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年来,基于新一代数字技术、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发展起来的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在我国蓬勃发展,在带动就业增长、促进创新创业的同时,也催生出一大批新就业形态,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池”功能。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更多的新就业形态脱颖而出,顺势而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为稳就业、扩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但是与传统正规就业形态劳动者相比,  相似文献   

2.
胡妍 《小康》2023,(11):34-35
<正>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催生出的新的就业形态,将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数字化转型赋能。数字经济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人社部去年公示的18个新职业中,“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已出现在人们面前,他们从事产业数字化需求分析与挖掘、数字化解决方案制定、项目实施与运营技术支撑等工作。日前,记者采访了一位在佛山市顺德区工作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一探他的数字化“新职业”之路。  相似文献   

3.
2月4日,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身着火炬手制服的游国栋举着火炬,展现外卖骑手风采。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像这样的灵活就业人员,全国已达2亿。何谓灵活就业?一般是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就业形态,主要分为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三种就业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出了基于数字经济的新就业形态.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公布的数据,中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左右,他们撑起了"零工经济"新业态.以中国将近9亿劳动人口来看,意味着每5个劳动人口当中,至少就有一位是在打零工,"零工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5.
王维 《人大研究》2022,(7):54-57
<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新就业+平台经济”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就业形态,就业群体规模增长迅速。2021年,我国新就业形态群体规模超过1.5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同比增长约7.7%,平台企业员工631万,同比增长约1.3%[1]。从行业分布来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分布在生活服务、生产能力、知识技能、交通出行四大领域,如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电子竞技员、网络主播等。这一群体的快速增长,不仅深刻改变了行业发展态势、就业市场格局及社会组织方式,更对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法律制度体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调研数据     
《中国青年研究》2012,(10):117-119
▲201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超7.6亿"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占34.8%;第二产业占29.5%;第三产业占35.7%。2011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  相似文献   

7.
于凤霞 《群众》2023,(8):26-27
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事关百姓每天的生活和全国的经济发展大局。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并将“新增城镇就业”指标上调至12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继续维持在5.5%左右水平。报告充分肯定了数字经济对我国稳就业的重要作用,过去五年里,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加速期,数据要素红利加速释放。  相似文献   

8.
说,现在我国人口近13亿,未来20年内将达到15亿左右,目前全国的劳动力资源总量约9亿人,到2020年左右,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将超过10亿人。我国的有效就业资源究竟有多大?去年我国实际就业人员为7.4亿人,扣除其中的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2000多万城镇职工冗员,真正有效的就业岗位也只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扩大就业规模,激发就业市场活力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新就业形态提供的工作岗位不一定是高质量的,这给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通过对我省新就业形态发展现状的调查,提出发挥数字经济在提升就业方面的作用,还必须大力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加大数字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大力发展平台型经济,以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0.
张顺 《人民论坛》2022,(3):36-39
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推动现代经济结构数字化转型。从经济演进逻辑来看,数字经济转型通过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两种模式影响劳动生产率两极化趋势,重构经济运行模式,催生新职业与新业态,加快劳动者转岗流动。从政治社会逻辑来看,数字经济转型加深就业群体分化,变革劳动控制方式与劳资权利配置。要充分重视数字经济转型带来的诸多挑战,优化政治社会政策设计,保护弱势就业群体合法权益,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     
至2010年央企数量将减半国资委副主任邵宁12月6日表示,推进内部重组整合、提高集团控制力,是今后几年国资委推进企业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现有的161家中央企业到2010年将调整和重组至80到100家。中国明年有1500万个以上就业缺口12月7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预测,2007年中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将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的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000万个,就业缺口在1500万个以上。我国技术引进合同额首超200亿美元据商务部最新统计,今年1至11月全国共登记技术引进合同9537项,合同总金额203.5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技术费132亿美元,占合同总金…  相似文献   

12.
数字解读     
中国国有资产总量逾10万亿元 据财政部最新统计,到2001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9316.4亿元,比上年增加10457.2亿元增幅为10.6%。在全国国有资产中.经营性资产73149.3亿元,占66.9%;非经营性资产36167.1亿元.占33.1%。我国就业总量增长就业结构改善 2001年,中国就业总量继续增长,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巩固。到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截至2001年底,中国城乡共有就业人员约7.3亿,同比增加94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为3.65亿人,占50%;第二产业为1.63亿人,占22.3%;第三产业为2.02亿人,占27.7%。  相似文献   

13.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今年的预期目标是,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要把财政、信贷支持和税费减免等政策落到实处。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83亿元,比去年增加36亿元。要拓展就业渠道,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鼓励自主创业和  相似文献   

14.
方元龙 《小康》2004,(10):10-10
进入21世纪,就业不足已成为中国 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在解决就业问 题上,我国将长期面对超级庞大就业需要 的巨大压力。 一是劳动力总资源的庞大。我国总 人口近13亿,未来20年内将达到15亿左 右,目前全国的劳动力资源总量约9亿人 (2000年为8.88亿人),接近世界全部高收 入国家的总人口(2000年世界高收入国家 为9.03亿人,见《国际统计年鉴,2002》)。 到2020年左右,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将超 过10亿人,超过世界全部发达国家的总 人口。  相似文献   

15.
朱迪 《人民论坛》2022,(8):18-23
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迅速发展,催生出灵活多样的新就业形态,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成为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报告通过对全国18-45岁新业态和新职业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该群体的职业发展状况、价值取向与现实诉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于凤霞 《群众》2020,(12):21-22
稳就业不光要稳住存量,更要拓展增量,特别是要善于从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就业潜力。如今,平台经济正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基于网络平台出现的新就业形态越发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16—2019年连续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积极发展新就业形态,从“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到“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今年,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政策更是直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视并释放平台经济对于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作用,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表示,目前我国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张宝文介绍,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1.6  相似文献   

18.
胡丹丹  杨忠 《群众》2020,(12):23-25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平台经济已成为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新的经济形态,具有易联合、易协同、易跨界、自耦合等多种经济新特性,拥有强大的可拓展性和爆发力,对于发展高质量创新型经济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互联网平台经济是生产力新的组织方式,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平台型组织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微观主体,反映了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分工协作组织形式。探究洞察数字化革命推动下的这一新兴产业组织形态,将有助于形成对未来战略和组织发展趋势的新思考,进而服务于建设更具蓬勃生命力的数字化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9.
方长春 《群众》2020,(4):12-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以及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兴起,电商、兼职文案、网约车、电子竞技师、快递、外卖等各种新型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新就业形态不仅成为就业增长的重要渠道、“稳就业”的重要发力点之一,而且还将积极作用于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正因为如此,新就业形态得到了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这一概念连续多次出现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省围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新就业形态在新增就业、吸纳传统产业溢出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在新就业形态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进一步激发新就业形态在吸纳就业方面的潜能变得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20.
工作信息     
《政策》2006,(8):63-64
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中国留学生人数居全球之冠,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上升至世界第二位,全国7.58亿人就业,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逾2700亿美元,去年全国增值税收入超万亿,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