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十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振峰  杨茜 《前沿》2009,(5):35-3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实现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现代史当代史,决定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结并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张爱梅 《传承》2015,(1):80-81
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保持时代感和创新性,这为培养社会公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挑战和改革方向。从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内涵入手,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也应该注意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基本经验,包括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存在的问题。这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健康发展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 ,并为中国人民所接受的必然趋势。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旗帜下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陈其胜 《求索》2013,(6):249-25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形成和确立的正确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历程,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逻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逻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运用,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6.
徐庆东 《前沿》2004,2(1):45-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 ,对于坚持和发展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无疑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的分析研究 ,认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实践需要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核心在于应用 ,本质在于创新 ,目的在于“管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归宿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为新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谐发展必须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为出发点,结合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具体价值体现,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刘卫儒 《传承》2010,(24):115-117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解决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真理、修正谬误。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相结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文化相结合;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贯彻党性原则、贯彻实践原则、贯彻科学原则。  相似文献   

11.
薛建明 《人民论坛》2012,(36):254-25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及形成的成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体化、民族化、方法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深层体现。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增强时代性,提高逻辑性,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党章的修改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一大至六大党章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起步阶段的特点,七大和八大党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和发展阶段的特点,九大、十大和十一大党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曲折发展的特点,十二大至十七大党章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并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如何科学认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解释学命题。这一命题涉及这样几个理论性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发展。这几个理论性问题是一个逻辑整体,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则、路向、理论前提和当代意义等,属于前提性问题。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前提性问题,无疑对我们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和规律,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法,是做出科学决策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过程中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明晰事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统一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群众路线引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起和发展.它是党的认识论、价值观念及工作方法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并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理环境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化的物质基础。地理环境不仅在生成意义上决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而且作为外在因素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交流和发展进程。从地理环境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分析地理环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限制和规定,有利于全面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至今已经有70年的历史。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新时期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各种误解,揭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中国化”特色,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途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三维,即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主体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体,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主体,三维一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基本架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维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相对独立、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要求中实现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卢国琪 《求索》2011,(2):102-104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中国化的新概括,它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姚亮 《传承》2013,(5):51-5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研究,推动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使我们党能够永远朝气蓬勃地奋勇前进,永远与时代发展同步,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