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官的修炼     
《检察风云》2011,(20):7-7
法官代表着正义,承载着一个国家成为法治国家的希望与理想。在绝望与希望,毁灭与重生,失败与成功之中,是参与者,更是建设者,要有所担当和贡献,共同寻找希望。引导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培育民众对法律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论正确处理“重典治乱”中的十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康 《政法学刊》2002,19(1):48-51
“重典治乱”中必须正确处理的稳定与改革、发展,讲政治与讲法治,战略与战术,部分与整体,数量与效益,重点与一般,惩办与宽大,上级与下级、同级之间,专门力量与群众力量,政法建设与制度建设等十大关系,目的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把握规律。  相似文献   

3.
施琦 《犯罪研究》2013,(2):7-14
特殊人群,目前学者们尚无一致的定义。本文仅就刑满释放与解教人员这一特殊人群的犯罪原因与预防对策予以论述。在我国,随着犯罪问题严峻发展,重新犯罪日益凸显。就刑满释放与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而言,除个人原因之外,在客观原因中,包括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以及社会歧视等等,更为主要的是:社会管理弱化与社会帮教缺失。因此,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刑满释放与解教人员的社区矫正、安置与帮教工作,铲除犯罪滋生的土壤,则成为预防他(她)们重新犯罪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执政当为民     
张由涛 《中国监察》2008,(19):46-46
古代的官与民,有人曾比作是舟与水,于是就有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今天的干部与百姓,可比作是公仆与主人,于是就有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誓言。而党员干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心中有百姓,时刻惦记着百姓的安危冷暖,才能真正践行自己的誓言。  相似文献   

5.
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在物权法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物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理论界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物具有四个特征即与人身分离,可为人所支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是一个有体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物的类型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有些已经突破了这四个特征。物有许多种分类,如不动产与动产,消费物与非消费物,替代物与不可替代物,可分物与不可分物等等。但是本文认为,以下几对概念更有探讨价值,即物与物的重要成分,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孽息,单一物、合成物和聚合物。对它们的区分在物权法上确实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丽水,地处浙西南,东南与温州接壤,西南与福建宁德、南平毗邻,西北与衢州相接,北面与金华交界,东北与台州相连,是浙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设在莲都区。全市面积17300平方公里,占浙江省的六分之一,其中山地占88.42%,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区,总人口248万。  相似文献   

7.
余飞 《律师世界》2002,(6):46-47
案情简介:1998年8月29日,包女在男友王男之父王某的陪同下,到某婚姻登记机关领取与王男的结婚证。2000年1月26日,包女与王男按当地风俗在王男的父母处举行结婚仪式,开始共同生活。2001年5月7日,王男赴京上班途中因车祸死亡。之后,包女为继承王男的遗产与王男的父母发生争议并诉至法院。包女主张继承王男遗产,而王男之父母王某、刘某认为包女与王男无合法的婚姻关系,没有继承权。法院审理后认为,包女与王男已领有结婚证,对结婚证的效力,王男生前亦未有异议,包女与王男之间存在夫妻关系,判决确认包女享有继…  相似文献   

8.
张翔 《行政法制》2003,(2):20-20
市场经济与法律是密不可分的。法律是上层建筑,植根于经济基础,法律必须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如果法律与市场不相适应,就会束缚和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规律所决定的。我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广大公民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由于物权与债权的二元划分,法律行为根据意思表示中的效果意思必然区分为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物权具有绝对性,债权具有相对性,具有绝对效力的物权需要公示。要使物权与债权的划分及其效力彻底化,就必然涉及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关系,即无因性问题;要赋予物权行为以无因性,就必然有公信力与不当得利两个制度加以平衡和辅助。因此,物权与债权的二元划分不仅与德国民法典五编制的外在形式相互一致,而且与一系列制度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这对我国民事立法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她是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和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自身的和谐。就是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正确的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人在需求增长与自然界所提供的资源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刘乐 《法制与社会》2010,(13):288-289
随着民主与法制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媒体作为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桥梁与纽带,其对警务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因媒体对警务工作的曝光和批评而引发的公安机关与媒体间的冲突与摩擦现象经常见诸报端与网络,从而引起大众的热议。公安机关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对顺利开展警务工作,增强公安工作的效益极具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英 《法治纵横》2014,(15):46-47
罪与罚,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有犯罪就有制约犯罪的法律,这种现象的发生,催生了反映法律与犯罪的文学。法制文学就是以法律与犯罪这一独特叙事视界切入社会与人生,通过描写执法与违法、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掘进到人性的深处,使读者在被曲折情节吸引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社会、对法治以及对人心的全面洞察。  相似文献   

