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西汉名将霍去病,曾先后六次出击匈奴,战功显赫,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看不起朝中的文官博士。与霍去病同期为官的东方朔,时任太中大夫,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官。他很不赞同霍去病对文官博士的看法。本想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意见告诉霍去病,又恐怕霍大人难以接受,反而自讨没趣。于是,他便发挥自己善于辞令、诙谐幽默的特长,旁敲侧击地对霍去病说:“干将英邪,天下之利器也,水断蛟龙,陆断马牛,将以补屩(音juē,草鞋),曾不如一钱之锥;骐骥騄駬,天下之良马也,将以捕鼠于深堂,曾不如跛猫!”东方朔这…  相似文献   

2.
据报载,去年内蒙古青城大学的学生们在参加地方人大代表选举之前,提出要与代表候选人见面,因候选人出差没有实现,在投票选举时,拒绝投票。直到最后经过多方联系,代表候选人通过电话回答了学生们的有关问题,学生们才投了自己神圣的一票。看罢这条消息,笔者颇为感慨:  相似文献   

3.
倪洋军 《传承》2010,(28):1-1
国人就食,传统用筷。然于其使用,却有天壤之别。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王公贵族多用精美绝伦的金银筷、象牙筷,平民百姓只能使用普通材质的竹、木筷。金银筷、象牙筷固于传统,在新中国仍未消失。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社会意见多元,时常吵吵闹闹,不过究其背后,常不脱统"独"或"蓝绿"之争,有的人选择站在岛内用微观视角解读,充满防备心,最终走不出来,有的人愿意拉高格局,放在世界潮流去体会台湾的定位,顿时豁然开朗。一次次的争论,就像面照妖镜,折射出深陷蓝绿困局的台湾。  相似文献   

5.
有报载,一位科技副乡长下乡,正赶上农民浇地的垄沟漏水,他二话没说,就上前用脚拢土,堵住了漏洞。走出麦田后,他的皮鞋上沾满了黄泥,随同他的人劝他将泥擦净后再走,他却满不在乎地一笑,说道:"擦啥?鞋不沾土不像官!"与这位副乡长的言行相反的是,时下有些干部到基层检查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就是坐在车里隔着玻璃向外看,很少深入到农民中间去,认认真真地了解一些情况。脚踏实地解决一些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干部"刮风担心发型乱、走路害怕鞋沾灰",才和群众拉大了距离,群众对他们敬而远之,不同他们交朋友,不跟他们掏心窝。人们常说在五六十年代干部和群众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那时,如果乡长"鞋沾泥  相似文献   

6.
【事件】大河报报道:5月中旬,“首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东部沿海某市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会场旁边的宴会厅,一对新人结婚,摆了56桌,据说每桌消费不低于1000元,而在论坛上,贵州省委副书记黄瑶介绍,贵州毕节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876元。这在东部地区,只是富裕家庭婚庆的两桌饭。  相似文献   

7.
近读《康熙王朝》,其中有一个情节令人叹服。康熙决意撤藩,孝庄则出于各种考虑不同意撤藩。但一直把“撤藩”作为人生三大奋斗目标之一的康熙主意已定,并许诺:如吴三桂反,自己则引咎退位。撤藩开始运作后,各地奏折报上的情况是形势一片大好,一切按康熙的设想在向前发展。吴三桂  相似文献   

8.
刚到一个地区或单位赴职上任的官,人们称之为新官。新官上任与前任免不了有交接的事宜,这一交一接既是正常的工作程序,也是对党对人民事业负责的体现。因此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轻率。时下,有些企事业和党政单位的原任领导,因为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廉政不力等多  相似文献   

9.
我是做编辑工作的,有时忙得连看报的时间都没有,但报又是非看不可的。于是,我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新报一到,快速刻览。一般新闻看标题即可,重要新闻一目十行而过,而对于感兴趣的理论文章或杂文之类,则将之抽取出来,堆在案头,待稍有空闲,便来一个“会餐”式的阅读。在同一时段,阅读各种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东西,不仅饶有兴味,而且思维处于高度激越状态,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就拿最近的一次“会餐”式的阅读来说吧。我先看了某报一篇题为《与“蓝眼睛”辩论》的杂文。该文的主旨是嘲讽国人“把人类共有的好东…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年春节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语重心长、感人肺腑的八项重要看法和主张,如春风甘雨,滋润了台海两岸骨肉同胞的心,获得海内外一切爱国同胞的赞誉,也引起了台湾当局李登辉、连战等先生的高度重视,并表示要作出善意的回应。大陆举国上下,已迅速掀起学习讨论江总书记讲话的热潮,纷纷表示坚决拥护江总书记的利国利民的讲话,特别是讲话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闪耀着同胞爱、骨肉情的八个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八个字的震撼力,真是"一字值千金"、"一字重千钧"。邓小平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一国两制"的构  相似文献   

11.
    
