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痴女石瑞芳     
说石瑞芳痴,有人会骂:“胡说道。人家女子悟性高,精诗,通画,手漂亮的毛笔字。她若痴了,中国女人全痴了。”此言差矣。痴人不分天分高低傻子有傻子的傻举,聪明人也有聪人的痴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时常疯疯癫癫。这里不说石瑞芳的明,只看她的痴态。石瑞芳生于1960年,她的父石宪章,就是那位提支秃笔走天下名主,享誉陕西书坛。石瑞芳出生不久,父母把她送江南的外婆家,8岁时才接回西安。时,石瑞芳扎着两根羊角小辫,见父母如同遇到路人,怯生生地躲着闪着。只有父亲手握巨笔、伏案蛇龙舞时,她才被父亲庄严持重的神吸引,才被父亲笔下那大气磅礴…  相似文献   

2.
业务尖子缘何没有被确定为发展对象? 2012年6月,某雷达团第十二雷达站传出“小袁入党的事泡汤了”的消息,战友们都感到吃惊,难以置信。训练尖子小袁专业能力过硬,2011年在空军组织的比武中获得操纵员专业个人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党支部没把小袁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原因是他没有写入党申请书。小袁的班长认为:不把小袁列入发展对象太不可思议啦,能不能入党关键在表现、在行动,没有写入党申请书不是什么大事。  相似文献   

3.
我十四岁就在老家山东昌邑县参加了抗日.父亲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由于党组织遭到破坏,党内又出了叛徒,革命坚决的父亲为躲避敌人的抓捕暂时躲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党员文摘》2006,(5):F0002-F0002
2005年12月7日.是重庆黔江小女孩倪东艳8岁的生日。可这天早上.父亲仅仅说了句“照顾好妈妈”后,就停止了呼吸.小东艳从此就开始了独自照顾智障瘫痪母亲的艰苦生活。照片中的家简陋而昏暗.她就将作业拿到灶前.一边烧柴火做饭.一边借着火光做作业。曾经有好心人提出要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小东艳却回绝了,因为她舍不得丢下智障的母亲。  相似文献   

5.
张春花1963年出生在农五师八十八团。在她两岁时,父亲因公离开了这个世界,身为家属的母亲,靠着国家发给的72元补助和给别人带孩子挣回的微薄收入及亲朋好友的帮助,抚养了6个子女。靠国家救济和亲朋好友的资助逐渐长大的张春花,心里打定主意:将来自己生活富裕了一定要回报社会。1980年,张春花被分配到一连工作,她不怕苦,不怕累,惟一使她遗憾的是文化太低,特别是在人们重视科学种田的今天,她更感觉到学习科技的重要性。于是,她一边实践,一边向科技人员请教,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培训,注重收集农业科技书籍。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如今的张春花已是团…  相似文献   

6.
胡光嵌 《党课》2014,(23):96-98
林夏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品学兼优。但11岁那年,父母的离异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曾以喝安眠药相抗争,但是这并没有挽回父母的婚姻。11岁的她开始随母亲生活,母亲只要求她好好学习,为的是在父亲那里赌一口气。因此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自己只是父母之间比斗的工具,故而性格也慢慢变得内向、冷漠。在她18岁之前的7年里,她只回过父亲那里7次,唯一的目的就是按照母亲的要求索要每年3000元的生活费。每次,她都是带着复杂痛苦的心情、流着眼泪离开曾经的家。  相似文献   

7.
正黄君珏,湖南湘潭人,1912年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与几个舅舅都是国民党要员。然而,这位"官家小姐"却舍弃了家里给她铺好的衣食无忧的"荣华之路",毅然去寻找光明。早在读中学时,黄君珏就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5岁加入中国共青团。1927年,她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相似文献   

8.
姚宁 《当代贵州》2013,(28):40-40
牙牙学语时,她就跟奶奶学唱侗歌.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远走他乡,从此她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2008年,她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加黔东南境内奥运圣火传递.2010年,她参加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将侗族大歌从偏远小山村唱到了世界大舞台.2011年8月,她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荣获原生态组金黔奖.她就是潘鳞玉,来自侗族大歌之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乡从江县小黄村,被誉为侗乡“小百灵”.目前,潘鳞玉在凯里学院音乐学院民族文化传承班学习.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22日,是解放南昌60周年的纪念日,为此,笔者撰文缅怀曾经为南昌市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同志。前几年,笔者曾经采访过南昌县莲塘镇退休工人伍云辉,在南昌解放时,他曾经同他父亲伍良金等12名船工一道帮助解放军渡过抚河。伍良金是南昌县武阳镇辟邪村人,家境贫寒,生活困难,农忙时参加农业劳动,农闲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7,(9)
<正>接过父亲的事业,她15年坚守在客运一线;承袭劳模的家风,她为南来北往的旅客筑起温馨的港湾。她,就是呼和浩特铁路局临策铁路运输管理部临河客运车间甲班值班员邵润琦。2002年,邵润琦成为临河站的一名客运员。走上岗位的第一天,同为铁路职工、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父亲邵玉镇就告诉她,干什么事都要用心,要干就干出个样儿来。谨遵父亲教诲,邵润琦满怀热情地投入岗位。工作15年来,她不怕苦、不怕累,肯付出、甘奉献,把最好的服  相似文献   

