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闵行区江川街道有位“兵妈妈”,住在老闵行东川路上海交通大学留园对面的一个环境优美的居民小区里。她在几十年的拥军活动中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评为全国拥军模范。  相似文献   

2.
一位普普通通的妈妈,半个世纪爱兵如子,情系绿营,赤心拥军,先后把自己辛苦积攒的20多万元,全部用在拥军上,而自己一生清贫。她先后受到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聂荣臻元帅称她是当代的"子弟兵母亲",张爱萍将军为她题辞"拥军老模范、爱国爱人民"。她就是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拥军模范、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江苏省邳州市一位普通个体户庄印芳。  相似文献   

3.
五指山下,万泉河畔的海南军区某团5连指导员张棉生,继承发扬我军爱兵的光荣传统,视战士如兄弟,把士兵当亲人,潜心钻研新形势下的爱兵带兵之道,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一朵绚丽的爱兵之花。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张棉生堪称新时期爱兵育人的模范干部。 爱兵,这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从我军诞生那一天起,官兵一致、尊干爱兵就是我军区别于旧军队的重要标志,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几十年来,伴随着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进程,我军爱兵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泰安市食品公司职工贾美荣情系子弟兵,几十年如一日,先后与全国2000余官兵通信数万封,进军营作报告千余场次,与官兵共度20多个春节,担任驻泰部队三个基层单位名誉指导员,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兵妈妈”,并先后荣获全国拥军模范、省十佳兵妈妈称号。今年初,她着手创建个人拥军网站。为使拥军网站早日建成,她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5.
巍峨的喜玛拉雅山南麓,矗立着一座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哨所,这一个个不起眼的边防哨所与三位藏族老阿妈紧紧相连,她们27年如一日拥军爱军的故事情动高原,广为传诵。她们就是西藏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三位藏族阿妈次仁曲珍、德吉、普次。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垦区 105个农场,其中有 38个农场分布在祖国东北8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几十年来,垦区人民发扬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使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千里边关成了拥军的热土。日前,我们驱车千里走边防,在祖国最先迎接日出的“东方第一哨”,在国防公路尽头的空军雷达站,在兴凯湖畔距俄只隔一条小河的边防连队,耳闻目睹了北大荒人一串串感人的拥军故事。  相似文献   

7.
从革命战争年代开始,我们的军队中就有了“兵妈妈”这个亲切的称呼。这些被称为“兵妈妈”的女性,把满腔的热情和博大的爱倾注给我们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 这是一群战士和两位“兵妈妈”的故事。“兵妈妈”与“兵儿子”之间的情谊虽不足以感动天地,却足以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
周末,经商的老乡请我去农庄吃野菜。我问他这几年回家乡了没有?他说不想回去!家乡如今再也没有过去的那种绿水青山,宁静淳朴,而是乡风败落,一片荒凉凄情。他告诉我,前几年村前屋后的百年大树被砍,这几年连村后山碗口般大的树也被人偷去做风景树卖了。过去他农村的老家,房子向阳,就是夏天也不很热,因为整个村庄全都罩在大树的绿荫之中。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1,(12):76-77
毛邦杰:台联给了我一个舞台 阎崑:全国台联成立30年了,您是全国台联的老朋友,跟几任会长都有很好的交情,请您谈谈印象深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唐晓冬 《人民公安》2012,(17):54-56
相守一辈子的爱情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没糊涂的那个人会有多难过?没经历过的人没办法体会。这就是前几天处理的“绑架”案,一个爱和忧伤的故事。 当警察以后,好玩儿的事情其实很多,印象深的是很多的“第一次”。我总是记得我第一次把一个块头有我四五个那么,弋的“鬼佬”说哭了的滑稽场面。肇事逃逸的大块头  相似文献   

11.
最早听到丁龙的故事还是在我童年的时候。说的是很多年以前,在遥远的美国,一个被当做“猪仔”卖往美国做劳工的苦力,被他的主人看中,做了家中的仆人。  相似文献   

12.
袁士坚 《乡音》2012,(7):25-25
在冀南磁县,提起年近七旬的理发师杨汝虎,无人不翘大拇指,很多人都能说上几件他做的好事。任县政协委员19年的杨汝虎在县城开了一个理发馆,他的职业是为群众理发。从其职业来说,不会有多大名气,可他在磁县却挺有名,是声名远播的"拥军模范"和"优秀政协委员"。说起杨汝虎拥军模范荣誉的由来,还要追溯到1988年。那年夏日的一天上...  相似文献   