我怕猫。猫是神秘的精灵。记得少年时父母亲养过一只——也就是说,我家有一只猫;因为我不关心它,从不喂它,不能算是我养的。那只猫死在我屋子的地板底下,散发出难以形容的恶臭才被发现,至今我想起,仿佛那臭气正在弥散,于是反映  相似文献   

12.
13.
据报载,在安徽省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当某县领导谈到近年来当地旅游业发展迅速,"这是卢书记上次来视察、鼓励的结果"时,省委书记卢荣景当即插话:"要是鼓励一下就能出成绩,那我到处去鼓励一下好了。"卢书记给那位兴冲冲的汇报者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卢书记的这盆冷水泼得好,是送给那些爱听"好话"、爱唱"赞歌"者的一副清醒剂。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大多数干部都是忧国忧民、求真务实的好公仆,但也不乏欺上瞒下、沽名钓誉的"客里空"。曾几何时,一些干部总喜欢在上级领导面前说好听话,奉承拍马,捧得某些领导昏昏乎、飘飘然。有人对来自各方面的"好话"——哪怕是百分之百的假话,总是洗耳恭听,百闻不厌;而对那些听来刺耳、实为良药的"坏话"——哪怕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却怎么也听不进去,即使硬着  相似文献   

14.
《梦溪笔谈》里记述了北宋范仲淹赈灾的故事:皇祜二盘,江浙一带饥荒严重,当时任杭州知州(相当于太守)的范仲淹立即开仓赈灾,但光靠这无法解决增多粥少的问题,于是就动员本地富尸大兴土木,兴修寺庙和开展划船比赛,白己还坐阵观看,弄得监司(监察部门)以为范不顾灾民死活.整天寻欢作乐而弹劾他。但范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兴修寺庙和开展划船比赛可使富户乐于拿出钱永雇请民工和船工,这样就使得大批灾民有工做、有钱花、有饭吃,弥补了“开仓赈灾”之不足。果然那年江浙一带唯有抗州的灾民安然地渡过了饥荒。有灾就赈济.这是人家都…  相似文献   

15.
石楚 《前进论坛》2008,(3):60-61
石楚老,青年时投笔从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至今仍对写作乐之不疲。他向编辑部投来《有感于即席讲话》一文,既是经验之谈、肺腑之言,也是对读者的建议。正如文中所说,积累、多思苦练和勤于总结,让语言形象、精辟、有力,才能在特定场合做出精彩的即席讲话。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瑞安市乡村巫师陈仕松“指挥一切,调动一切”,操纵全市干部的升降进退,权倾一时,威风一方。巫师参政,堪称瑞安“新官场现形记”,甚至可谓填补了我国用人史上的一项“空白”。细细读来,很是让人惊心和汗颜。  相似文献   

17.
有感于下车步行前不久回了一趟老家,乡邻向我述说了这样一件事:村人XX,省城官员,回乡省亲,辄于村口二里之外下车步行,让高级轿车远离身后,路遇村人皆敬烟问候,关系甚密。而村人XX,县城某局副科,坐绿色吉普人村后横冲直撞,村人皆远而避之……其实,官职无论...  相似文献   

18.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湖南省浏阳市市长带领万名公务员在国旗下高举右手,郑重宣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于宪法,忠于政府,忠于人民;依法行政,严守纪律,保守秘密;爱岗敬业,清正廉洁,诚实守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浏阳创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开创高速时代,实现两个富裕而努力奋  相似文献   

19.
瓦猫     
云南民间瓦猫多用来装饰“阳宅”,常安置于房屋门楣或屋顶正脊飞檐上,不仅具有装饰房屋建筑的作用,也具有镇邪驱鬼的功能。瓦猫,因其形象颇似蹲于屋脊上的家猫,故名。其原义是能食鬼的老虎。云南呈贡县彝族无釉瓦猫,整个坯质是用黄泥手工捏制而成的。瓦猫顺着瓦片站立着,胸前有一块凸凹得当的八卦图,且成菱形状直立于瓦猫的前胸,左右角突出身外,八卦图凸处用油漆涂画,十分醒目。瓦猫身上刻有鱼鳞纹,背部有龙刺状直竖,长长的尾巴有力地盘向右腿前。耳朵直立高竖,眼睛大而外凸,鼻孔向前,嘴巴大咧,露出尖利牙齿,呈呲牙咧嘴状…  相似文献   

20.
猫城     
<正>青年背着一只包,独自游历山水。他没有特定的目的地,坐上火车出游。车窗外出现了一条美丽的河,一架古旧的石桥横跨河面。这幅景致诱惑着他的心。列车刚在车站停下,青年便背着包跳下车。没有别的旅客在此处下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