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犯罪学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学科自身定位不清,导致犯罪学研究长期徘徊在学术边缘。犯罪学是一门以犯罪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虽然与许多学科都有关系,但它在社会科学体系中与社会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综合国内外犯罪学的学科发展现状,犯罪学应定位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只有解决了理论自足性问题,犯罪学才有可能成为独立的基础性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法律方法论成为法理学界广为关注的话题。因为一般认为,一门学科得以成立的内在依据是独立的研究对象和适当的研究方法。而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自从法律伴随着国家产生以来,都只能借助其他学科(如哲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生存与科学之林中。因此法学家们无不致力于研究出一套独特适当的研究方法,从而促进法学研究的发展。作为法律方法之一的漏洞补充在法律方法论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在多元化的法律体系中,民间规范作为重要的纠纷解决工具和法律漏洞补充因素,对保障法制国家的建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家本(1849-1913),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具有维新改良思想的官僚,同时他通晓中国传统法律,是"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的著名法学家。杨鸿烈先生曾形容他"是深了解中国法系,且明白欧美、日本法律的一个近代大法家。中国法系全在他手里承先启后,并且又是媒介东方西方几大法系成为眷属的一个冰人"[1]。"冰人"是媒人的另一种称谓。清朝末期,沈家本主持了一系列修订中国传统法律的工程,将中西法律之形式内容融为一炉,开创了中国法律改革史与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从将西方法律的枝干嫁接到中国法律体系大树这个角度上来看,沈家本确实做了一个顶大的媒,促成了中西法律体系的结合,也算是"终成眷属"了。本文将着重对沈家本先生在中西法结合中呈现的比较法思想谈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少年法学是一门在分岐、争议中诞生的法学新学科,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必然性、现实性、迫切性。我国少年法学有大量现实问题和理论课题亟待研究,目前严重滞后的情况必须改变。少年法学以未成年人为法律的特殊主体,调整特定的法律关系,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有其作为独立法学学科存在的最基本构成元素。现在是我国少年法制建设和少年法学发展的最好时机。少年法学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国的法制史从法律比较开始的,而且也通过法律比较从而逐渐发展。近现代中国的法制发展停滞的时候,也是比较法学在低谷中挣扎的时候。近现代中国法制的不断完善发展与法学的繁荣都离不开比较法学的促进。每个国家的法制建设都不能缺少法律比较,近现代中国法制建设和比较法学是共患难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中心内容,是论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深刻认识我国转型期社会的特点,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滋生的号召落实到实证研究上来.在现实主要问题研究上,充分发挥犯罪学的社会功能作用,同时亦逐步完善学科自身的构建,使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难民危机加剧了欧盟多重危机效应,推动其周边治理转型。欧盟新周边治理框架在务实原则下,更加理性地认识到自身作为转型力量对外输出模式的局限性,转而寻求在安全和稳定的优先领域与周边国家在区别化原则下开展新的互利合作。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国际行为体身份定位,欧盟周边治理务实转型难以突破其深层次困境,尤其是在利益与价值之间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8.
国际安全研究能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如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这是国际安全研究学者及国际关系理论专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一门学科的建立,往往需要体现出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的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能奠基学科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门学科,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经历了40年的发展。尽管该学科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困境,但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教材编写、资料收集、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国内学术界始终关心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相关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界定、研究对象的反思、逻辑起点的设定、理论体系的建构、学科性质的定位、研究方法的选择及未来规划等方面都发表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基础性、理论性、前瞻性的分析和评价。对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基本状况进行总结,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张楠 《法制博览》2015,(2):131-133
法律经济学是二十世纪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其分析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到立法实践中。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修改前后所做出法律经济学分析,有助于从立法学的角度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立法总结出经验和提出新的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