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应该在廓清通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切实将通识教育的理念与通识课程的设置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和环节的改革,以使高校更好地推动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础性作用,为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抗战前清华、北大和南开的课程设置体现着通识教育理念。对比西南联大5个学院一、二年级的课程设置,发现联大传承着三校的通识教育传统。其通识性教育有4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通识课程的设置与联大注重通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二是通识课程的设置有着普遍性和强制性;三是通识课程的设置注重学生知识的文理渗透和中西会通;四是通识课程的设置有着学科差异的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3.
高职高专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明确其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并采取相应的实施措施,才能有效地推动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必须在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等环节上下功夫。而写作课改革又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理念是对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和超越,可以为本科通才教育开辟道路,为研究生专才教育拓宽空间。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践转型。在通识教育理念背景下,从宏观层面来看,辅导员应树立整体性育人、传导与服务相统一、注重合力的工作理念;从微观层面来看,辅导员实现工作目标的调整、活动领域的拓宽以及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则是工作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已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探索该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途径、制约因素和愿景。旨在得出教师个人发展体系,呼吁学校和政府机构开展有效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引导教师提高个人素养,加速其成为“一专多能”新型教育者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面对公安学科与专业不断细化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公安高等学校逐步开展了通识教育教学实践。为了对我国公安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实践进行调查分析,笔者选取了四所有代表性的公安高等学校进行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我国公安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实践状况,找出目前在公安专门人才培养中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公安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发展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一个整体,而非划分为不同的专业。现代社会中的工作、生活都已超越了传统的专业边界,所有的学生都需要通识教育以获得全面发展。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设立的校级核心课程、文学院课程和国际研究课程,对其他大学开展通识教育可能会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于学科未来发展,面向全球化竞争,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可通过调查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课程设置中重视方法论教育,重视定量研究,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宽厚知识基础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公共事业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是一种流行于网络空间的语言,随着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语言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了一席之地,成为人们交流甚至是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对汉语言以及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治安专业教学要培养的目标定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结构,先“通”后“专”。为此,在其知识结构体系设置上,要加强基础,开阔知识面,优化课程设置,合理调整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强化公安实践技能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展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12.
加强通识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高专教育,尤其应加强通识教育。文中简单回顾了建国以来通识教育的历史,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介绍了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试图找到一条解决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应该走向融合。通识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使其获得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高雅情趣。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格调、品位、修养,使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为人类幸福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努力克服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强的共性制约,过高的功利导向,弥补学生做人做事方面的欠缺。贯彻以德治国的方针,注重通识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保证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与全面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全球视野和公民意识,能在现代文明中生存,并且创造于社会有意义的价值。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施经过了一系列的变迁: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准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平衡;通识教育是大学的理念和灵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日本战后通识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其在不同时期改革的特点及举措,探讨了我国在相同背景下实施通识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是高职教育三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诉求.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在高职院校中开展通识教育,要尝试走专业、通识、实践三项教学并重的模式.致力于将通识教育融贯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核心课程模式,构建有助于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全面提升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高师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可行和现实的选择。师范院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在遵循科学与人文融合理念的前提下,应坚持三个立足,即立足于体现通识教育的宗旨和目标,立足于正确把握通识教育内容的宽度与深度,立足于为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技术性课程设置为逻辑框架,在具体的课程设置环节上增加实用性模式和批判性模式的基本要素,形成融各种模式之长的社会工作教育反思性课程设置模式。作者在文中还通过对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案例的分析,对反思性课程设置模式提出实施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消极影响尚未被完全消除,传统职业结构、教育结构的专业化特点形成了人才标准的专业化、单一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综合化趋势要求专业教育通识化、通识教育专业化"。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原因,不难发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可能性和必要性,它们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实践意义,并且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理念。本文通过辨析"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阐述了"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同时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讨论高职院校发展通识教育的时代意义;建议高职院校从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营造校园人文环境等方面实践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