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从老家过来,跟我住在一起。我每天很晚才回家,几乎整天看不到父亲,我走的时候,父亲还没有醒;而我回来,父亲却已经睡了。  相似文献   

2.
花间道性     
胡玥 《人民公安》2007,(12):61-61
每年清明,我都得回趟老家,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故去亲人的容颜,还鲜活其间。祖父离开我已经6年了。这6年,我从乡村走到了城里,从多愁善感变为脚踏实地,从一个孩子成长为孩子他爸。这  相似文献   

3.
我从小生长在莲花县的一个偏僻小山沟,这里既没有高山流水,也没有名胜古迹,有的只是一片片的稻田,一块块的红薯地。当年我和邻居家的铁生大哥一起光荣应征入伍,他当时非要去当兵的直接动力就是不想再吃红薯。后来他退伍回乡了,没呆几天就到外地打工去了,原因还是想逃避红薯。说来也怪,我的胃口就特别欢迎红薯,尽管从老家走出了  相似文献   

4.
潘志强 《当代广西》2008,(14):57-57
从走出大山,离开家乡,到县城求学,再外出工作,已32个年头了.在这32年的风风雨雨里,也时常回家看看,可每次都是那么匆匆忙忙地离开。今年初夏有事回去,便在老家多住了几日,才恍然发现我的家乡变了……  相似文献   

5.
刘庆邦 《北京观察》2016,(12):64-65
别看我离开农村几十年了,每到初夏麦收时节,我似乎都能从徐徐吹来的南风里闻到麦子成熟的气息.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在北京城里还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布谷鸟季节性的鸣叫,没有口音上的差别,与我们老家被称为"麦秸垛垛"的布谷鸟的叫声是一样的.我想这些布谷鸟或许正是从我们老家河南日夜兼程飞过来的,它们仿佛在提醒我:麦子熟了,快下地收麦去吧,老坐在屋里发呆干什么!  相似文献   

6.
告别泥涂     
<正>对老家泥巴的厉害,我有着太多的体会。在老家上学时,每逢阴天下雨,我就不穿鞋了,把一双布鞋提溜在手里,光脚着泥巴去,再光脚着泥巴回。我老家的泥巴被称为黄胶泥,是很厉害的。雨水一浸霪,泥巴里所包含的胶粘性就散发出来,变成一种死缠烂打的纠缠性和构陷性力量。脚一踩下去,你刚觉得很松软,好嘛还没说出口,稀泥很快就自下而上漫上来,并包上来,先漫过鞋底,再漫过脚面,继而把整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七年春天,在北京大学学习的周振德毕业了。是留在北京,还是回老家沧州?他又面临着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周振德一九六九年从台湾归来,是国民党九十二师二七五团中尉排长。他学的是化学专业。正在建设中的北京石油化工总厂,需要大批专业人员。这里的生活条件、设备和工作条件都很好。而他的老家沧州,各方面的条件与北京是没法比的。国家对起义回归大陆人员还有从各方面给予特殊照顾的政策。如果他本人愿意留在北京工作,妻子和孩子还可以调来。这对许多人来说,是极富吸引力的。但是,周振德却说:“我还回我的老家去,虽然她现在还很穷,可子不嫌母丑。我要用我学到的知识为改变她贫穷落後面貌贡献一份力量。这个决心,我从金门跳海後,就没有变过。”  相似文献   

8.
咨询台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在北京当保安,父母和姐姐都在老家县城做小生意,虽然不在一起,但也没少了家人的牵挂,感觉挺幸福的。可最近有一件事情常常困扰着我,一时真不知该怎么办。前些日子,我妈从老家给我打来电话,着急地说大姐近来突然染上了一种奇怪的毛病,就是总洗手,什么都嫌脏,出门时老是怀疑没有锁门,总要再回来看看。人也变得不爱说话了,做事情犹犹豫豫,脾气还暴燥,让我给出出主意。我向别人打听,有人说这是患上了强迫症,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病,我该怎么帮我姐呢?保安员:杨益强迫自己做事也是病吗?杨益:从你的来信看,你的姐姐确实有强迫型的心…  相似文献   

9.
因为我即将临产,母亲不得不从久居了几十年的老家辗转出来。大包小包的行李,搬家一样。卸了行李,竟取一把小板凳出来,说这是为未来的孩子做的,还说这是老家的规矩。只是如今做一个这样的小凳竟是难得很,木匠难找得很……由于身形的缘故,我难以坐下。只是把小凳拿在手中,认真地端详。突然间,竟想起了许多往事,想起了那个游走的小木匠……  相似文献   

