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有个故事:从前,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是南京清凉山举行地藏盛会的日子。这一夜,各家各户都不约而同地搭起桌子,点起香烛,摆下香斗。于是,“从大中桥到清凉山,一条街七八里路,点的像一条银龙,一夜的亮。”人们如此虔诚,是因为“相传地藏菩萨一年到头把眼闭着,只有这夜才睁开,若见满城都摆着香花灯烛,他就只当一年到头全是如此,就喜欢这些人,就肯保佑人”。呜呼!原来满城香花灯烛,都是为了骗“地藏菩萨”的。 读了这段故事,不禁联想到时下的一些检查验收。从某些检查团身上,不难看出“地藏菩萨”的…  相似文献   

2.
二芮 《廉政瞭望》2014,(18):68-68
我的一个摄影师朋友,与其说他喜欢摄影,不如说他喜欢给美女拍照,这是害羞的他借机和美女亲切互动的唯一方式。就像《意外的恋爱时光》里演的,美女请摄影师给自己拍照,而这个“技术控宅男”庆幸自己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偷窥这个冷若冰霜的“肉食傲娇女”了,虽然只是在镜头里,虽然一走出镜头她就对他指手画脚横眉立目。提醒他:死宅男,人家才不是在给你卖萌,人家是要向“高富帅”男友制造千里求婚的惊喜。  相似文献   

3.
浅浅的快乐     
董思阳 《求贤》2011,(8):28-28
日本作家多田洋七,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有一次他到朋友家玩.看到万圣节时才有的、用西瓜皮做的面具,很喜欢。朋友见他赞不绝口,就把那西瓜皮面具送给了他。他喜不自胜.很郑重地抱回家给外婆看。外婆说:“哦,很有意思。”晚上睡觉时他把西瓜皮面具放在枕边,  相似文献   

4.
人矮志要高     
曾有情 《奋斗》2005,(3):56-56
眼下,有一句十分流行的话:“做自己喜欢的事。”喜欢旅游,就天南海北地跑:喜欢文学,就关在屋里爬格子:喜欢电脑,就报考计算机专业.等等。这自然十分地好.理想社会,就是“人的自由发展”嘛。不过,细细地想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先有生存,先有温饱.而后才能谈到爱好,谈到发展.谈到“做自己喜欢的事”。  相似文献   

5.
曾经的热爱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渐渐失去了许多真正热爱的东西。最近看到因为在小区门口弹奏古筝而爆红网络的保安陈红,这种感觉更为强烈。一个保安喜欢弹弹古筝,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就这,也让许多人羡慕地说:“这才是生活。”  相似文献   

6.
手机的幽默     
快乐大叔 《党课》2009,(5):98-100
这年头新名词就是多,网络就像一个制造新名词的机器。各种各样的新名词源源不断地从网上倾泻到网下,比如“宅男”“宅女”。快乐大叔原以为有多么“深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就是指如快乐大叔这般不喜欢出门,只乐意整天闷在家里的男男女女。这让快乐大叔觉得好笑,不由得联想起刚刚在网上看到的另一个新名词:风筝族。  相似文献   

7.
旗帜有很多种,但只有一种旗帜是我最热爱的,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喜欢她,因为在她的领导和培育下出现了一面又一面看得见摸不着的“旗帜”,例如“草帽书记”黄成模、“为民书记”郑培民、抗洪英雄牛江涛、朱继伟等等,这些人都是为五星红旗增色的一分子,他们每一个人就像当年抗战时期前进的红旗一样,高高地飘扬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因为有了他们,才使得我们的红旗永不褪色;因为有了他们,才使得我们有了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因为有了他们,才使得我们更加感慨我们五星红旗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1,(3):56-56
严少鸿在2010年12月3日的《广州日报》上撰文指出:四十以后才明白:世间的事情既复杂又简单,你自己简单,世界就简单。活得潇洒、辉煌就要承受痛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或多面性,对和错有时候真难以说清,你自己喜欢的。很可能正是别人所厌恶和唾弃的。世界和自然不以你自己的意愿而发展或毁灭。四十以后才明白:幸福指数完全取决于心态。  相似文献   

9.
蔡建军 《党课》2014,(8):110-113
每一个历史朝代,都会产生很多名人。而名人可分为两种:一是载诸史籍,列传为荣;二是民间流传,百姓喜欢。而两者兼之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名人。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只有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才有年糕。农村人比较喜欢用自己家的米到作坊里去打年糕,一打就是百来斤,浸在一个大缸里,足足可以吃上一个春节。  相似文献   

