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玉君 《理论学刊》2004,(5):116-117
存在主义哲学一开始就与文学密切相连。作为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创始人的克尔凯戈尔,其主张往往通过小说、戏剧和日记表现出来。克尔凯戈尔既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也否认黑格尔所主张的理性精神的存在,在他看来,世界是“人的存在”。他所说的人是指一个非理性的、孤独的个人,所谓“人的存在”是纯粹个别的主观性,即非理性的、孤独的个人所体验和感受的一种具有超越性的精神状态,因此他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颠倒为“我在故我思”。这派哲学由  相似文献   

2.
张文喜 《理论学刊》2001,42(4):46-50
黑格尔透过对市民社会的低评价而对国家至上的基本认定 ,意在用绝对精神统摄自我与非我、特殊与普遍、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诸对立双方 ,这一用理性他者取代理性的位置的思路 ,仍属近代意识哲学的思维框框 ,终难以承诺消除现代性危机的重任 ,而马克思到市民社会人的实践中去寻求人的解放的路径 ,为我们找到了值得肯定的消除现代性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全部理论是他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市民社会一词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频繁出现,具有重要价值.界定马克思市民社会的概念,并研究分析马克思与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关系,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中蕴含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全部理论是他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市民社会一词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频繁出现,具有重要价值.界定马克思市民社会的概念,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中蕴含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洪辉 《世纪桥》2009,(18):52-53
市民社会是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有过深入的研究。从西方思想家对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和法律发展理论的历史延传关系来看,对国家最为推崇的是黑格尔,他同时第一个在近现代意义上予以市民社会概念以丰富的内容,并从它与个人、国家的关系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市民社会,从而奠定了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石。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对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和法律观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洪辉 《世纪桥》2009,(17):52-53
市民社会是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有过深入的研究。从西方思想家对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和法律发展理论的历史延传关系来看,对国家最为推崇的是黑格尔,他同时第一个在近现代意义上予以市民社会概念以丰富的内容,并从它与个人、国家的关系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市民社会,从而奠定了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石。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对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和法律观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的"类"或"人",施蒂纳要求以作为"创造性的无"的"唯一者"或"我"去取代之。由此,他针对全部形而上学类哲学发动了一场彻底的"理论暴动",并最终完成了由费尔巴哈真正开启的对宗教异化的批判历程,建立了一种彻底的关于"个人"的哲学,这种哲学不再是费尔巴哈意义上的"人"的哲学,而是个体"自我"的彻底自由活动的哲学。就此而言,施蒂纳"创立了一种创造性的个人的生命哲学,一种彻底扬弃了全部异化形态的自由哲学",并成为"首位理解思辨哲学之终结和主张一种实践哲学的青年黑格尔主义者"。施蒂纳的学说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虚无主义,它存在着自身的理论困境,这根源于他既不能真正理解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之本源存在论意义,又不能由此超越个体主义,并释放出"自我"(唯一者)的广阔"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8.
文学经验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必经之路.经验有两种内涵:一是对过去事实的确认,是判断与认识的基础;二是个人的、情境的、纯粹的体验,这是文学经验与宗教体验的存在形式.文学经验作为纯粹经验,经过了"判断中止"的现象学还原,具有主客合一、知情意合一、感性与理性合一的特征,其内在结构呈现为主观与客观之间的零距离运动、直观与反省的同一.文学作为纯粹经验这一本质,要求文学研究应密切关注文学自身纯粹经验的呈现,摆脱哲学思辨的束缚,建立起自己的研究领地和理论话语,进而完成对旧的文学研究模式的突破和新模式的创建.  相似文献   

9.
庄友刚 《理论学刊》2012,(6):70-74,128
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创新存在三个基本的困境或问题:第一个是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与哲学特质、本性之间的悖谬;第二个是理论创新的目标要求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之间的分裂;第三个是马克思哲学推进的世界历史基础与中国社会现实基地之间的差异.这种困境可以归结于马克思哲学理论创新中的狭隘政治实用主义,实质反映的是普遍与特殊、长远目标与近期任务之间的关系.只有保持深度的问题自觉,中国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创新才能真正走出和摆脱这种迷茫和困境状态.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建构历史理论、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论证人类解放理想的理论前提,是贯穿他一生的理论研究对象。从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探索的历程来看,他经历了对市民社会认识的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想具体的三个阶段。马克思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探索具有内在的关联,是他对研究对象理论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四重规定性来看,他始终坚持经济学分析与阶级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学与哲学等不同学科的内在统一。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观彰显了他的理论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