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并不仅仅是法律之治,其内在要素要求人们对法普遍尊重和信仰。培养国民树立法律信仰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通过法制宣传的推动以及长期谨守法律勿循私意等司法实践,司法工作者可以推动法律的精神或原则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来,让公民自发信法守法,引导其确立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以规范人的社会活动为目的的法律与以追求人的真善美为目标的文学,两者紧密相连、相互影响。文学视域中的“法庭之友”制度,深刻揭示法律不是“本本中的法律”而是“行动中的法律”。“法庭之友”制度进入到司法环节并适用于个案诉讼程序,对促进公正司法、提高司法民主具有重要价值。“法庭之友”制度在价值取向、制度模式、诉讼地位上与中国专家法律意见制度具有共同性,但两者在参与主体、论证内容、提请程序上存在差异性。可通过借鉴“法庭之友”制度的精神和价值理念,建构规范中国专家法律意见制度。  相似文献   

3.
4.
肖朝海 《法制与社会》2010,(16):200-200
法律作为我国人民的生活准则,具有索高而又圣神的地位;但只有人民都懂得法律之后才能运用法律,依法行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完善,我国法律在理论界已经取得辉煌成绩,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民众的法律知识还很少、法制观念淡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还不强,这些都造成我国法律在实践层面上的贫瘠。实践上的贫瘠必然造成理论上的空洞,以至造成法律的发展远远不及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从而发生更多的纠纷.侵权事件。所以,法律的成熟是实践层面上的成熟,实践对理论具有反作用,只有这样,我国法律理论的建设才会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我国人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5.
王飞  杜恩 《法律与生活》2011,(21):36-37
在键盘上敲下这个题目时,我心里就有了几分沉甸甸的感觉。本案的这对90后,他们分不清什么是爱,更把握不了爱的真谛。肖一份感情走到尽头的时候,他们没有用理性来面对,而是荒唐地在床上谈分手,致使悲剧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弘善抑恶、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以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然而,从古至今,也有一些人面对邪恶势力及危害社会安全的现象,无动于衷,或缩手缩脚,如今更是屡见不鲜。现今法律,无法将这些冷漠的旁观者绳之以法,人们只能在道义上对他们进行谴责。  相似文献   

7.
人道主义干涉是一个关于道德、政治与法律问题的复杂过程。其中,政治是主因,道德是次因,法律是约束性力量。从该一主一次之原因——政治与道德——的复杂关系中,可以区分出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各种情形。在这些情形中,法律虽然不是主变量,但作为一个干预变量,可以发挥限制、禁止、阻却人道主义干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证明活动是适应人类的经济活动所需而产生的.在长期的史前社会形态下,人类的生产力极其低下,大家靠集体的力量同自然界做斗争,"饥则救食,饱则弃余".  相似文献   

9.
“我活了大半辈子,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过法院开庭,觉得法院特别神秘,真没想到今天法官还能大老远到我们村里开庭,法官的服务真贴心啊。以后真要是上法庭、找法官,心早就不会有顾虑了。”这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人民法院老黑山法庭开展流动法庭进村屯后,年近70的大肚川镇村民刘大娘在旁听了一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后发出的感叹。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是"体",抽象到一定层次以事物的根本形象出现,难以现实把握;又是确实的"定在",具有多重的含义。前者是指具有绝对精神意义上的天(位格之天),后者最初当然是指作为自然意义的天(自然之天)。自然之天,当然是物质化的确实存在,同时在中国哲学里又从具体认识中升华出来,神圣化为具有神灵意义的指称(神格之天)。因此,天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超越了作为自然定在意义上的东西,发展出了一套以"天"、"天道"、"天命"、"天意"为内容的秩序理念。此种理念贯穿历史始终,成为中国自古至今最重要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一、刑事诉讼法律论辩的概念和特点法律论辩是随着国家和法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司法制度的产物。刑诉诉讼中的法律论辩是指刑事案件的诉讼参与人围绕被告人是否有罪,所犯何罪,是否应当处以刑罚,以及怎样处罚,依照法定程序,就相关事实和法律,进行的论证和辩论活动。刑事诉讼法律论辩的特点:(一)主体多元化。刑诉诉讼的辩论主体总体上讲是控方和辩方。论辩主体的多元化中公诉人和当事人委托的律师是重要角色,是公众所关注的,是最有戏剧性和演绎性的。(二)论辩内容多样化。控方的论辩具有全面性和概括性。要论证被告人存在的犯罪事实和证据,要论…  相似文献   

12.
《法律史解释》这部“引言”,对庞德创建完整的法社会学理论有提纲掣领之功效。作者基于对法学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外部资源的分析与批判,最终对当时的历史情形做出了回应,也即建构了庞大的法律社会学思想体系,本文试从内在理路和外在理路的两个维度解构本书,通过对其基本脉络的梳理,力透法哲学学习的入径与出路。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法院积极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开展法庭公开日活动,通过让人民群众参观法庭及旁听案件审理等活动,拉近了人民群众与法官之间的距离,使群众了解了法院,理解了法官。图为近日人民群众参观孔村法庭。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坛上出现的“百花文学”,深受原苏联“解冻文学”的影响,触及到官僚主义、情爱等建国初期创作题材的禁区,并呈现出“非英雄化”的倾向。但由于中国作家精神资源的相对贫乏、与西方文化的隔绝,尤其是他们尚未能摆脱中国的政治语境来全面理解人道主义,他们的作品缺乏对人的异化的深入揭示,因而“百花文学”作家们尚无力担负起使文学突出重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16.
王宇 《中国律师》2004,(9):49-49
律师做到一定程度,极容易受到诱惑,那种长了点儿本事就想脱离这行,在更大的资源配置平台上“长袖起舞”的诱惑。而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这种诱惑产生机率相对多的领域是“海”里———商海里。于是有的律师心动了,有的甚至动身了。但一旦进入后,却又总也忘不了当初那种做律师的感觉,有时甚至觉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究竟为什么,自己都说不清。而那种诱惑,对于有的年轻律师来说,又影影绰绰的,心痒痒的,却又无胆一试,那种患得患失,会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心魔”。让咱们来看看吧。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说得质朴点,是为了“幸福…  相似文献   

17.
“感谢法官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能改恶从善,今后一定要多学习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辛勤的劳动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是犯抢劫罪被判缓刑的容容,在法官亲自为她选好重新就读学校时含着眼泪的表白。  相似文献   

18.
追求正义,一直是我们社会普遍关注的法学焦点问题,正义不仅是人类的最高目标,也是法追求的最高价值。本文通过反复阅读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一书,了解到此书的三个部分都对正义有所阐述,其中描述了一些法学派以及法学家对正义的理解,领悟到正义在法理学中的重大作用,从而真正的认识到正义在法理学中是永远存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外国法:“事实”与“法律”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说或事实说只能为各自对应的外国法查明模式提供部分合理性证明,但对于与外国法相关的其他重要问题,即冲突规则是否应依职权适用、外国法无法查明时的法律后果以及外国法错误适用的救济,两者均无法为各国的普遍实践提供令人信服的合理性证明。两种抽象属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拟制的,未能为外国法的相关重要问题提供统一的解决方法。应当不拘泥于外国法的抽象性质,而致力于确立有关外国法各具体问题的恰当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20世纪,可以说是金融学发展狂飙突进的时期,现代金融学不仅在数量化方面进展迅速,而且在研究的领域方面也在不断地扩展,大量的金融交叉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数理金融学、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