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和  杜贵阳  郭倩倩 《群众》2022,(7):62-64
<正>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必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建湖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其关键难点和突出短板在农村、农业和农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已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大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持续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深化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增长;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合理增长。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动农民走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3.
刘光远  韩冰 《半月谈》2004,(6):7-59
2004年新年伊始,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指出,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想,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山东省莱芜市近两年实施的“富民强村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当地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其做法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贺敏 《今日海南》2006,(3):25-25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乐东县各级党组织引领当地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促增收的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党员干部在带领群众致富中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性,党员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的示范带头作用。民间有段顺口溜:“党员自己不会富,不能当干部;只顾自己富,不配当干部;带领大家富,才是好干部。”记者在一线的采访中,深切地感受到广大农民虽有强烈的致富愿望,但苦于文化素质跟不上、不懂科技知识、缺乏市场经济意识以及身边缺乏好的引路人等原因,相当多的农民群众致富无门。他们往往只是停留在“提篮小卖”的小打小闹阶段,习惯于“吃一点…  相似文献   

5.
刘彦华 《小康》2024,(10):45-46
<正>必须加快生产、物流、营销、监管全链条升级,把土特产品培育成富民强村特色产业,让各地土特产品更有“钱”景、农民更快增收致富。从广西为感谢哈尔滨对前去研学的“小砂糖橘”们的照顾,赠送189吨砂糖橘,到黑龙江回礼10万盒蔓越莓,再到各地文旅互赠地方特产,岁末年初在互联网上掀起的这场“特产大摸底”行动轰轰烈烈,持续了近一个月,四川鱼子酱、甘肃南美对虾、上海崇明藏红花等很多鲜为人知的地方特产纷纷冒尖。  相似文献   

6.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12,(10):12-13
如何让更多的农民快一点富起来,实现老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身的百色市,促农增收工作面临着艰巨繁重的任务。特色高效种养、土地流转、农企合作……近年来,百色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大胆实践,大打促农增收的“组合拳”,形成了老区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我国已明确将信息化建设列为重要规划之一。近年来,三门峡市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部门转变职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建成了黄河农网信息平台,突出“三电一厅”信息服务,构建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8.
《群众》2008,(6):F0004-F0004
自2005年起,海门市率先开展了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年来,该市积极实施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三化”战略,集中力量推进富民强村、社会事业、路网通达、环境整治、新村新居、扶贫帮困等六大事实工程,深 入开展“百、千、万”结对共建活动,走出了一条富有海门特色的新农村之路。  相似文献   

9.
吴晓文 《政策》2011,(6):60-61
近年来,武穴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统筹城乡,综合施策,运用政策引领增收、内部挖潜增收、拓展来源增收等举措,想方设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力促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决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与机构。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石屏县位于红河州西北部,县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4.6%;总人口30余万人,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59.4%,农业人口占88.2%,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民族贫困县。2010年以来,石屏县大力开展"百村千户万元增收行动",紧紧抓住党组织和党员这两个关键要素,探索农村党建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形成了务实管用的"四富四抓四帮"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近两年来,由于农村面临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使得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慢、增收渠道减少、增长势头趋缓,给我们在农村工作中“两增一稳”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一定难度。研究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淳本地实际,从战略角度提出了“引、促、帮、减”4个字的方针,并努力做足这4字文章,以确保农民增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农民增收”无疑成为国内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无不致力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今年3月,金山区召开了三届区委八次全会,其核心议题就是促农增收。在此次会议上,金山区有关领导提及了枫泾镇“振枫公司”的运作模式——农民入股后,可以从“振枫模式”中获得长期固定的收益。这一新探索成果很快成为区域内又一促农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可行性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娟 《中国民政》2024,(2):46-47
<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参与省内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东西部协作及援藏援疆工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挖掘岗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贴近需求的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江苏既是经济大省,也是社会组织大省。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引导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专业优势,融入“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在推动行业企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稳就业促就业等方面主动作为、精准发力。  相似文献   

15.
向二三产业进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给了我们一把促进农民增收的“金钥匙”,至于如何让农民的钱袋尽快鼓起来,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运》2009,(12):18-20
十年来,市妇联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以旅游为龙头、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战略目标,把农村妇女“双学双比”与扶贫攻坚引导妇女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结合起来,开展了以农村妇女为主体的“万户家庭致富工程”和“百千万计划”,为“双学双比”和“巾帼科技扶贫行动”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提高农村妇女实用技能、综合素质以及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妇女致富增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径,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十四五”时期,需要发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多重贡献。在研究现状述评基础上提出构建“起点—过程—保障”的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的分析框架,通过让农民能参与、能分享、能持续来发挥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效应,并从加强提高农民参与产业融合能力、深化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宏观政策的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具体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赵景发 《现代领导》2005,(12):25-25
江苏省姜堰市共有农村基层党组织1125个、党员干部21753名。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将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发展经济、服务群众、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全市农村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带头富、带领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双带一促”活动.较好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头雁”作用、农村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农村党员的“酵母”作用.带来了群雁高飞的“雁阵效应”.从而加快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全市有967%的农村干部、81.2%的农村党员领办兴办了致富项目,带动了近3万户农民走上致富路。  相似文献   

19.
马山县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工作中心开展“千名党员带富百村万户”行动,紧紧依靠在马山开展“结一联五”活动的市县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队伍及贫困村“第一书记”、农村党员致富能手三支队伍,大力推动全县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我国已明确将信息化建设列为重要规划之一。近年来,三门峡市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部门转变职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建成了黄河农网信息平台,突出“三电一厅”信息服务,构建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