11.
张枥 《四川党史》2002,(3):41-42
送夫参军1932年5月12日,谢瑞珍出生在南部县枣儿乡13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父亲谢友贤母亲杨春秀长期靠给地主帮工维持一家7口人的生计,生活的清苦可想而知。谢瑞珍没有上过学,但她在长期的被盘剥劳动中却学到了不少知识,也逐渐看清了剥削阶级压迫劳动人民的伪善面孔,从而坚定了她后来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的信念。1947年谢瑞珍嫁给了同村一山之隔的青年蒲明祥,婚后两人十分恩爱,令人称羡。新中国成立后谢瑞珍积极参加枣儿乡农会和自卫队,不久她便因工作出色被推选为自卫队队长。1950年征兵时,南部县公安局(那时…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22日,是解放南昌60周年的纪念日,为此,笔者撰文缅怀曾经为南昌市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同志。 前几年,笔者曾经采访过南昌县莲塘镇退休工人伍云辉,在南昌解放时,他曾经同他父亲伍良金等12名船工一道帮助解放军渡过抚河。伍良金是南昌县武阳镇辟邪村人,家境贫寒,生活困难,农忙时参加农业劳动,农闲时和儿子伍云辉一道在武阳渡口过渡赚钱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3.
一 1907年1月,李坚真出生在广东省丰顺县小胜乡一个偏僻穷困的小山村,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佃农。由于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李坚真出世仅8个月。就被父亲以8吊铜钱的身价,将她卖给邻村蕉头窝朱家做童养媳。这是一户好人家.公公、婆婆视她为女儿.比她大几岁的丈夫也把她当做亲妹妹。  相似文献   

14.
从小,她就喜欢吃父亲做的饭菜,并且习惯了父亲每餐都将最好的食物推到她面前。后来,她参加了工作,已经退休的父亲仍每天为她送来午餐。同事们都说她好福气,可已习惯于接受这宠爱的她,却将这关怀看作是极寻常、极普通的事情。 他出现于她的生命里,始于一份午餐。  相似文献   

15.
东平  王凡 《党史纵横》2007,(8):30-33
小小年纪的陈业,也像《红灯记》中的铁梅那样,有着"数不清的表叔"。父亲虽为国民党的大学教授,一家人却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因为要把节省下来的钱支援"表叔"和党的事业。陈业的父亲被捕后,被关在南京监狱,陈业和妈妈在南京度过了一段极为艰难的日子。直到父亲出狱,陈业一家来到了延安,父亲成为延安大学中唯一一个具有党员身份的大学教授。陈业童年的故事是刻骨铭心的。她觉得,这不仅是她个人的经历与财富,也希望后人能从这些故事中了解那个年代,了解那一群为了理想和信念而生的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6.
杨子 《党建文汇》2007,(12):34-34
父母离婚后。林小姐随母亲生活,父亲每月支付抚育费900元,至其独立生活。今年,年满18周岁的林小姐考上上海一所名牌大学后,每月开支增加到3000元左右。母亲今年生病做了手术,家里要负担巨额医疗费,已无能力再承担她的生活和教育费用。为此,她将父亲告上法庭,要求抚育费增加至每月2400元。11月6日,上海闵行法院驳回了她的诉请。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长征     
父亲李斌是1935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14岁跟随贺龙长征.我从小就听父亲讲他那些长征故事,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 父亲1921年出生于湖南澧县.他十几岁时,因生活所迫,跑到湖北公安县给地主放牛.1935年初,他跑回家乡参加了红二军团,被分到四师十二团一营二连一排三班.战友们都叫他李伢子.  相似文献   

18.
1938年3月,陈云和于若木在延安结婚。婚后,生有三女二男:女儿陈伟力、陈伟华、陈伟兰,儿子陈元、陈方。陈云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二女儿陈伟华,1966年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怀柔县当了教师。因为那里是农村,生活条件比较差,陈云再三嘱咐女儿要跟农民保持一个样,平时不要穿皮鞋,她很听父亲的话,在怀柔将近10年,一直穿的是布鞋,言行举止都十分注意和当地农民群众打成一片。1974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5年被怀柔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她准备报考大学,就给母亲写了信,希望母亲找一找她认识的一位大学工作的同学,问…  相似文献   

19.
郭隆真原名郭淑善,1894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一户回民家庭里。她家在金滩镇上是个很有名望的乡绅之家,在她七八岁时,父亲就教她读些《三字经》、《女儿经》之类的书籍。 郭隆真的母亲是一位恪守封建道德的女性,要求女儿深居简出,行动稳重,有大家闺秀的风范。郭隆真经常躲着母亲,跑出去  相似文献   

20.
正她曾经为了一个老大妈被儿女虐待致死案,冒着风险坐拖拉机入村,一整天调查取证,饭都没顾上吃,终使3个不孝儿女被绳之以法;她曾经用自己的存折为前铺村杨桂梅、韦子峪村裴玉芬、湾子岩村孙英等妇女抵押贷款,用来开办商店和发展种养业;她曾经为帮助双目失明的下岗女工高则芬和她的两个孩子找校长、厂长和县领导,使她们母子三人的生活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