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4,(6):19-20
国内形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是历史任务的考验。当前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仍面临很多挑战。二是突出矛盾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虞云耀 《半月谈》2004,(16):6-9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83年的光辉历程,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将近55年,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也已经26年了。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同时,历史和现实也充分证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增强。  相似文献   

3.
2004年9月24日下午,百年交大老图书馆沐浴着金秋和熙的阳光。会议厅里,华灯璀璨,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和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正在联合举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陈蔡志 《当代广西》2004,(13):14-15
执政能力,最直观地看就是党执掌国家政权的能力。党必须借助稳固的国家政权才能有效实施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人民群众的领导。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发展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最直接标志。根据国家政权对党的执政能力要求。党必须具备和增强统领国家政权正确发展的能力、推动国家政权规范运转的能力、巩固国家政权基础的能力和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卢先福 《政策》2005,(9):35-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民主执政,这既是我们党55年执政的一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所谓民主执政,就是要按照民主原则和民主程序行使执政权力,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它强调的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要充分体现民主,符合人民意愿。  相似文献   

6.
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立意深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论述精辟,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满了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思想理论的深刻性、执政能力建设的系统性和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04,(18):4-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在党的83年历史上、在党执政55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这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境界,也表明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紧要关口的大背景下,必须从新的角度、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和处理党执政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辛鸣 《政策》2004,(5):48-49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因此,从理论上对党的执政能力进行一些深层次思考,有  相似文献   

9.
用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国发 《前进》2004,(5):15-16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报告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党的执政能力有多方面的体现,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党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上。发展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根本愿望,同时也是衡量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如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呢?很显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毫无疑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04,(11):1-1
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主题提出来之后,不少传媒自然地回顾起了 1939年毛泽东说过的“本领恐慌”问题。那时,毛泽东同志针对新形势下某些干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适应分析道:“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后来在全党开展的学习运动,有效地消除了这种“本领恐慌”,使我们的党和军队适应了抗战的形势需要,迎来了最后的胜利。这么说来,有“本领恐慌”,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意味着一种新局面的开拓者所须臾不可缺少的忧患意识,意味着我们的同志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值得深切思考的是“本领恐慌”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潘贵清  魏超儒 《新东方》2004,(10):19-20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十六大向全党提出的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因此,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月谈》2004,(19):6-21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来元 《前进》2003,(5):30-31
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十六大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这个问题都有一系列精辟论述,同时付诸党的建设的实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了革命胜利,…  相似文献   

14.
论党内民主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军  田海英 《新东方》2004,(10):16-18
党的执政能力是指党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掌握国家权力,指导权力机关运用权力组织国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利益的能力,是执政党理论水平、领导水平和自身建设的综合体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面临的重大问题,决定了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新的形势和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忠杰 《半月谈》2004,(17):6-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执政能力建设将成为全党全国关注的焦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执政能力、执政理论以及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
宋福范 《新东方》2004,(10):10-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执政党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全面落实全会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各项部署,必须深刻认识执政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各项任务的关系。只有深刻把握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各项任务在我们党的执政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才能从根本上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上海机关动态》2005,(11):22-23
机关党建工作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肩负着重任。机关党的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能否率先落实到区级机关各部门,直接关系到区级机关领导班子能否提高领导发展能力,提高有效运用和控制好公共权力,提高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能力。要把加强和服务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放在机关党的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机关党组织尤其要在推动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上当好助手,在督促党员廉洁高效、为民服务上当好“帮手”。还要自觉地把评估机关党建的各方面工作成效最终体现到推动党员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在执政能力建设中走在全区基层党组织的前列。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而且必须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避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依据和适应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清华 《半月谈》2004,(21):12-14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决定》中的这句话,涉及到一个政党执政地位的获取、维护和巩固问题,体现着政党与公共权力相互结合的内在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决定》突出强调这一观点。旨在警醒全党: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以跳出“其兴也勃蔫。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