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宏峰 《理论前沿》2006,483(18):46-47
教育发展包括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观可分为教育发展的规模观、质量观、结构观和效益观。其中,规模是教育发展的基础,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结构是教育发展的主线,效益是教育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明确当前教育发展的战略语境,找准教育发展的现实起点,回应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在战略上主动、在效果上现实地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指向。要从多端多维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教育事业强国、教育服务强国、教育投入强国、教育治理强国、教育学术强国、教育生态强国。要明确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推进逻辑,坚持建设教育强国“双优先”的战略定位,同步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与办学效率,高度重视教育的溢出效应与办学主体的激励相容,科学布局各级教育发展主导任务的价值位序,充分释放人人成才教育与英才教育的发展红利。  相似文献   

3.
在党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宏观、微观领域方面纵深发展;在教育的超越、多样功能方面拓宽发展;在教育的主导性、交互性和网络性教育形态等方面多样发展,三方面发展的有机统一,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是时代与历史的必然,是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对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价值要求,机制创新是其基本方向.系统观和整体观视野下的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综合体现为人、财、物、文化等要素的相互作用,表现出行政资本的教育机制“失灵”、社会资本的教育机制缺失、人力资本的教育机制匮乏、文化资本的教育机制孱弱等问题,应以有效行政为杠杆的权力调控机制、以社会系统发展为促进的教育合力机制、以教育质量为终极价值的驱动机制与以教育文化创新为枢纽的机制运理作为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机制创新方略.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教育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刻论述教育的发展地位、发展性质、发展目标、发展方针、发展重点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的教育发展观是指导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化需要教育先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优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在创建和谐教育实践中,应着重把握和谐与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立足当前需要与面向未来发展、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书与育人、面向世界与保持特色等八个关系,以确保教育在推进和引领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兴办本科层次职业学院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对接高中教育、满足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要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有其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智力、性格发展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做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其目标和功能,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定位、方向和大纲,又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起点和研究的开始。心理健康教育旨在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障碍和冲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接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理想以及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从宏观层面分析是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从中观层面分析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从微观层面分析是学校教育过程包括内部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结果的均衡以及教育评价的均衡。通过构建教育均衡指数、建立教育均衡测度的指标体系和教育均衡测算方法,科学地选择有关指标要素,分析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对于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从整体上看正在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