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燕 《党史文苑》2003,(3):34-3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193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前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人民委员部在瑞金叶坪诞生,1933年迁至沙洲坝。其主要职责是管理有关劳动保护、劳动力的使用调剂和社会保险等事项。同时对下级劳动部门的工作予以指导。 相关资料:第一任劳动人民委员部部长由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兼任,1934年邓振询继任。建国后历任劳动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为李立三、马文瑞、康永  相似文献   

2.
农业部 1931年11月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人民委员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的前身。土地人民委员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的贯彻落实,管理苏区土地,领导农业生产和山林、水利事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农业,把农业生产放在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通过帮助农民组  相似文献   

3.
图为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发行的米票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的伍角纸币.米票面额10两,在苏区流通半年之久,系64开毛边纸石印件,上面盖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公章和由陈潭秋落款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钟军  苏春生 《世纪风采》2022,(12):40-41
<正>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陈列着两封中央苏区时期的特殊回信。两封信是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分别于1934年2月8日和2月19日写给通讯员李克均的复信,为国家一级文物。两封信均书写在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专用的公文信笺纸上,信纸纵13.7厘米,横6.5厘米,材质为米黄色毛边纸,正上方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用笺”字样的红色笺头。信件为毛笔直排行书,  相似文献   

5.
尚金州 《世纪桥》2010,(12):33-34
<正>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曾先后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共中央"七大"准备委员会委,这些职务已经广为人知。但他牺牲近两年后,仍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这恐怕就鲜为人知了。这个角色就是反法西斯大会的一个重要职务——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名誉主席团委员。  相似文献   

6.
朋友,你是否了解方志敏?这里,兹录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员会、江西省人民委员会1965年撰写的《方志敏烈士墓碑文》: 方志敏烈士,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人,生于1899年。志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创建者,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志敏同志任抗日先遣队总司令。1935年1月29日,志敏同志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出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于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英雄气概。志敏同志的一生,是共产主义者的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7.
1935年8月6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阈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同志在南昌英勇就义。方志敏同志生于1899年8月21日,江西省弋阳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4日,他不幸被俘入狱,1935年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8.
阮啸仙是我党早期杰出的农民运动、青年运动领袖,同时也是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人.1934年2月至9月,他在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期间,领导开展了一场肃"贪"风暴.  相似文献   

9.
李平 《党建》2021,(5):64-65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创作于1963年的歌曲,歌颂的便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 雷锋,原名雷正兴,湖南望城人.1940年,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不幸成为孤儿.新中国成立后,雷锋积极参加了儿童团,思想愈发进步;与此同时,在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下,他的革命信念也愈发坚定.  相似文献   

10.
1950年10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名誉主席的任弼时,积劳成疾,因病逝世,年仅46岁!任弼时自16岁起即投身革命,30年如一日,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英年早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悲痛。中共中央于任弼时逝世当天即发出讣告,沉痛宣告任弼时逝世的不幸消息,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学习任弼时的革命精神。噩耗传出后,从党的领袖到人民群众,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思他、悼念他、学习他。这使得任弼时逝世的悼念活动,成为中共逝世的领袖中极少见的最为沉痛而隆…  相似文献   

11.
教育人民委员部1931年11月设立于瑞金叶坪的洋溪村。其内部机构设置及职责:初等教育局高等教育局,协同管理普通教育;社会教育局和艺术局,协同管理社会教育;编审局,负责计划编审教材;巡视委员会,负责检查指导各级教育巡视、报告工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前身。相关资料:第一任教育人民委员为瞿秋白;1999年,教育部拨出专款、江西省教育厅亦拨出配套资金,有关单位赞助,共同修复教育人民委员部旧址,新建中央苏区,教育史陈列馆。2001年11月竣工,6日,举行揭幕仪式,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出席仪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2.
<正>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34年2月,他从上海辗转来到瑞金,正式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会委员、教育人民委员部部长,兼管红色中华通讯社、艺术局。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在发展教育事业、主编《红色中华》、繁荣戏剧创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支援了残酷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3.
她是江西省兴国县一个贫苦的农家女,15岁当儿童团长,16岁任兴国崇贤区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主任,17岁任中共兴国县委妇委书记。有幸得到毛泽东、项英、陈毅、曾山、李富春、蔡畅等领导人亲自培养,19岁任江西省委巡视员,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土地部副部长,21岁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红军长征后,她率队上山打游击,被敌人打散后,辗转寻找党组织,历尽千辛万苦……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中央苏区时期,在“一苏大会”、“二苏大会”上,瞿秋白都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教育人民委员。一九三四年初,他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接手领导中央苏区的文化教育工作。红军长征后,他奉命留在中央苏区领导游击斗争,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宣传部长和中央办事处教育人民委员等职。一九三五年春在转移途中不幸被捕,同年六月十八日,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在中央苏区的一  相似文献   

15.
正1934年3月1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做出关于邓子恢、刘炳奎两同志错误的决定,对在收集粮食突击运动中表现机会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邓、刘二人,分别做出严重警告和警告处分。3月26日,时任粮食人民委员部(中央粮食部)部长的陈潭秋,发表《收集粮食突击运动总结》,也点名批评了邓子恢。这是继头年8月9日,中央人民委员会因邓子恢在领导财政工作上犯有原则性错误,而将他担任的中央财政部部长职务免去  相似文献   

16.
正张人亚是我党早期的革命家之一。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叶坪宣告成立。他从上海来到瑞金后,参加临时中央政府工作,为中央工农检察部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中央出版发行和印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一、参与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的各项工作,为苏维埃各级国家机关和经济组织立下了"家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根据宪法大纲规  相似文献   

17.
时事测试     
无论对于中国人民,还是对于世界人民来说,阿拉法特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亚西尔·阿拉法特,1929年8月4日出生在耶路撒冷一个逊尼派穆斯林家庭。1933年,阿拉法特4岁时,母亲病逝,童年的不幸养成了他倔强不屈、坚韧的性格。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后,时年19岁的阿拉法特跟随父兄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反以斗争中。1950年,阿拉法特前  相似文献   

18.
正1931年11月7日,在赣南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了!这个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并执政的国中之国,史称赤色中国。在这次全苏大会上,时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政治保卫处处长的邓发,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在随后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委员会(最高行政机关)组成部门之一的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9.
代维 《党建文汇》2002,(10):2-2
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央军委委员兼总后勤部部长赵南起出生在一个朝鲜族农民家庭.1945年他投身东北民主联军.当时只有十几岁。他机智勇敢地组织了百余名朝鲜族同胞.收集日本鬼子战败逃跑后丢弃的枪支与弹药,组成武装自卫队。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榆树市出了一个被农民誉为“铁面包公”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群众送他一副对联,称赞他大公无私、秉公执法的高尚精神。上联:僧面佛面都不看;下联:亲情友情都不行。他的故事,在榆树市人民和全省纪检监察干部中广泛流传着。他就是省劳动模范、大岗乡纪委委员、监察助理——孙国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