动,要真开门、开大门、全过程开门,畅通群众参与的渠道,鼓励群众讲真心话、提真意见,各个环节都让群众来评判、来监督。要坚持从严督导、  相似文献   

14.
2014年云南省盐津县在牛寨乡、庙坝镇、豆沙镇、中和镇四个乡镇进行了"群众参与预算"的改革和试点。作为参与主体,143名群众议事员通过直接推选和随机抽选两种方式产生,在参与式预算改革这个新的舞台上,依据制度设计的规则,在预算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介入式、全过程参与,真实演绎着群众议事员这一新的角色。在这一改革实践中,群众议事员不仅通过项目申请、项目评议和项目表决来分享政府在预算编制阶段的财政资金分配权,而且也通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直接参与和指挥监督,对地方基层治理能力的提高和民主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监察》2011,(19):2-F0002
作为全国5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的贵州省贵阳市,深入探索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蒋宪平 《中国监察》2010,(22):39-39
参与式预算,就是政府将拟实施的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和预算草案向群众公布,由群众代表投票决定项目的取舍和优先次序,并全程参与监督预算实施的一种新型民主理财方式。2006年,江苏省无锡市在部分城区街道开展参与式预算改革试点。目前,无锡城区所有街道,下属的市(县)区各有一个乡镇,共计36个街道(乡镇)试行了这一民主理财方式,4年来,由群众参与决策的公共建设项目达122个。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事务中的公众权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公众在环境事务中有获得信息、参与决策和诉诸司法的权利,这是国际环境法和各国的国内环境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内容。国家应该通过适当立法、行政和执法,通过环境教育和适当承认,支持环境团体,协助公众实现“三权”。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应当在法定程序规则下进行.必须逐步扩大公众有序参与范围.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权的实现,既可以使公共利益最优化,又可以使决策获得正当性.公民参与增加了意见汇集,易于群众理解和接受,保证了将来政策执行的效果.公民参与的宪政意义就是利用公民权利限制公共权力.公民参与是限制规范公共权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金铭海 《中国司法》2008,(10):109-109
为引导上访群众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维护信访工作秩序,避免或减少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005年以来,鸡西市司法局积极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系和沟通,选派律师到劳动部门无偿参与信访接待工作,引导上访职工和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劳动纠纷等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截止到今年3月,律师依法参与劳动部门信访接待6709人次。其中,涉及国企改制、并轨试点的有85家2351人次;工伤争议1758人次;  相似文献   

20.
环境法治需要特定类型的文化作为根基,这种类型的文化特点是公泉有强烈的环境权利意识。能自觉遵守法律,并在环境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能够广泛地参与。只有公束参与,环境法律文化结构中的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才能和谐统一,环境法治才可以实现。公泉法律意识的提高需要大众化的环境教育,公泉认同是环境权的本原。法科大学生作为公粟内的一个群体,对其进行环境法学专业化教育要立足于公粟生活世界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