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看待和理解“两个必然”秦刚二战以后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人们在怎样看待和理解“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疑问和困惑。集中到一点上,就是“两个必然”到底灵不灵。我们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要...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运用哲学思维,成功地从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两个方面解决了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探索出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是他的迂回过渡理论的核心和精髓。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资本主义的实践,是对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证明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非公有制经济是指与公有制经济相对而言的一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走出“公”就是社会主义,“私”就是资本主义的误区,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化“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是一个根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即无产阶级政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这个根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也是党的先进性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一辩证统一关系的两个方面。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 ,着重回答了这一根本问题中有关社会主义的方面 ;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重点回答了这一根本问题中有关无产阶级政党的方面 ,回答了新世纪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就要把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发展过程的“长期性”统一起来;就要把资本主义的“腐朽性”与它继续发展的“可能性”统一起来;就要把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与历史结局的“趋向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怎样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成败的重大理论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资本主义过程中经历了艰难曲折的七个阶段,取得了两大理论成果: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实现是一个进步;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回顾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认识资本主义的历程,对我们今天合理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8.
冷福榜 《理论前沿》2002,(18):17-1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两个基本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致性的枢纽。  相似文献   

9.
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进行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思想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对象、标准、方法上存在着理论误区,这就是:(1)在主体对象上,把社会主义的理想理解为目前的现实。由于理想的社会主义同现实的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差距,就很容易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无优越性可言。(2)在客体对象上,把资本主义统归于发达资本主义,似乎一提起资本主义就是“富”,一提起社会主义就是“穷”,这是不符合事实的理论误区。(3)在一般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透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应该从三个层次上分析问题。从社会基本制度、社会发展方向和道路层次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着根本区别;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层次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一定的联系;从影响层次上看,资本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和危机。  相似文献   

11.
<正> 列宁早就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他设想的租让制、合作制、代销制、租借制和合营公司五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为了吸收外国资本。“当我们国家在经济上还十分薄弱的时候,怎样才能加强经济发展呢?那就是要利用资本主义的资本。”(《列宁全集》第31卷395页)列宁的思想,是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的挫折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同时,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必须充分吸收、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坚持“必然代替”和“必须利用”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两点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的借鉴问题,自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以后,不少学者都著文论述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不但可以借鉴而且应该借鉴。但如何借鉴,在借鉴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对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三大具体社会矛盾。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俄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和必然性,提出了“人民内部不一致”的重要论断。斯大林在列宁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社会矛盾”的正确观点,随着建设的深入,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矛盾问题上陷入了歧途,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预言并没有实现,但这并不说明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近年来,资本主义自我调整并发生很大变化,如生产力高度发达、阶级矛盾缓和等,这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存续。冷战后,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倒向资本主义,这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落后,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国家面对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自我完善和发展。在评价制度优越性时,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实现了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竞争机制是发展生产力的最有力杠杆周卫平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利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①随着...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形成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们今天实践的结合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使我们党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第一、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内涵。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包含两个基本问题,这就是,“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文化之“魂”。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发展形态,必然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其他社会形态有着最关键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不同,将这些不同的东西提升为价值层面的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伊始即须面对的问题。从建党初期的主张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到大革命前后初步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土地革命时期,从幻想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到提出民主革命的相当长时期内不能消灭资本主义、不能打击资产阶级;再到抗日战争时期认识到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并把它作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对资产阶级与资本主义问题的更加科学全面深入的认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艰辛探索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提出的关于社会更替的“两个决不会”、关于“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的“社会资本”和关于无产阶级应当利用一切“合法斗争成为夺取政权的主要形式”的三个重要论段 ,是对马克思主义原先观点的重大补充、修正和发展。它对于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和正确研究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同时也更坚定我们对“两个必然”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