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友与伪朋     
郭庆晨 《党课》2009,(8):125-126
有没有朋友、有多少朋友,以及朋友的身份地位如何,是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没有根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冤家少堵墙”。从这些久传不衰的谚语中,可以感觉到交友对人生的重要性。是的,人不可没有朋友。混得再没有人缘,也不免会有一两个朋友。俗话说得好:“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言外之意,连秦桧这样千人指、万人骂的奸贼还有几个好朋友呢,何况常人乎?  相似文献   

2.
郭庆晨 《党课》2006,(11):64-65
朋友,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儿。什么是朋友?按郑玄的说法:“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自古以来,“亲朋好友”就成为—体,分不清亲人和朋友哪一个更亲近。难怪《论语》中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慨和“朋友信之”的教诲。大概正是这一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才有了“多个朋友多条路”、“为朋友两肋插刀”、“宁让朋友负我,我决不负朋友”之类令人动容的“朋友情结”;难怪人们会将“重朋友、重感情”的赞语郑重地送给“朋友情结”深厚的人。  相似文献   

3.
王石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去日本,他买了一架具有最新科技的数码相机,相机很好用又使他很有面子,所以他很是珍惜。常常旅游的他,在一次航海中,相机因被巨浪打湿而损坏了。于是,他托朋友拿去日本修理。数日后,朋友回来,相机未修,被告知修理相机的价钱几乎和买个新的一样,他遂决定托朋友再去买个新的。朋友从日本又打来电话,  相似文献   

4.
陈彤 《党员文摘》2006,(11):18-19
我有两个朋友,朋友甲和朋友乙。一日,朋友甲发现自己得了一种很严重的病,需要大笔治疗费.而不巧的是她刚刚用按揭的方式买了一套房子,这意味着她手里不但现金紧张,而且还可能面临还贷等一系列压力.惟一可行的方式是将她的这套房子以高价租出去。我帮助她贴广告、找中介公司.但是由于她那套房子的地理位置以及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很难在短时间内租出去。这个时候我的朋友乙听说此事,决定拔刀相助.愿意租这套房子。谈妥月租金4000元.这笔钱恰巧可以付按揭、供暖以及物业管理费等等,算是解了朋友甲的燃眉之急。当第一个月的租金送到朋友甲手中,她感动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5.
人生在世,谁没有几个朋友?正如台湾作家余光中所说:一个人生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没有朋友;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朋友。一个人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固然与客观环境有关,但从根本上说,还取决于他自身的思想和努力。交好友,一生受益;交恶友,抱憾终生。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生活中都不乏因结交朋友而影响个人命运的事例。  相似文献   

6.
赶饭局     
吕清明 《党课》2013,(10):128-128
我的朋友老孙是某单位主任,找他办事的人很多,加之老孙交际广,朋友多,饭局接二连三,有时候一天得赶好几个“场子”。有饭局就要喝酒,老孙酒量再大,几个饭局下来,也喝得醉醺醺的。  相似文献   

7.
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可以推心置腹的却没有几个,相信这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普遍心声。过去的人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的人面对突然造访的朋友,非但没有惊喜之情,反而私下惴惴不安。过去的人与人相识是否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是要经历过角色更替与世事沧桑的考验之后,才能尘埃落定、盖棺定论。而今天初次见面一句话相投便可以称兄道弟、呼姐喊妹,引之为朋友。然而一会儿朋友纷至沓来,如过江之鲫;一会儿朋友悄然而去,如过眼烟云,让我们不知不觉问对今日之朋友的真谛与信用度产生怀疑:是世界太奇妙,还是我们的思维变化太迟缓?笔者以为对“朋友”二字,还需仔细做一番梳理与考量。  相似文献   

8.
岳扬 《党员文摘》2009,(2):46-46
朋友从美国回来,我去机场接他,有个外国小伙子跟他在一起。 “这是迈克,我的学生。”朋友向我介绍道。  相似文献   

9.
一位父亲带着8岁的女儿去朋友家串门,朋友热情相迎,并赶忙沏茶:父女两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朋友把茶杯倒满水,然后把暖瓶放到茶几旁。随后,朋友又进卧室取东西,可就在这时,暖瓶嘭的一声,竟然爆裂了,热腾腾的开水流了一地。需要说明的,父女两个确实没碰暖瓶。朋友听见响声,连忙从卧室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在银行里开个户头,就可储蓄闲散的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存储得越多,你的财富就越富足。开个感情账户,就是把银行开在朋友的心里,你为了维系你们之间的关系,而存入真诚关怀、超值服务。你的感情账户存入得越多,你与朋友的感情就越深厚。  相似文献   

