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商业诋毁的经济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诋毁是指损害他人商誉、侵犯他人商誉权的行为。具体而言,它是指在经济交往中,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进行恶意诋毁、贬低,以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并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疑难商业诋毁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案件在实务中普遍面临着"法律漏洞"上的困难。因此,在法制层面上依法合理对商业诋毁行为进行规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散布真实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如真实事实是过时的,无关紧要的,不完整的,片面的或者有保留的,都可能对消费者构成误导,从而扭曲正常的竞争秩序,成立不正当竞争行为.本文参考德法等国司法实践,考察基于真实事实的诋毁商誉的具体情形,探讨了基于真实事实诋毁商誉构成不正当竞争的理论基础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商业诋毁行为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诋毁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商事主体之间较为常见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但由于商业诋毁行为的民事侵权属性 ,民事救济应当是权利救济的首选 ,而行政权力的介入同样必不可少 ,但应处于辅助和补充的地位。基于商誉侵权客体、内容等方面的特殊性 ,笔者不赞成在现有的知识产权权利体系之内另设商誉权 ,而应对我国现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商业诋毁行为之规定加以完善。指出对于商业诋毁行为应确定不同于传统四要件说的新的标准 ,并引入特殊的责任承担方式以更有效的营造市场经济条件下 ,平等有序的竞争秩序 ,保护商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商业诋毁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不公平竞争的典型行为之一,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竞争立法对商业诋毁均有规定。在学术上,关于商业诋毁的概念、侵犯客体等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分歧。本文拟在总结商业诋毁概念的基础上,对商业诋毁行为的侵犯客体进行分析并论述自己的观点即支持商誉权说。  相似文献   

5.
随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商业诋毁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不公平竞争的典型行为之一,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竞争立法对商业诋毁均有规定。在学术上,关于商业诋毁的概念、侵犯客体等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分歧。本文拟在总结商业诋毁概念的基础上,对商业诋毁行为的侵犯客体进行分析并论述自己的观点即支持商誉权说。  相似文献   

6.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者为了获取竞争优势,有时会采取商业诋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形形色色。在大多国家和地区,商业诋毁行为主要由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规制,我国主要由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进行调整,法律条文简单而概括。在司法实践中,商业诋毁纠纷案件属于不正当竞争纠纷  相似文献   

7.
<正>【裁判要旨】商业诋毁纠纷案件中,认定误导性信息应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为标准,可从信息的内容、表述的方式及传播的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对于行为人主观过错的判断,可综合考虑被诉言论性质、被诉行为特点、行为人认知能力等因素。被诉言论足以误导相关受众产生认知偏差而影响其消费选择,削弱竞争对手商品或服务竞争力,而行为人对此未尽到谨慎注意义务的,构成商业诋毁。  相似文献   

8.
虚假宣传和商业诋毁行为是涉讼较多的两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且容易混淆。文章从它们的基本概念入手,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了其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9.
对于网络环境下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司法往往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之规定,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作为判断涉案商业行为“正当”与否的关键标准。但是具体适用时,又往往存在混淆“道德”与“商业道德”、竞争法的“诚实信用”与民法的“诚实信用”等问题,并最终出现借助法官的“道德感”评判商业行为“正当”与否的情;兄。以“西度vs360”不正当竞争案件为背景,讨论网络不正当竞争中竞争关系的界定及其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的影响,“商誉诋毁”的认定标准及安全类软件商业诋毁认定中“商业性言论自由”与“市场信息秩序”的价值平衡等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论诋毁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于明从1994年12月27日至1995年8月5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首都报纸相继登载由一本介绍产品的“指南”小册子,引起了一场以不正当竞争为案由的诉讼,发人深思。1994年11月,北京桑普电器有限公司(下...  相似文献   

11.
关于知识产权领域内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知识产权领域内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研究曹新明不正当竞争,是指竞争对手一方或多方在市场竞争中违反诚实、公平、平等和信用的竞争规则,以混淆、误导、诋毁等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它具有欺骗性、攻击性、误导性和损...  相似文献   

12.
谭玲 《政法学刊》2007,24(2):42-45
商业贿赂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种。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没有竞争就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故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然而,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竞争的自由和公平,所以会伴随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商业贿赂行为亦如此。商业贿赂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桎梏了市场健康发展。但目前我国法律和行政规章在商业贿赂的立法规范上存在缺失和局限,需要重新审视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一方面需保障工商自由,另一方面也要保障经济主体间竞争的自由。竞争是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却有不法商人滥用商业自由原则,违反诚实信用和其他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攫取非法利润。不正当竞争行为即是指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  相似文献   

14.
关于商业诋毁侵害客体的性质,理论界以法人名誉权说、商誉权说、信用权说等进行概括陈述式的简易说理,而实务界中相关司法裁判也形式各异。对此问题的思考,可以分离出内部和外部两个观测视角。从内部视角看,具有高度经济利益性和适度人格依附性的商誉概念不仅可以作为商业诋毁最"适格"的客体承担者,而且还具有从一般利益走向类型化权利(即商誉权)的正当理由。从外部视角看,作为理论框架的"经济人格权"较传统民事人格权、商事人格权而言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为商誉权这一权利类型的生成提供解释空间。明确商业诋毁侵害客体之性质,既有利于宣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诋毁的"规制主权",又有利于法院在司法裁判中的准确理解和统一适用。  相似文献   

15.
张洋 《法制与社会》2011,(3):99-100
商业混淆行为作为一种最古老的竞争方式,主要体现在商标混淆行为的领域,却不限于此。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商业混淆行为对侵权的认定和审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对该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商标制度和国际竞争法的完善。单就法律后果而言,各类商业混淆(或称混同行为)都会损害消费者、商标权人等相关主体的利益,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当予以禁止。  相似文献   

16.
商业贿赂行为法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晓梅 《河北法学》2001,19(3):97-101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购买商品以财物或其它手段贿赂有关单位或个人以促成交易 ,排挤竞争对手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回扣是商业贿赂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商业贿赂与折扣、佣金、附赠等行为的比较 ,以及对商业贿赂如何适用民事责任问题的提出 ,说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目前适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商业诽谤及其在网络条件下的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诽谤是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网络条件下,其呈现出新的特点。例如,许多经营者利用电子公告板(BBS)、博客(BLOG)等新的网络平台对竞争对手进行贬低和诋毁。在此类行为中,网络服务商不仅起到间接侵权的作用,有时还扮演了直接侵权的角色。因此,对这些网络服务商的责任认定就成为规制此类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商业主体之间的竞争十分的激烈.部分商业主体为牟取高额利润,不惜违反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原则,以侵犯市场秩序和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进行商业欺诈行为.由于商业欺诈行为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商业欺诈问题的解决及预防也成为了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希望通过深入分析商业欺诈的成因与行为特征,找到应对商业欺诈的有效的法律措施,以期对商业欺诈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有效的法律解决思路,为实务中对商业欺诈的认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晏景  李丽  包硕 《人民司法》2023,(11):27-31
<正>【裁判要旨】未经许可擅自将竞争对手的商业标识设置为关键词进行使用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商业利益,亦扰乱了正常的互联网竞争秩序,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准则,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号一审:(2019)浙06民初579号二审:(2020)浙民终463号再审:(2022)最高法民再131号  相似文献   

20.
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且在当今世界普遍存在。商业贿赂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妨碍和扭曲价值规律的正常运行,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引发和助长腐朽的商业风气。以排挤竞争对手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济利益性是商业贿赂行为界定的关键。商业贿赂的形式花样翻新,手段层出不穷。我国对于商业贿赂双方的惩处比国际上力度小,不利于我们治理和惩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