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宏伟战略目标的前提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建设新路子的核心。而实现经济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先决条件。 我国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不论宏观经济活动,还是微观经济活动,都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下,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人力、  相似文献   

2.
讲求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实现这一目标,提高经济效益是前提,也是重要保证。提高经济效益涉及的问题很多。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内含,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等问题,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的迅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了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今后二十年内,要牢牢抓住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这几个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明确提出:要保证国民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发展,必须加强能源开发,大力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4.
(一)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产值翻两番。”这是我们考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离开翻两番这个战略目标,就偏离了十二大路线。因此,教育工作必须为翻两番这个战略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实践已经证明,在经济建设中,经济效益的大小,产值增长的快慢,决定于科学水平的高低。湖北省襄樊市,从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提出到本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北京市第五次党代会,根据十二大的这个宏伟战略目标和中央书记处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四项指示,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北京市的奋斗目标是:在前十年,即一九八一年到一九九○年,全市工农业  相似文献   

6.
1.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设想,经过十二大、十三大逐步形成的。十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在此基础上,十三大形成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这就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耀邦同志做了关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提出了我国今后二十年经济建设的总的奋斗目标,亦即到二○○○年时,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要求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翻两番。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报告》特别指出要注意解决几个重要的原则问题,其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的问题。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面临着两件大事,一个是整党,一个是改革。整党和改革,是胜利地实现党的十二大所确定的到本世纪末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保证,也是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2002,(Z1)
1.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设想,经过十二大、十三大逐步形成的。十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在此基础上,十三大形成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这就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我国的经济建设要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宏伟目标。根据十二大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在加强首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求实》1982,(12)
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我们江西能不能做到,关键要看我们是否理解十二大的指导思想,有没有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我们要学好十二大文件,联系实际,把党在经济建设上的指导思想理解清楚。 学习十二大文件为什么首先要把党在经济建设上的指导思想理解清楚呢?因为这个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这是建国后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对战略目标问题带有根本性的转变。理由有三条:一、这个战略目标虽然也是用工农业总产值表示的,但它突出了经济效益,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是过去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3.
赵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的方针。”这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也是我们经济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正确认识这一方针,搞清楚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对于实现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  相似文献   

14.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则是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这以后,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就成为文明古国的千年追求,成为广大人民的生活梦想,但在旧社会,从来没有、也根本不可能实现小康。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才使小康的梦想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  相似文献   

15.
这部分是讲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各项任务中的首要任务。为此,党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的正确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深刻地分析了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指出,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城乡人民的收入成倍增长,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将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他把这个问题作为首先要注意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推动着农业生产以较高的速度发展,促进着农业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国农村这种发展趋势,预示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将更快到来,预示着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力争到本世纪末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必定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玉良 《前线》1982,(12)
“实惠”原指“实在的好处或用处”,不含贬义。一些被誉为“经济实惠”的商品,深受顾客欢迎,便是由于它价廉实用;建国初期,人民建设新国家,国家为民谋福利,人民群众由衷地感到“社会主义好”,这是因为人们得到许多实在的好处;赵紫阳同志讲要“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党的十二大提出,到公元二○○○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  相似文献   

19.
一、结合省情酝酿福建的“翻两番” 1982年的金秋,党的十二大在北京举行。福建省出席十二大的34位代表,对《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进行认真学习和讨论,认为20年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是党中央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长期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以及对种种主客观条件作了科  相似文献   

20.
一、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经济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八年来,我国经济走上持续稳定增长的轨道。1986年同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都翻了一番:198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380亿元,比1978年增长103%;工农业总产值为15207亿元,比1978年增长116%;财政收入为2260亿元,比1978年增长102%(财政收入没有可比价格,是直接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