11.
修改     
解放前,上海有一个叫盛锡福的制帽商。起初,他帽店的招牌是这样写的:“盛锡福帽商,制造并出售帽子,收现金。”第一个朋友看后,觉得“帽商”二字纯属多余,因为后面已有交代。于是盛老板去掉了这两个字。第二个朋友看后,觉得做生意收钱天经地义,没必要特别强调它,于是盛老板又去掉了“收现金”三个字。第三个朋友看后,觉得除“盛锡福”三字外,其余的字都显得累赘,不便传诵,建议也去掉。  相似文献   

12.
耻辱之戒     
孙亮 《学习导报》2012,(6):61-61
朋友在加拿大留学,前不久,他的一个工程设计方案获得了国际大奖,于是,邀我去加拿大参加庆祝晚宴。晚宴上,我惊奇地发现包括朋友在内的很多嘉宾左手上,竟都戴着一枚奇怪的不锈钢戒指。 面对我的疑问,朋友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在加拿大,有一所大学,久负盛名,在国际上也是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3.
耻辱之戒     
朋友在加拿大留学,前不久,他的一个工程设计方案获得了国际大奖,于是,邀我去加拿大参加庆祝晚宴。晚宴上,我惊奇地发现包括朋友在内的很多嘉宾左手上,竟都戴着一枚奇怪的不锈钢戒指。 面对我的疑问,朋友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在加拿大,有一所大学,久负盛名,在国际上也是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4.
鲜花与猪肘     
鲜·花·与·猪·肘赵惟琴鲜花与猪肘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将二者相提并论,是缘于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一日与朋友闲聊,朋友谈到她与丈夫结婚十周年之际她和丈夫商量如何纪念一番。朋友说,现在时兴高雅,她打算给丈夫送一个花篮,谁知丈夫听后一脸的不悦。丈夫说...  相似文献   

15.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有很多良友.胜过有很多财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是如果跟朋友在一起时.没有积极健康、快乐向上的感觉.而是焦虑、压力、担心和害怕.那么这份友情很可能已经变了味.这个朋友很可能就是有毒的。  相似文献   

16.
龙沙公园     
自淳 《奋斗》2007,(3):64-64
不久前到齐齐哈尔出差.顺便看了一个朋友.我问朋友齐齐哈尔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朋友说龙沙公园是个景致优美的地方.于是去了龙沙公园。公园地势跌宕,有长岗、高台、平阜、草地,江水从园中穿过.湖岛相映.古木参天,花开得正艳,招来许多蜂蝶……这公园自有一番格局.处处显示着当初建园者的一片匠心。朋友介绍龙沙公园可是齐齐哈尔的名胜古迹。我问何以称得为古迹?  相似文献   

17.
说“交友“     
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从古至今,传颂着多少关于朋友情谊的佳话:俞伯牙和钟子期,阮籍和稽康,李白和杜甫、鲁迅和瞿秋白……珍惜朋友的人,他的人生就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充实。很难设想,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的人,在人世上活着还有多少意义和价值。台湾诗人余光中把朋友分为“四型”:高级而有趣型、高级而无趣型、低级而有趣型、低级而无趣型,这说明朋友是有优劣平俗之别的。可有的人在社会上交朋友比买个纽扣还随便,或素昧平生,交谈不过顷刻,完全不知底里,便视为“知心朋友”;或饭局上相识,酒杯一碰,醉意朦胧之中,便称为…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5):114-115
有位朋友倾诉:职场压力越来越大,心情变得很坏——有时萎靡不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时乱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很显然,这是职场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三T公司”特约心理专家提供八个妙招,教各位职场朋友——  相似文献   

19.
新年期间,我第一次应邀参加中国朋友的婚礼。那天阳光灿烂。我买了一束鲜花,赶到酒店。喜宴热闹极了。新郎和新娘挨桌敬酒时,每位宾客都送上一个红色的小信封。是贺卡,还是一种神秘的护身符?我毫无准备,急忙询问身边的朋友。他笑着低声告诉我,信封里是现金,送得越多说明和新人的关系越亲密。听了他的话,我赶紧掏出一沓钞票,塞进朋友的信封里,说这就算咱们两个人的,我宁愿被认为是个穷鬼.也绝不敢当小气鬼。  相似文献   

20.
有个朋友与我聊天时说,我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是满意感在下降;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我们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现在家里啥都有,就是心情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