11.
人的痛苦往往不在痛苦本身.而在于你太在意.所以痛苦的感受才会加倍。比如追星.在不追星的人看来,觉得追星的行为特别好笑幼稚,而在追星族看来,觉得不喜欢明星简直不可思议。对于追星族而言.明星的小事也格外重要,而对于局外人.大概压根儿就不会知道这些事。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人眼中,地理是一门“玄学”,总让人难以捉摸。确实,地理是一个内含丰富的范畴,其中可以有基本的生活知识,也可以有高玄的寰宇观念,山河、植物、土壤、风云……都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很多人都是先爱上地理老师,才爱上地理这门学科,然后喜欢了上这个世界,学会了与天地万物为友。你还记得你的地理老师吗,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几位地理老师的老师的老师……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中国近现代地理学才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伯箫 《党课》2014,(6):124-127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  相似文献   

14.
我曾听一个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的一个亲戚生活在鄂尔多斯,那人喜欢海,也喜欢游艇。于是他就买了一艘游艇,放在自家院子门口的草坪上。  相似文献   

15.
“这笛子陪伴我半个世纪了,简直就算是我的第二条生命。” 郑行余一直喜欢音乐,参军前就喜欢吹笛子,于是他一个战友的父亲就送了他一支笛子。不久,当他成为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时候,就带着这支心爱的笛子。吹笛子成为他在战场上的一大乐趣。特别是对着朝鲜冬天的皑皑白雪,他就情不自禁地想家,想老母亲。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第41回有一个故事:从前,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九,是南京清凉山举行地藏盛会的日子。这一夜,各家各户都不约而同地搭起桌子,点起香烛。于是,从“大中桥到清凉山。一条街有七八里路,变得像一条银龙,一夜的亮”。人们如此虔诚,是因为“人都说地藏菩萨一年到头都把眼睛闭着,只有这一夜才睁开,若见满城都摆着香花灯烛,他就只当一年到头都是如此,就喜欢这些人好善,就肯保佑人”。呜呼!原来满城的香花灯烛,都是骗地藏菩萨的。 读了这则故事,不禁联想到时下的一些检查验收。从某些检查团身上,不难看到“地藏菩萨”的…  相似文献   

17.
“双十一”的脚步才走,又迎来了“双十二”和年终促销等新一轮网购狂欢。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打开网页,动动鼠标就能选中喜欢的物品。于是,有这样一群人也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不管是寒冬酷暑,还是雨雪雾霾,他们都骑着电瓶车,承载着一个个包裹和一份份信任,行进在路上,给等待着他们的人送去方便和温暖——这,就是快递员。本期,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故事和新年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性不喜欢自己的对立面,喜欢他人与自己保持一致。讨厌阻力是人之常情。一些领导干部喜欢强调令行禁止,为此他们要拒斥反对意见。他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清理那些与自己“对着干”.妨碍他命令的人。他们以团结的名义排挤领导班子内部不与自己合作的成员。只有当听不到不同观点的时候,他们才会感到满意.并以为有了一个“团结的集体”。  相似文献   

19.
刘建明 《党课》2014,(10):73-74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非常喜欢紫色的服装,结果“一国尽服紫”,齐国上下从大臣到百姓便都做了模仿秀,向齐桓公看齐,以衣紫为荣。于是,紫色布料价格猛涨。齐桓公对此深感忧虑,管仲就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当天,齐桓公就脱下了紫色的衣服,同时凡看见官员有穿紫色衣服的,就大声说:“离远点,我讨厌紫色的衣服。”结果,当天朝中侍卫近臣便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齐国境内全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  相似文献   

20.
藏锁之乐     
李健儿 《党课》2013,(12):121-122
外公的老战友冬伯有个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收藏古锁。每次去逛古董市场,都会拎几把或大或小的锁回家。 最近去拜访他老人家,发现他家触目可及的地方几乎都挂满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锁,让人仿佛置身于小型的古锁博物馆似的。 冬伯收藏古锁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他退休后没事干,就经常跟老同事逛古董市场。有一次看到一把形似一对鸳鸯、需两把钥匙同时开启的“连环锁”,觉得很有趣,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后来才知道是明代的锁,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从那时起冬伯就想:如果把每个朝代的锁都收藏起来、传给后辈,那会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于是他就开始研究古锁历史、专门收藏有价值的古锁,慢慢地就成了行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