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中共历史研究逐步开启科学化、规范化和学术化的路径.为深化党史研究,张静如率先将社会史理论引入中共历史研究中.这样,中国现当代社会史研究,就成为新时期以来他的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张静如中国现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学术史的梳理与考察.可以为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编的五卷本《中国当代社会史》,由于我在1991年发表的《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一文中,和在我主编的2004年出版的两卷本《中国现代社会史》自序中都已经说过我关于撰写社会史的观点,所以这部《中国当代社会史》就没有再写什么"提  相似文献   

3.
张静如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深化和改进中共党史的研究 ,尤其是在党史学理论与方法问题上的研究 ,已颇有建树。张静如认为党史学是一门历史科学 ,是现代史范围内的一种专史。从这种历史认知出发 ,张静如首创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的理论 ,认为应在中国现代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研究党史 ,应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演化与变革中从整体上把握党史研究的主脉 ,这样才能将党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在2005年<新视野>第2期上曾发表过<科学发展观与中共历史研究>一文,说到在中共历史研究中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问题.今天看来,文章中所讲还是有道理的,符合中共十七大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张静如对中共历史学批评有重要贡献。他倡导史学批评,开创党史学史研究;运用史学批评,检视党史学人论著;勇于自我批评,树立党史大家风范。他主张“党史研究要现代化、科学化、社会化”,正是在反思中共历史学实践基础上,从学科建设高度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他要求将党史批评之共识——“求真”,“务实”,“创新”贯彻到具体研究中去。这对于发展中共历史学科,深化中共历史研究,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历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资料的发掘、使用和学风、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深化中共历史研究,必须贯彻求真务实原则。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即求历史本原之真,务搜集考证之实;求历史情节之真,务分析研究之实;求历史发展规律之真,务党史资政育人之实。  相似文献   

7.
《党的文献》是以公布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领导人的重要历史文献,刊发中共领袖人物的生平思想研究文章,刊发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文章为主要特色的中央级学术理论刊物。同时发表党史国史专题研究、作者亲历、访问记录、学术争鸣、研究综述、历史随笔、文摘信息等方面的文章。主要栏目有:重要文献、访谈录、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平思想研究、党史国史专题研究、回忆与研究、考订与探讨、历史文献中的人和事、文摘、书评等。欢迎踊跃投稿,积极订阅。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已经成立90周年,值得隆重纪念,深入研究。这段历史虽然短暂,但影响深远,对深化党史尤其是中共创建史的研究,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建党的进程、党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意义再生产:中共历史研究的批评话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可否认,如下事实,很少受到中共历史研究业内人士的关切:党史研究缺少批评的参与,似乎没有这种批评的存在,研究活动同样可以自得其乐。党史批评——一个为讨论问题提供方便而取的称呼,其实质内涵,包含了对所有中共历史研究学术成果的一种学术性评论。批评即评论。批评已超越党史研究成果——进入公共学术领域的文本——所设定的栅栏,它是一种业已固定化文本的再阐释,结果是一种意义再生产。换个表达方式,党史批评是对党史研究话语的再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深化对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和红二十八军历史的研究,丰富党史资源,推动大别山和岳西红色文化建设,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庆市委将联合主办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红色岳西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应该注重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否认,如下事实,很少受到中共历史研究业内人士的关切:党史研究缺少批评的参与。似乎没有这种批评的存在,研究活动同样可以自得其乐。党史批评——一个为讨论问题提供方便而取的称呼.其实质内涵,包含了对所有中共历史研究学术成果的一种学术性评论。批评也是评论的一种方式。批评已超越党史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中共历史研究已有80多年历史了,作为一种学术探索和研究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共历史研究学术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党史学科的建设是分不开的.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学科队伍建设、研究者的科学态度、学科范式的形成与创新、党史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良性互动都表现了党史研究的学术化趋向.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党史研究创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如何深化党史研究的问题,在《关于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一文(载《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4期)中,我曾谈过一些看法。那篇文章主要是从理论上讲的,这里再结合这几年的党史研究,谈一谈党史研究如何创新的几个问题。 一、要有创新意识 要使党史研究有所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这是研究工作创新的前提。去年,张静如教授等在《创新与中共党史研究》一文中,就明确提出:“学科要发展,必须不断创新。作为各个学科的研究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①文章还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化对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研究,推动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2010年12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苏区精神研究会、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赣州市委在江西省信丰县联合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理论研讨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发表重要讲话。在会议开幕式上,军事科学院正师  相似文献   

15.
数十年来,中共党史研究在学术化进程中不断发展,但也浮现出一些新的问题和不足,给学科发展带来一些困惑和挑战。恰在此时,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强调贯通性、整体性研究的“中共学”有呼之欲出之势,其学术路向对党史研究似有补苴罅隙之用,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有鉴于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与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南开史学》编辑部、天津市历史学学会于2020年12月19日至20日在津联合举办“历史的选择:第一届中共学前沿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大学、南开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河北学刊》编辑部等学术刊物的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党史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共商新研究路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并对数十篇参会的党史论文进行了报告和评议。与会学者的众多发言,广泛且深刻地触及“中共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等核心议题,碰撞出的很多思想火花对未来深化党史研究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发表的文章不含在内)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历史经验(逄先之)人民日报2011年5月4日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轨迹(王述静)理论界20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有强大的生命力(石仲泉)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11.1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法制化历程与启示(向长艳)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2从入党誓词变化品读中共发展史(孟红)世纪桥2011.3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中共历史群体性研究,就是在中共历史研究过程中要关注不同社会群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这是加深和拓宽中共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摆脱传统研究范式中的"精英史"和"事件史"藩篱束缚的必然要求。在中共历史学界,张静如率先提出了加强社会群体研究的主张,并围绕这一主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详细阐述了中共历史群体性研究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加强中共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等问题,为中共历史群体性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党史学界在中共历史研究中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问题上发表了不少的文章。本文试就此作一简单综述,以便对此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首先,中共历史研究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中共历史研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没有人对此提出过质疑,但在如何理解和具体研究中怎样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却有不同的论述。张静如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共党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这是因为中共历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而“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相似文献   

19.
中共地方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部分,它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中共地方党组织在中央和上级组织的领导下,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历史,是领导当地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党史工作者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加强对地方党史的征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得地方党史研究的社会功能越发显现出不可低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将社会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引入党史研究,近年来逐渐得到党史学界的重视,并且在某些研究领域也开始运用。在如何利用社会史研究成果来深化党史研究问题上,北师大教授张静如先生曾在《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上发表题为《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的研究论文,强调应当“利用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的成果,从社会生活诸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形成某个重大历史现象的复杂的综合的原因,并描述其产生的影响在社会诸生活领域的反映。”文中还特别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研究为例,认为深化对苏区的研究,可以从社会史研究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农村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关系、中国农民的特点、家庭制度、血缘关系、宗教影响等诸多问题。”把苏区研究置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