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和后结构主义主体理论出发,以对女作家韦君宜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小说《女人》的细读为例,探讨国家意识形态与国家主流性别话语对妇女主体性形成的多种可能性,以此作为对笼统否定中国"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的态度的一种回应。本文认为毛泽东时代有关性别平等、社会性别中性和同志关系的社会性别话语参与到了当时女性主体的话语构建过程中,它们承接五四启蒙运动中淡化性别差异的独立人格、两性平等的话语,为一种脱离本质主义的,反对性别二分对立性别主体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为女性摆脱客体化的他者地位,发展自身的能动性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连大学的女性/性别课程体系形成为例,系统地阐述了构建女性教育课程体系指导思想的变化,课程体系框架的形成过程.最终形成的课程体系是在多年认识、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体性是改变女性地位的关键,一直为社会学者所关注。本文以女书之乡—江永县的女性和女书传人作为典型个案,通过分析认为,自然女书传人通过创造和使用女书这一特殊性别文字来反叛男权、否定男性,女书传人对母亲身份和女性身份的认同是女性主体性的启蒙。但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女性话语,在国家和女性自身话语的双重建构下,女书传人仅作为一种表象的在场者,其主体性仍然缺席。后现代女书传人借助政府主流话语女性利益代言人力量,通过女性自身的主体活动来寻求和建构女性的自我认同,形成健全的女性主体性,继而寻求并赢得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4.
论女性主体性意识的言说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体性意识从迷失走向觉醒,女性话语从沉默走向言说与传播。中国古代农业宗法制下,处于强大的男权社会机制,女性对自身生存状态缺乏敏锐的感受和深刻反省,女性的主体性意识迷失,女性话语沉默。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女性开始步入张扬个性的自我言说。但这声音很快就被启蒙与救亡的革命洪流所湮灭。20世纪中叶,政治形式上的男女平等是以女性性别特征的消弭为代价的,女性主体性意识的传播又陷入迷失状态。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时代,女性主体性意识逐渐觉醒,女性话语开始言说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谭琳和陈卫民的新著<女性与家庭>把社会性别视角引入了家庭研究,成为一部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家庭的力作.本文通过对该书内容、方法与对策的分析,指出该书在内容上以受社会性别支配的女性家庭生活为主线;在方法上坚持了女性主义认识论;在对策上提出了以女性赋权推动性别平等的新思路,在学术上填补了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体性: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一种新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问题一直是哲学发展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其解决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体性,使之更加自觉、能动、积极、创造性地从事某种活动,显示出作为主体的自主自觉和独立自由特性。对女性主体性的探讨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熏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旨在控诉女性被奴役的不合理性,揭示女性与男性同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当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有选择和创造新生活的权利,其实质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失却了的妇女主体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与我国经济建设的进步息息相关,其在就业中所面临的困难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具体表现为女性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常常面临的双重角色冲突,其中生产领域所扮演的劳动者身份和再生产领域所扮演的母职身份是引发问题的关键。受社会性别主流化和工厂组织架构的影响,职场出现“同工不同酬”“玻璃天花板”等现象,种种问题随着庞大数量的劳动者的加入更加突显,并对女性的就业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基于对内部与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文章从社会工作专业入手,建议我国应重视家庭教育,转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尊重女性与生俱来的生理特性,推动照料劳动社会化,营造公平、友善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8.
小说《野猫湖》和《八里荒轶事》的叙述包含两条线索,主线讲述生活在男权社会底层的乡村女性的生存现状和精神裂变,副线讲述自然在人类社会和文化中的处境及命运。陈应松敏锐体察到了性别压迫和自然生态危机之间的关联,从新的视角反思和批判了人类的文化现象、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小说对两性关系、人类尤其是女性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有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9.
《妇女时报》的编辑者自觉地大规模刊登女性照片,这在女性报刊史上尚属首次。这些女性摄影形象展现了清末民初上海中上层社会女性的现代生活方式、人生理想和性别观念。她们既是现代性进程的产物,又借助于媒介的构建作用而反作用于女性群体本身。她们以其过渡时期特有的矛盾特质,标志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开辟了现代女性视觉形象的第一个阶段。从此,围绕女性形象的视觉文化进入了现代时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成长三个阶段的描述,说明了女性媒体的重要使命是帮助女性认识自己的独立品格和存在价值,通过促进妇女的发展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核心问题则是社会性别平等.因此,女性媒体必须跳出男权文化中心的桎梏,用性别平等的视角审视自己和审视社会.不然,女性媒体也会成为传播歧视女性的载体.性别平等意识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女性独有的,它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尤其是决策人的性别觉悟,对一个女性栏目的发展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还列举了4个节目,说明<半边天>是怎样用性别平等视角来指导电视实践的.  相似文献   