13.
绝大多数基层干部对爱兵的意义认识明确,态度比较端正,但一些同志爱兵的观念还比较陈旧,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爱兵的目标不明、标准较低、内容不实、距离太远。为此,爱兵观念应与时俱进,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14.
王征 《今日广西》2014,(7):35-35
10年了,时光真是如流水如飞云。很多东西被冲淡了,被带走了,可也有很多东西是永远冲不淡,永远带不走的。富足的爱王小波去世10年了,王晨光去世9年了.他们是我的手足,手足断了,伤痛是永远的。前几天,我又做了那个梦,在梦中我回到了我们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从革命战争年代开始,我们的军队中就有了兵妈妈这个亲切的称呼。这些被称为兵妈妈的女性,把满腔的热情和博大的爱倾注给我们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这是一群战士和两位兵妈妈的故事。兵妈妈与兵儿子之间的情谊虽不足以感动天地,却足以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6.
“真诚爱兵科学带兵的模范基层干部”王庆平200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追授上海警备区司令部通信站原副教导员王庆平“真诚爱兵科学带兵的模范基层干部”荣誉称号。王庆平1970年7月出生于合肥市,1987年11月入伍,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他先后参加了APEC会议、军事演习和卫星发射等几十次重大通信保障任务,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王庆平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壮烈牺牲。王庆平真诚爱兵,善于带兵,舍身救兵的事迹被广为传诵。“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丁晓兵20…  相似文献   

17.
爱兵,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久有的优良传统。走进新世纪,构建新型的官兵关系,浓浓的爱兵之情,为建设和谐军营注入了强大动力。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干部骨干怎样才能处理好与士兵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爱兵呢?  相似文献   

18.
南疆杰出青年军人、模范指导员张棉生爱兵育人事迹生动感人,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为大力宣扬张棉生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推动向张棉生学习的活动深入开展,本刊于今年7月号发表了《五指山下”火凤凰”》一文。此后,还相继刊出了广州军区副政委高天正《让爱兵之花开遍军营》、海南军区政委周传统《愿军营涌现更多的张棉生》和魏传统、杨国宇、何正文、徐启斌、王定烈、王宗槐、陈康、谭友林、陆敬轩、刘瑞方等十位老将军的题诗、题词。本期又刊登了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部长迟浩田的题词和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队政治教育局局长嵇绍莹《爱兵传统谱新曲》一文,以及广州部队的“红一连”、“黄草岭英雄连”、“深圳特区好六连”、“英雄侦察连”、“南海前哨钢八连”、“大渡河连”、“科学练兵连”、“三八线尖刀连”等八个先进连队的连长指导员向张棉生同志学习的感想。事实充分表明,张棉生同志不仅是部队官兵的学习典型,也是地方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榜样。这里,我们衷心祝愿五指山的“火凤凰”飞出之后,将在祖国各地安家落户,让人民军队的官兵一致、尊干爱兵的光荣传统遍地开花,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9.
正每逢周末,家住贵港市平南县城的刘佩凤总爱到县武警中队,帮助官兵种菜、缝补衣服、做饭等,被驻地官兵亲切地称为"兵妈妈"。类似拥军优军、拥政爱民的故事,在荷城贵港比比皆是。1991年开始创建"双拥模范城"以来,贵港市军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富国强军时代主题,以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和军事斗争准备为中心,以争创"双拥模范城"为  相似文献   

20.
寻找毕昇     
大前年春节,英山县的一位朋友,送给我一册杂志,这是该县文联编印的n杂志的封二上有几幅照片.照的是同一墓碑,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碑上“毕升墓”字迹显明。旁边有文字注解,说这块墓碑是在英山县的一户农民的旧房子里找到的,墓主毕升即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并由此断定,他是英山县人。我对此当有怀疑。内里有篇文章,也只是述说墓碑的发现过程,没有提供有说服力的材料,来证实这一断定。这块墓碑,只能证明墓主姓毕名升,即使是宋碑,也只能证明墓主为宋人,而不足以证明他生前发明过活字印刷术。同一时代,天下同姓名的人也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