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印度在对外贸易中,国家的作用显著地提高了。国家通过重新建立专门的贸易组织,并直接参与同外国的贸易国家加强调整,说明了这个事实。国家贸易公司,是这些组织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这个组织是在1956年5月建立的,它是作为国  相似文献   

2.
国家象征物的确定是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国家象征物的选择与改变则反映的是民族国家建构理念的变迁.印度国旗诞生于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斗争期间.1921年甘地主持设计国旗的核心理念是以印穆团结为中心的宗教和谐、教派团结.1931年国大党决议通过的印度国旗反映的是具有甘地色彩的世俗民族主义的民族国家建构理念.1947年印度国旗的形制正式确定,象征着尼赫鲁式国家的建立,其蕴含的民族国家建构理念经历了从甘地世俗民族主义到尼赫鲁世俗民族主义的转变.以国民志愿服务团为代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在独立前就不赞同国大党设计的各版国旗,独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拒绝接受印度国旗.但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印度的政治生态发生变化,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接受了印度国旗,并将国旗作为政治动员的重要工具.但印度教民族主义者通过出台2002年《印度国旗准则》对国旗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再解释.印度国旗的形制虽然未发生变化,但其承载的象征意义发生了变化,标志着印度已由尼赫鲁式国家向印度特性国家的转型.从独立前到独立后,印度国旗的形制和象征意义处于不断流变的进程中,这种流变状态实际上反映了印度民族国家建构的变迁进程.印度国旗不断流变的关键动因则是以穆斯林为代表的宗教少数群体的宗教认同与民族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印度对欧政策初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印度对欧政策是其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是为印度谋求成为全球性大国服务的.为此印度与欧盟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对话合作机制,其重点则落在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上,从而构成了政治与经济同步前进的态势.但作为南亚的首要大国,印度却无意将这类机制扩散到南盟与欧盟的地区性合作,这反映了印度尚未真正主导南盟的现实,也是印度能否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人口问题 一、无法回避的事实 近二十年来泰国人口的增长率已令人满意地下降。从全国人口平均数看,泰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无疑是当今世界上下降迅速的国家之一。1980年的自然增长率大约1.8—1.9%、1980年将下降到1.5(参见表一、表二)。主要根据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与人口结构的转变密切相连。东南亚主要国家人口抚养比现在都进入了一个下降通道,其中各国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幅度都很大,但老年抚养比的变化各不相同,有的已率先进入老龄社会,有的则正处于人口红利期。因为人口结构不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迥异。马来西亚采取了鼓励生育、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吸引周边国家劳动力的发展模式;菲律宾则在实行控制人口增长政策的同时,采取了向周边国家输出剩余劳动力的模式;印尼和越南则是在控制人口生育率的基础上,既采取多元化吸收劳动力的措施,同时也采取向海外进行劳务输出的模式;而泰国的模式则是一方面加强人口生育率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外来劳工并实行多元化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印度南亚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孆 《当代亚太》2004,(5):18-23
印度历代领导人在制订对外政策时一直将确立其在南亚的主导地位作为重要目标.冷战时期,印度对南亚的政策是建立和确保其在南亚的主导地位.冷战结束后,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印度对其南亚政策做了调整,其象征是"古杰拉尔主义",其中被认为具有新意的是在不损害印度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不要求互惠的原则.因此调整后的印度南亚政策既有连续性,也有变化.其连续性表现在印度主导南亚的宗旨没有任何改变.其变化是印度对邻国采取了怀柔的方式.这使印度与南亚邻国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问题仍然不少.  相似文献   

7.
印度"东向政策"与印度-东盟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2年印度推行“东向政策”以来,印度与东盟国家在诸领域的合作均有较大发展。“东向政策”具有阶段性及重点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最近3—4年来东欧各国的经济在持续增长。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的经济发展最快。波兰的工业生产急剧增长:1993年达5.8%,1994年为13.2%,1995年为10.3%,1996年1—5月与1995年同期相比达9.7%,这样的增长使人们有由谈论其经济的景气问题。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捷克来说也颇具代表性(1995年增长9.2%,1996年1—5月与1995年同期相比增长9.8%)。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印度的亚洲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孆 《当代亚太》2005,1(10):41-46
冷战结束后,印度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相应地调整了对外政策,亚洲成为其发展对外关系的重点.在与亚洲国家普遍交往并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上,印度将亚洲分为南亚、东亚、中亚和西亚四个地区,并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突出重点,采取相应政策,为本国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0.
1978年世界银行统计资料表明:东盟五国1976年的总人口已达232,071,000人,同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总人口达302,115,000人。 第二年(1977年),东盟五国总人口估计增加了5,252,000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  相似文献   

11.
赵萍 《当代亚太》2002,(6):41-46
本文阐述了印度独立后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印度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和主宰南亚地区的外交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印度对华政策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干城 《当代亚太》2003,(11):44-54
印度对华政策的起点是对西藏问题的认识 ,其根源是对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所产生的困惑。 50余年来中印关系的实践表明印度对华政策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上都有着如何看待中国的问题 ,而如何认识共同利益和分歧的问题也尚未解决 ,因此将中国视为威胁仍然是印度对华政策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争取和平共处的伙伴关系将是一个需要两国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印度"东向"政策的发展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干城 《当代亚太》2007,(8):10-16,64
印度"东向"政策始于冷战结束国际体系经历重大震荡的时期,经过十数年的实施,随着印度力量的发展,已然进入"第二阶段",即在与东南亚恢复和建立合作的平台上,跳出严重限制印度战略选择的次大陆政治局限,向亚太地区扩散,从而使"东向"政策具有更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选择的导向."东向"政策泛义化与印度追求的全球大国目标密切相关.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大国显然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印度农业应对WTO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从自身国情出发,在应对<农产品协定>及其他WTO相关规则时做出了相当保守而谨慎的承诺,在农产品市场贸易以及国内农业生产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促进了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并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中获得了许多好处.  相似文献   

15.
赵伯乐 《当代亚太》2007,(2):9-13,43
地缘因素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印度地处世界自然资源富集地区,具备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是印度洋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有利于扩大自己的影响;与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地理上有一定距离,具有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地处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印度领导人也意识到地缘优势并加以利用.这一切都说明,印度具备崛起的地缘优势.  相似文献   

16.
印度发展服务外包模式探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赵楠 《当代亚太》2007,(3):39-43,64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服务业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服务生产的离岸外移形式--服务外包因而兴起并得以迅速发展.印度是发展服务外包的发韧国之一,其服务外包走的是一条"以信息技术外包为主要业务内容,发端于低端,完全依赖国外市场"的路子.在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初期,这一模式保证其取得了成功,并成为当前服务外包业最发达的国家;但随着国际服务外包向高端发展,这一模式开始成为制约印度服务外包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模式,对于研究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印度的发展轨迹与经验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的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从总体上讲,印度的未来发展是充满希望的.印度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模式和经验,对于印度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必须从应对工业危机和积极开拓新工业化的视角去分析和把握,才能真正审视到其精髓.认真研究和借鉴印度的发展经验,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