11.
杰克·伦敦的三部小说通过对动物主人公的生动刻画,批判了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间接地肯定了动物的理性、目的性和主体性,从而为人们对动物权利的认知、合理对待动物提供了影响深远的范式。尤其是通过对动物艰难适应陌生环境的描述,表现了它们的学习、适应、自制和决策等能力以及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的动物理性和主体性,它们用顽强而勇敢的方式执着地展现着自己的主体价值。动物除了工具价值还有不受外在影响的内在价值,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旅游发展与东道主女性——一个性别视角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东道主社会权力关系变化及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东道主女性两个角度,分别从理论和案例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一方面,旅游发展给东道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变化,特别是由于东道主女性在旅游就业中有一定的优势,随着其在家庭经济收入所占份额的增加,东道主社会的权力关系也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东道主女性又是可以被"消费"的旅游吸引物的一部分,在这里,东道主女性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被"物化",这一点在旅游形象代言人和东道主女性的舞台化表演中得到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公开宣称整个频道是服务于女性的有3家:分别是人生频道、氧气频道和女性娱乐频道。美国女性频道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女性问题的敏感与关注,彰显了社会性别意识,高扬了社会性别旗帜,因而具有历史意义和社会贡献。然而,女性电视频道并没有能够杜绝输出妇女的负面形象、片面现象和关于妇女角色、能力和兴趣的刻板印象,女性媒介仍是商业媒介,女性观众仍被视为消费者而非公民,反映出女性电视频道囿于商业和市场的压力而不得不进行的修正与妥协。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性别身份的视角对女性如何理解并塑造有效领导和成功领导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对来自建筑行业140名女性的开放性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不同职位女性在领导有效性、职业发展、满意度以及发展策略等方面描述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果发现:建筑行业女性对有效领导和成功领导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她们主要以他人导向且女性刻板特质来刻画领导有效性,对职业成功的描述则主要集中在自我导向且男性刻板特质方面.基于以上性别身份认同,女性对塑造有效领导和实现职业成功作出的策略性选择均与能力和职业发展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凸显了译者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著名中国女翻译家朱虹对中国女性文学和翻译有着杰出的贡献,值得特别关注。她在翻译中的主体性意识主要表现在她对翻译的理解和对译作的选择上,而在翻译实践中她采用了“创造性叛逆”来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从湖北省高校知识女性的抽样调查和个案访谈情况看,高校知识女性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要摒弃传统性别文化和社会偏见,建构一个有利于知识女性发展的性别文化和社会环境,以推动知识女性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五四问题小说的意义不在于选材的窄狭,而在于对国家社会问题的描写和回答,其意义也应该在这个思路上去考虑文学在文化发展脉络中的作用。《倪焕之》在文学的想象世界里勾画出中国前途和革命之路的必然发展轨迹,而不是文学史叙述的单纯的知识分子命运的书写和教育小说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语境里,"性别研究"常常会处于尴尬的境遇中:一方面,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父/夫权制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平等的性别秩序,使得妇女问题一直是个饱受关注、亟待解决的真实的社会问题,性别研究从而具有存在的天然合理性;然而,另一方面,性别研究的兴起又与"女性主义"这一盛行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被引进中国息息相关,后者与本土语境之间客观存在的断裂与落差,又使  相似文献   

19.
周感芬 《中国发展》2011,11(1):51-55
该文指出,公正评判中国男女平等的程度,正确诠释男女平等的丰富内涵,是认识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状况的基本前提,必须科学地观察和理性地讨论。  相似文献   

20.
社区就业女性的增权问题研究: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社区就业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社区再就业经历对女性增能可能产生的正向与负向影响,受传统社会性别规范支配的男女角色分工问题与现有社会政策的性别盲点如何改变女性社会地位,以及如何帮助失业女性通过社区再就业实现从“无权”状态向“增权”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