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包含"革命"和"建设"两大主题,以主题为依据,马克思主义可区分为"经典马克思主义"和"现代马克思主义"。与此相联系,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两大话语体系:"革命话语体系"和"建设话语体系",其中,经典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革命话语体系,同时也蕴含着一套建设话语,现代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建设话语体系,经典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着的建设话语和现代马克思主义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建设话语体系。把经典马克思主义中所蕴含的"建设话语"发掘出来,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光大,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强调中国之制,也强调中国之治,并要求用中国之制推动中国之治。制度与治理是相辅相成、内在统合的关系,发挥制度优势才能提升治理效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建构了具有时代风格、民族特色的话语体系。在制度定位上,中国共产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在制度结构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分类分层原则,有指向地阐明制度内涵。在制度功能上,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制度特征上,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制度话语传递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理念,在多元制度话语竞争格局中,为形成话语合力,中国共产党采取了话语交流机制、话语分层机制、话语贯通机制、话语博弈机制。不断阐扬制度话语,推动制度话语创新有助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深化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应运而生。就生成逻辑而言,道路自信是言之有物的现实基础,理论自信是言之有理的理论支撑,制度自信是言之有效的政治保证,文化自信是言之有信的精神滋养。在内容形态上,表现为对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的实然阐释,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然总结,对中国式现代化原则方法的应然明确。在功能导向上,作为相对独立的观念上层建筑,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反作用于“四个自信”,有助于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有助于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重要优良传统与优势所在,其话语体系随中国共产党发展而发展并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表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敢教日月换新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团结一致向前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们都是追梦人"的历史图式和实践反映。梳理党的百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历程,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演进规律和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新样态、新概念、新范畴、新范式,理应成为一个严谨的学科概念、学术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核心要义、本质特征、独特标志、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表达体系、思想阐释体系、价值引领体系,具有鲜明的价值观表达、阐释、整合、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6.
付秀荣 《求实》2014,(4):76-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文化话语体系从方式到内容以及模式的转换。在话语方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需要实现从"革命文化"到"建设文化"的转换,这一转换是通过关注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方式实现的。在话语内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需要实现从"汉话西说"到"会说汉话"的转换,这一转换需要依靠文化的"中国创造"。在话语模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模式要实现"以经济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这一转换的实现必须立足于满足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中国人民,才能增强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王凡 《理论建设》2022,(6):94-103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建设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当下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强调为“我”所用多而关注被“他”所知少,被动防守式澄清多而抢占先机式引领少,核心话语阐释多而支持性话语跟进少。突破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困局,应充分传承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儒家话语以强大的国力为保障,以系统完备的话语框架为主体,以友好和平的交往实践为基础,以接收使者和译经述典为手段,成功走向了周边各国并取得广泛认同,给当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据此,今后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运用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丰富话语内容、发挥传统文化的粘合功能融通话语表达、汲取传统文化传播经验增强话语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8.
漆文娟 《世纪桥》2023,(9):90-93
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建构和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最终确立了根植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和具体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理论话语,也是一种实践方式,与新时代“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相匹配,已形成体系完整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依据这一理论话语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形态,阐释其价值形态和当代意义,既是凝聚民族力量、熔铸民族精神的时代之需,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建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薛小平 《理论建设》2021,37(1):59-66
建构党的政治建设话语是现实的且必要的。新时代建构党的政治建设话语的重大意义在于:是加强和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之需,是加快构建党的建设话语体系的应有之义,是开拓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境界的当然之要,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的有效之音。新时代建构党的政治建设话语需要切实遵循主体性与在场性相统一的身份原则、现实性与理论性相统一的生成原则、导向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功能原则、对话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开放原则。新时代建构党的政治建设话语需要明确把握是“我”在说话、用“事实”说话、为“人民”说话、与“外界”对话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标识性话语,在语境、语义、语用层面蕴含丰富的生成逻辑。在语境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接续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历史语境和回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问的时代语境的统一,是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境和自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语境的统一;在语义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类文明为立足点的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是富含新意的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是具有独立形态的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在语用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宣告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的历史性生成,彰显了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觉和自信,标示了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包含“革命”和“建设”两大主题,以主题为依据,马克思主义可区分为经典马克思主义和现代马克思主义。与此相联系,马克思主义也包含着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体系:经典马克思主义属于革命话语体系,现代马克思主义属于建设话语体系。两大体系中的建设话语共同构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建设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干部队伍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量,现代化的发展也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干部队伍建设作出明确规定,从党的八大到二十大报告,干部队伍建设相继经历了“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全面展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深入推进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继续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必须要坚持政策和实际相统一,统筹担当意识和斗争精神,注重干部队伍建设一体化推进。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国式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内在互动性,彼此之间具有相互塑造和映照的内在互动机理,回应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然要求。经济现代化建设、政治现代化建设和文化现代化建设,是党引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三大重要任务。在经济现代化建设方面,全体人民摆脱贫困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坚实基础,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必须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践行体现人民民主政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文化现代化建设方面,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适应人类文明新形态,构筑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体系的有机构成,也是当下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国式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之间存在着战略与目标、过程与结果、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障碍,建立健全农业相关制度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既要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辩证统一关系,又要科学把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孕育发展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领域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独特政治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然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尚未转化为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作为一种“软实力”,必须以国家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为基础,以这一制度的发展完善为依据,不断增强其说服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应着眼于解决“说什么”“由谁说”“对谁说”和“怎么说”的问题,从话语本体、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介体四个向度着手,全面推进诠释中国实践、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  相似文献   

16.
汪勇  于炎 《当代贵州》2022,(47):34-35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仅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方向,而且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征程上,实现“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分层推进、循序渐进,不断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彭冲  王炳权 《探索》2022,(2):39-50
人民民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而使用的一系列话语叙事。人民民主话语结构体现为目标与策略、价值与实践的统一,它的内在流变源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策略指向发挥人民民主的动员功能、动态调整革命依靠的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巩固新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策略指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继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策略指向坚持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探索中国式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策略指向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走好线上线下群众路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握人民民主话语结构的流变,有利于理解中国式民主的丰富内涵,以及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8.
彭冲  王炳权 《探索》2022,(2):39-50+2
人民民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而使用的一系列话语叙事。人民民主话语结构体现为目标与策略、价值与实践的统一,它的内在流变源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策略指向发挥人民民主的动员功能、动态调整革命依靠的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巩固新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策略指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继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策略指向坚持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探索中国式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策略指向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走好线上线下群众路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握人民民主话语结构的流变,有利于理解中国式民主的丰富内涵,以及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创新理论越发展、越丰富,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要求就越迫切,用理论武装群众的工作也就越重要。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自己独特的话语表达和理论内涵。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好地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就要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亲和力,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走入人民群众的心中。  相似文献   

20.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创性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国内学界多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出场语境、价值功能与实践向度加以论述,形成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中华民族的出场语境不外乎历史渊源、政治文化和多元复合的影响,价值功能主要以国家建构、团结民众、意识形态和国家治理为导向,实践向度则主要以族际整合、政党推动、意识培育和法治保障为指引。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系统构建中国式民族工作话语体系、不断拓宽跨学科合作交流转化渠道、科学应对算法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