10.
顾邦兰,1993年随丈夫从老家江苏省南通市滨海县来上海打工,一干就是14年。从事保浩工作11年来,顾邦兰从来没有回过老家过年,家里还有两个刚上中学的孩子,可她总是笑着说:“上海需要我,道路保洁不能没有我。”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一名女保安也是一名新队员,我老家在吉林,今年春节第一次没在家过。当初抱着出来闯闯的决心来到北京的,我知道回不了家是因为保安工作的需要,但是第一次走出家门身在异乡,内心总有一种无依无靠的寂寞感觉。我这人性格比较内向,虽然队长和队友们待我很好,但我还是很想家,每当读到妈妈的来信或接到她的电话我都会哭,有时因为想家还会失眠。我的情绪是不是不正常?应该怎样派遣这种思乡之情呢?保安员春霞春霞:你好!你的这种思乡之情也是人之常情,很多身在异乡的人都有这样的想家情结,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你之所以会出现感觉…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在校大学生。我的老家在辽西农村,20年前参加高考的唯一动力就是成为城里人,改变“农二代”的身份。走出校门两年后,即十八年前,我通过承包、租赁等借鸡下蛋的形式,开始了风雨叠加的创业。现在已成为年产值五六亿的沈阳中辰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相似文献   

13.
我还真是第一次碰上被采访者自己准备采访提纲并自问自答的事儿。 那是2月12日,林老家中。林老就紧紧挨着我坐在沙发上,半偏转身笑眯眯地望着我,那神色分明有一种长者的宽容,却也似乎还有着一种天真的戏谑,那意思大概是说:呵呵傻孩子,你还嫩呐,跟着我走吧。  相似文献   

14.
用摄影机记录西藏的变迁次登[藏族]1951年4月11日,因工作需要,我从老家四川巴塘来到西藏,当时我还不满11岁。因为是藏族人,我作了一名翻译。我们先到了昌都。稍作休整,又开始了西行。一路上克服了重重艰险,步行全长达2760公里,于1952年初到达拉...  相似文献   

15.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在北京高校执勤的一名普通保安员,但是我觉得自己还不算最普通的保安员,因为我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在老家考学只差几分没有到调档线,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根本没有其他经  相似文献   

16.
好景不长,正当我在努力编织着美好幢憬的时候。1994年10月下旬的一天,我突然接到父亲从老家发来的一封电报!见电速归!  相似文献   

17.
徐宏子 《台声》2011,(11):61-63
从1953年夏天,我随父母从日本大阪舞鹤乘“兴安丸”号轮船回到父亲日夜思念的祖国,到今天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时常想,如果当年我没有随父母回到祖国,今天又该是怎样一幅情境。经常有人问我和老田(我的丈夫田富达),老家在哪里,我们俩总是自豪地说老家在台湾,不论是在天津还是北京生活的这些年,我们挂念着故乡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8.
朵渔 《同舟共进》2011,(6):10-11
最近回山东老家,听说多年的老邻居张文绰死了,而且死因蹊跷。张文绰住在我家东邻,一座泥墙院落里。在我的印象里,他的脾气有些古怪,避人三尺,盛气凌人,对人亦不怎么热情。除了下地干活,他很少走出自己的小院,更不与邻居们往来。他长得人高马大,一表人才,  相似文献   

19.
铬馇     
李迪 《人民公安》2012,(17):59-59
过了花甲之年,回忆童年。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铬馇。,铬馇是什么?好吃的。我小的时候是在老家长大的..父母忙着革命.就把我送回老家交给我叔婶儿。老家在河北省滦南县多余屯。没边儿的平地。没边儿的高粱.与乐亭隔滦河相望。河水清亮.乡音混浊。滦南叫“兰南”,乐亭叫“涝亭”。叔婶儿当亲儿子养我,第一天就杀鸡。我听见鸡叫,就哇哇哭,不让杀.心疼它。叔还是杀了。吃饭的时候端上来我就不吃。怎么央求也不吃。叔就说利头这孩子仁义,从小看大!利头是我的什么都好,都瞅着心痒。铬馇这东西,到老了我都想吃。有机会一回老家,还没到开饭时间就张嘴问,有恪馇吃吗?有!有!少了啥也不能少了它!人家总是这样先从精神上满足我的。我一听,就关不住口水。真灵!都成巴甫洛夫的试验品了。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某某“忘本”,也许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因为父亲早年离家参加革命,我也就成了一个对家乡最没有概念的人。事实亦如此。我是壮家人,却不会说半句壮话;直到20岁,我才第一次回了趟老家,而且才待了三天。老家没什么亲人了,所以我从此没再特意回去过,工作以后的采访,也没让我有重返家乡的机会。我想自己定是一个与家乡无缘的人了,这样的人这世上也许不多。清楚地记得,在我还没回过一次老家时,我有多么的向往。家乡是养大父亲的地方,可母亲与父亲结婚多年,直到她因病去世,竟也没能去一回。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父亲骨子里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