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加重抢劫罪是指行为在符合普通抢劫罪的基础上,因具有法定的加重处罚情节而使其法定刑升格的情形。由于加重抢劫罪起点刑就是十年以上,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因此对这些加重处罚情节的界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立法对这些加重处罚情节表述的抽象性和语言本身的多义性,围绕着这些加重处罚情节的理解与适用产生了诸多分歧,本文拟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两个司法解释,探讨对8种加重处罚情节的理解与界定。  相似文献   

2.
犯罪加重构成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犯罪加重构成 (加重犯 )是一种复杂但在刑法中又比较常见的犯罪形态 ,它是一种在基本构成基础之上又具备了加重要件 (加重因素 )的相对独立的犯罪构成形态。犯罪加重构成与故意犯罪形态的关系是复杂的 ;从学理上说 ,加重构成存在未完成形态的可能性 ;犯罪加重构成的罪数形态也是十分复杂的 ,需要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中的故意杀人罪存在着立法技术过于粗陋的体系性缺陷,因此亟待完善。通过重新配置故意杀人罪的现行刊罚以实现"尊重、保障和发展人权"之刑法目的;通过典型化现行故意杀人罪中的"情节较轻"、增加故意杀人罪典型的"加重情节"从而实现罪刑均衡;通过明确设定故意杀人罪的"加重或者减轻的犯罪构成"从而实现罪刑法定。  相似文献   

4.
法定刑升格条件确有区分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的必要。不具备违法推定机能、不是故意认识内容的首要分子、作为报酬的违法所得等升格条件是典型的量刑规则;具备犯罪个别化、违法性推定与故意规制三大机能的时间地点、行为方式、加重结果等升格条件是典型的(罪体)加重构成要素;而多次、数额巨大等升格条件,仅表征违法程度、不体现行为类型变异,虽是故意的认识内容,却无法发挥犯罪个别化机能,既非典型的加重构成要素,也非典型的量刑规则,应属于罪量加重构成要素。罪量加重构成有行为规模类与结果程度类之分,结果程度类罪量加重构成是基于基本犯结果的危险性而加重刑罚的,当基本犯未遂时,即丧失加重之依据,不能论以加重犯的未遂犯。情节严重作为升格条件,则应当根据具体化的情节事实,依据上述标准判断各具体事项的归属。  相似文献   

5.
近期对于"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而强暴妇女"一案的定性,分歧意见较大,大致有定为强奸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四种观点。但本文认为构成强奸罪比较合适,且符合该罪第三款中"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加重情节。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关于性贿赂犯罪化的争论不止。社会实践中已经有了许多性贿赂的案例,几乎所有的贪官都曾接受过性贿赂或者包养了二奶。从普通群众到法学界,已经有很多人在呼吁将性贿赂纳入刑法调整范围。然而,即使有这样的必要性,性贿赂仍然迟迟未被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原因就在于性贿赂犯罪化的司法实践难题不能得到解决。因此,本文针对性贿赂犯罪化的可行性作出论述。笔者的设想是通过把性贿赂作为贿赂罪的从重或者加重情节纳入刑法,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卓 《中国检察官》2008,(10):44-45
应该对《刑法》第263条关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进行正确理解,以确保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抢劫罪的加重犯和恰当量刑。  相似文献   

8.
周凡 《法制与社会》2013,(18):292+298
抢劫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刑法》第263条对八种抢劫罪的加重情节进行了规定。本文就对八种加重情节的要点,如入户抢劫的"户"如何界定,何谓公共交通工具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强弱势对比明显,有必要对业主进行倾斜保护,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加重物业服务企业的法律责任,以增高其违法行为的成本,督使其向守法经营、恪守"服务者"角色定位的方向转变。本文从实务角度,列举出物业服务企业法律责任缺位内容,以供立法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绑架罪在我国刑法中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由于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法对其规定了较重的法定刑,但是当我们与其他国家的相关法条相比时,当我们用这一法条去处理实际案件时,这一罪名的规定都过于笼统,因此有必要在减轻和加重情节上加以完善。本文首先论述了严厉惩罚绑架罪的原因,然后论述减轻处罚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第三是论述加重处罚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最后是立法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果加重犯是刑法理论中一个基本而又未解决的问题。关于它的复杂争论一直在持续。本文在对传统结果加重犯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结果加重犯概念和特征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2.
金融控股公司债权人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湘凌 《法学杂志》2007,28(5):136-138
金融控股公司以其"集团混业、法人分业"的优势成为我国金融由分业走向混业体制的首选模式,但其出于整体利益驱动而从事高风险投资的逆向选择行为,会使外部债权人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立法应突破传统公司法有限责任的限制,适当加重金融控股公司责任和风险承担的义务,并从资本要求、防火墙设置、内部交易规范等方面着手,构建起一个系统的债权人利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张晓军 《法制与社会》2010,(13):131-131
对抢劫罪加重情节的认定既非常复杂又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抢劫罪的八种加重情节的认定。  相似文献   

14.
“多次抢劫”犯罪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刑法的行为客观主义特征和罪刑相适应原则,本文认为“多次抢劫”的每次抢劫都应当构成犯罪。而且,“多次抢劫”并非纯正的情节加重构成,其实质是抢劫的同种数罪,只是立法将其作为一种加重构成的情节予以规定。因此,“多次抢劫” 仅限于“多次基本抢劫”的既遂犯罪。  相似文献   

15.
关于抢劫罪既遂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彤 《政法论丛》2003,(6):15-19
犯罪构成要件的齐备与否 ,是衡量犯罪的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的唯一标准。无论是普通构成的抢劫罪还是加重构成的抢劫罪 ,都存在因犯罪构成不齐备而未完成的情形 ,都存在未遂以及中止的可能。普通构成抢劫罪的既遂应当以财物的实际占有为标志 ,而加重构成抢劫罪的既遂 ,则应当是占有财物与法定的加重情形完成这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数罪并罚中的限制加重原则从必要性、公正性、产生的刑罚效果,以及影响其适用的相关刑罚制度方面,思考限制加重原则的利弊,尝试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论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区分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尤其是针对八种加重抢劫情节是否存在未遂问题,历来存在争议。文章通过对多种观点的比较分析提出,无论是普通构成的抢劫罪还是加重构成的抢劫罪,都存在因犯罪构成不齐备而未完成的情形。  相似文献   

18.
刑法分则条文27次出现"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条文,但罪过形式不同,规范性质(或作为结果加重犯或转化犯)等不同。本文总结归纳其对罪名区分及罪数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结果加重犯的若干争议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林亚刚 《法学评论》2004,22(6):73-81
结果加重犯是法定一罪的形态 ,我国刑法分则中有许多有关结果加重犯形态的规定 ,然而理论上有关结果加重犯的问题仍存在比较多的争议 ,因而厘清各种不同认识 ,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罪数形态 ,同时也是正确适用我国刑法的规定、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限制加重原则的量刑操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航 《法学》2006,(6):34-42
自由裁量说、幅度压缩法、总和刑下适度决定法、中间数决定法、单位刑加重法、系数折算相加法及函数关系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比较而言,并科限制法才是合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