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荣 《法国研究》2010,(3):90-93
语言和文化的共生与并存关系早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如果从外语教学法的历史层面考量,更容易发现,外语教学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到直接法,再到视听说法,直至今天的交际法和折衷主义(éclectisme),无不伴随着相应的文化教学法的此消彼长,各显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敏 《法国研究》2012,(4):88-9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外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法语教学也不例外。国内的语言专家、学者及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吸纳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和经验,紧跟国际上法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力争探索出一套最适合我国学生特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阳 《法国研究》2005,(1):58-67
法国外语教学家Sophie Moirand认为,人的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即语法要素,语篇要素,参考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在我们的法语外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对所授语言在交际方面的功能有着整体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外语教学目标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交际目标,语言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这三类目标恰好涵盖了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在本文中,笔者的论述将只围绕着交际目标展开,因为这一目标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学生在法语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来顺利实现我们的交际目标?"本文围绕这一个问题,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积累,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周力 《法国研究》2006,(4):88-93
随着交际教学法在中国法语联盟法语语言教学中的推广使用,选择什么法语教材能更好的达到交际教学法所规定的要求和目标,最大限度地培养中国学生的语言交际的能力呢?尤其是面对法语联盟武汉法语培训中心的这部分极其特殊的法语语言学习群体--他们学习法语主要是到法国、加拿大(或其他说法语的国家),或者继续学习,或者是移民生活--使用哪种法语教材能更好地给这群即将出国人员的法语交流在国内给予最充分的准备呢?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在武汉法盟使用的法文原版教材Reflets所独具的特点,阐述该教材在培养法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周力 《法国研究》2008,(1):83-90
外语教学是实践性和交际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这是外语教学本身的职能和我国高科技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所决定的。外语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外语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不同的外语教学思想反映了人们对外语教学规律的不同认识。纵观19世纪以来的外语教学史,我们不难发现,随着语言研究的发展和各种语言学流派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学是实践性和交际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这是外语教学本身的职能和我国高科技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所决定的.外语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外语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不同的外语教学思想反映了人们对外语教学规律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琼 《法国研究》2004,(1):91-97
英国语言教学法专家亚历山大(L.G.Alexander)曾说过:“语言教学上有两个最基本的问题,首先是教什么,其次是如何教”。“教什么”就是教学大纲、教学原则;“如何教”就是教学法,即教学方法。关于“教什么”,1988年国家教委审定颁布的《高等学校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至于“如何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为了达到《大纲》制定的教学目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5,20(3):71-76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越来越多地面对不同文化理念和文化行为方式.由此所致的跨文化问题影响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鉴于这一新时代新问题,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应对21世纪的挑战,促进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本论文从跨文化诠释学理论出发,从跨文化认知特性与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问题及跨文化理解前提三个方面,通过中德跨文化交际的实例论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9.
口语和书面语的根本区别在于交际的模式上。口语交际由人体的发音器官和接受器官来完成,信息由声波来传送。书面语交际则是利用可见的、形体各异的符号来组成可传达意义的序列。口语交际的传输器和接收器分别是口与耳,承载信息的是语音信号;书面语交际的传输器和接收器分别是手和眼,承载信息是文字信号,这种“口说耳听的语音传递”与“手写眼看的文字传递”的分别,正反映了口语交际与书面语交际不同的模式。这种不同,决定了口语在诸多方面不同于书面语。  相似文献   

10.
王琼 《法国研究》2002,(2):108-1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它反映特定民族的历史、风俗、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因此 ,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看 ,学习外语不能仅仅只掌握语法 ,记单词 ,讲一口较为流利的外语 ,还必须学习和了解其文化 ;从外语教学角度来看 ,教授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教授文化 ,因为外语教学和学习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要想正确地理解和使用一种语言 ,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认知系统 ,了解产生、使用这种语言特点的社会文化背景。1、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 ,文化依靠语言来传授和传播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没有文化便没有语言 ,没…  相似文献   