13.
胡晓进 《政法论坛》2023,(1):169-177
1884年,英国学者、政治家詹姆斯·布赖斯在牛津大学的两次演讲中首创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概念,演讲记录收藏在他的个人档案材料中,当年出版的《牛津杂志》也有记载。1901年,布赖斯出版个人文集《历史与法学研究》,详细阐述了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概念。布赖斯提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概念主要是希望化解原有的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分类造成的解释困境与概念误导,超越和取代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概念;同时也是为了回应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提出的“英国根本不存在宪法”论断,为英国宪法辩护。当今主流宪法教科书均会提及这两组概念,但没有说明这两组概念的继承性关系,甚至误以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概念也是布赖斯首创,亟需澄清。近些年,随着日本修改宪法的呼声不断高涨,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概念再次引起国际学界重视,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与现实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政府法制》2008,(9):50-51
中国历史上的几项腐败记录王亚南先生曾说过,一部二十四史,实为一部贪污史。此话深刻至极。不论历史与现实有多大差别,在描述腐败现象时,惊人的雷同表现在:一是权力与金钱共生;二是特权与财富交辉。从形式上看,历史上的腐败与现代腐败十分相似,即政治地位与经济利益共存,得其一便自然顺得其二。但现实的制度结构毕竟与历史上的不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15.
加强地方法治经济社会建设,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营造便民用法与服务的良好环境。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地方经济社会法治滞后,尤其是部分区县,甚至出现行政法治腐败行为,有碍于法律效率提升与依法治国进程。专家指出,法治社会进步,说到底是法律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取决于公民对法律的掌握、遵守与运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行政法治加强与法治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6.
张雁 《当代审判》2003,(10):45-45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一社会问题的日益重视与深入研究,随着各地少年法庭的建立与发展,对未成年罪犯刑罚制度的探讨与创新倍受司法界关注。缓刑制度因在少年审判实践中更能突出帮教效果,从而成为法院少年庭着重研究与适用的刑罚。笔者认为,对未成年犯,应当加大缓刑的适用范围与幅度,这不仅符合现实发展趋势,也会使缓刑制度在不断的规范与完善中发  相似文献   

17.
关于盗窃罪既遂与未遂,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司法实践中,由于认识不同,对既遂与未遂的认定容易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很有必要研究统一标准。本文拟对盗窃罪既遂与未遂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阐述相关概念的本质特征,探讨既遂与未遂的现状及相关情况如何界定,提出盗窃当场概念的构想,以求认定盗窃犯罪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刘梅芳 《政府法制》2009,(20):F0003-F0003
山西省高平市永录乡位于高平市北部,距市区7公里,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3.5公里、全乡总面积28.4平方公里。东与三甲、神农镇相连,西与寺庄镇毗邻,南与北城办事处相接,北与长子县接壤,永录河由南向北流经全境,村庄集中分布在沿河两岸,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境内有著各的长平之战尸骨坑遗址。  相似文献   

19.
河源情思     
完木 《青海检察》2001,(2):59-59
岁月折叠成记忆,时光背负着青春走来,钟清新的感觉从悠久的古道遥遥地向我们走近。在回忆与憧憬的日子里,一切是那样的怡然自得,一切又是那样的圣洁与崇高。是风的锤打还是雨的凝结酿造了这一切?昨天的沉思,衔接起今天与明天,现实与未来的桥梁,我们又开始了珍藏。  相似文献   

20.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协调发展包括若干不同的侧面,譬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协调发展,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协调发展,等等。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协调发展还应当体现在国家、社会与公民之间,应当努力实现国家、社会与公民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