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现代化过程就是公民参与不断扩大与完善的过程,公民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我国公民参与的发展中存在着传统封建文化、公民社会不健全、公民参与成本高和动力机制不完善等阻碍政治现代 化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中国社会资本存量的利用、公民参与成本的降低、公民参与动力的提高等方面强化意识普及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雅琴 《理论视野》2013,(11):43-47
【提要】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程度,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民主发展水平。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体现了民主和法治、发展和稳定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有利于促进公民个体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体现现代国家行政的公共性。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是未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点,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郭琰 《理论视野》2009,(5):47-49
公民政治参与是检验当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变化、内在原因及所存在的问题来观察当代中国政治。中国政治的逻辑已经发生巨大变革,但要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当前党和国家所要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祥 《行政论坛》2009,16(1):84-86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网络空间的出现及其发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时空界限,为政治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提供了宽敞的渠道,为政治参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操作方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未来政治参与的结构和模式.网络技术在推进政治参与的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因而分析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明与扩大我国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而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表征和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有了新的发展 ,但是当前在参与政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主要体现在一定领域和一定程度上的参与缺失 ,并形成了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制约。对此 ,我们要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进一步以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 ,扩大我国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6.
梁纪毅 《党政论坛》2013,(21):33-34
研究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动因的变迁,能把握公民政治参与动因的发展与构成,认清当前政治参与动因的现状及趋势,深刻认识公民责任动因是我国公民当前以及今后急需具备的较高层次的政治参与动因,进而更好地创造条件促进公民政治参与责任动因的成长,最终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雪莲 《学理论》2011,(11):33-34
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是有效测试和恰当衡量男女平等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也是完善和改进农村社会政治文明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参与仍处于弱势和边缘化的状态。分析了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原因,并提出了推动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基于政治控制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加大了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步伐和力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稳定。需要从观念、技术、手段及制度等层面对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施以政治控制,以促进公民参与的有序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特点及价值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认同现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为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良性互动、为提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与绩效而进行的各种有秩序的活动,它包括各种利益表达、利益维护的方式,是有秩序、理性、自主、适度的行为,其核心价值在于:理性、和谐、正义、民主。  相似文献   

10.
刘宇彬 《学理论》2010,(1):44-44
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本文概括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目的与手段、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体。公共精神的培育构成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性和有效性的主观条件,而制度化通道则成为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性和有效性的强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民主化的视角来看,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作为公民的一种行为,呈现出明显的被动性、形式性、非理性、功利性和盲从性等特征。被动性,就是参与主体并非出于自愿和自觉,而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迫参与政治生活。形式性,就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不能发挥保持和促进民主政治健康运行的作用。非理性就是指公民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表现出极端非理智性的心态与行为。功利性,就是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是从自身利益,而不是基于一个公民政治责任意识的自觉参与。盲从性,就是公民的政治参与非为一定的目的或动机所驱使,而是源自于自身的一种"盲目"的"本能"和"不自觉"。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对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利益,推动政治民主化具有积极的意义.网络的发展对当代公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了积极影响,改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了公民的参政质量.但是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何更好地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秩序,以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是网络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保持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已有的成绩与势头,保护已升腾起的公民政治热情并将其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与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提升治理国家的有效性,增加国家政权稳定性有着极高的关联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呈现出参与形式不断丰富,参与能力不断提升,参与效果不断显现,参与层次结构不断优化,参与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等五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参与作为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基本途径,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政治参参与的机制仍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努力扩大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是我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主体的参政意识和参政经验及社会网络的构建有关.扩大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路径,应在此认识基础上设计.  相似文献   

17.
在转型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愈益高涨,这是由世界民主化潮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及我国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在这一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热情与冷漠同时并存,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上升趋势,各种社会组织正在成为有序政治参与的载体,政治性取向的参与日益成为主流。为进一步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康,必须树立公民意识,尊重公民政治参与权利;把握政治参与的限度,合理地规范和引导公民政治参与;促进信息公开,为公民创造政治参与的条件;创新执政方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 ,是公民享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权利体现 ,是公共政策执行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政治参与要求公民参与政策执行计划、沟通、监督、评估等基本过程之中 ,以人事行政参与、行政合同参与、社区自治参与和政务公开参与为实现途径 ,确保公共政策执行民主化的真正实现和公民政治参与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9.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化提高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制度化不够完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法治化、渐进化原则。在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旁听制度、立法制度、信访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党秀云 《行政论坛》2012,19(4):7-10
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土壤和基础。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迅速崛起,公民社会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日益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成为推动政治民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是一种相伴而生且相互依存的关系。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又影响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在推动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在于:影响政府决策,促进政治参与,推动社会自治,监督政府权力,推进政治民主,推动政府改革和增进社会稳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