11.
地方自治是民主治理的重要手段.法制构建、政治参与和地方税收是地方自治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印尼地方自治的发展,一方面遏制了地方分离主义运动,另一方面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但政党利益、地方滥权是地方自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特朗普政府即将上台,世界与地区局势正在遭遇冷战后前所未有战略不安全感。作为2016年全球政治中最大的“黑天鹅事件”,特朗普的当选和就任很可能引发美国外交历史上“非精英主义”的政策选择。特朗普的反全球化言论、对“一中政策”的挑战、威胁要对华发动“贸易战”以及效法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的狂热,必然给亚太地区安全局势带来...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规律,获取国际产业分工制高点的内在要求,是应对深刻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保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周 《法国研究》2001,(1):94-103
法国共产党是当代法国的参政大党 ,也是欧洲少数几个坚持共产党称号和共产主义目标的共产党中的第一大党。从 50年代末开始探索法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到 70年代提出建设“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法共在国际工运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80年代法共党员逐年减少。苏共剧变使其处境更加艰难。在世界社会主义的低潮中 ,法共提出了“共产主义变革”的思想 ,用“新共产主义”代替“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确定了 2 1世纪“共产主义新规划”。近十年来 ,法共走出了力量逐渐减弱的阴影 ,持续以数万人 /年的速度发展新党员和积极分子 ,最…  相似文献   

15.
钱翰 《法国研究》2006,(4):43-48
作品和文本在文学话语中,曾经是普通的术语,文本指的文学的语言现象,而作品则体现了美学和创造价值.自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西方文学批评话语中,文本开始逐渐成为一个核心的概念,而作品的概念则受到冲击,尤其是先锋文艺理论中,文本与作品水火不容,文本概念取代了过去的作品概念.文本概念从一个指示现象的概念到成为一个本质性的概念,并且占据一个核心的位置.本章节定义了对象文本(texte-objet)和实践文本(texte-pratique),分析了结构主义文本和后结构主义对文本概念的使用之间的异同,从而更清楚地指出后者在文本这个概念上的继承和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习近平关于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讲话精神为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念思路和原则方法,需要我们悉心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其关键举措应是在充分认识把握理论与实践基本关系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两者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党建理论与党建实践的协同创新机制是指党建理论与党建实践之间统一互动、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政治三力"包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新时代领导干部提高"政治三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理论发展的呼唤,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历史经验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政治三力"是一个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的统一整体,政治判断力是领导干部提高"政治三力"的基本前提,政治领悟力是关键枢纽,政治执行力是最终归宿。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个基本前提,抓好加强党性修养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两项重点工作,找准研判和决断、理解和把握、贯彻和落实三个关键着力点,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从容应对各种政治风险和考验,在政治上做到坚定而成熟。  相似文献   

19.
苏曼 《中国政协》2020,(8):50-51
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学网懂网用网"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在线履职,开创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委员讲堂、网络读书会等履职品牌,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政协系统和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网络在线履职逐步成为新时代政协履职工作新常态。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指出,政协工作要有新气象.  相似文献   

20.
出海大通道的建设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国家安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利益所在.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国际格局受到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已成为影响当前国家间关系、国际格局以及秩序的最重大因素.疫情带来的冲击短期内难以消除,在后疫情时代,国际形势仍将继续发生巨大转变,尤其是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升级给中国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中国开拓和维护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影响因素有增加和复杂化的趋势.此次疫情极大地冲击了各国经济,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后新冠疫情时代促进经济发展将会是各国共同的目标.中国需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此外,中国应尽快推出"两洋出海"战略,构建新的出海格局,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出海通道,形成战略互动.在对接"一带一路"的基础上将云南省打造成为中国印度洋出海通道上的战略支点,成为中国构建西南方向出海的中心和桥梁.在后疫情时代,中国需要清楚认识开拓印度洋出海大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紧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谋篇布局,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两洋出海"战略的深入发展,保障中国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