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他曾经轰动一时,但后来归于沉寂。他的去世,让他再次进入世人的视野,引发人们的热议,因为他身上的那种锐意改革的精神,正是当下中国所呼唤和需要的。他,就是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先行者步鑫生。6月7日,新华社报道,“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先行者”、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因病于2015年6月6日晚7时许去世,享年81岁。改革的先行者,相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4,(9):123-124
2014年2月6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位76岁的老人去世,他叫马胜利,曾被称为“国企承包第一人”。马胜利的辞世,也让人们回想起当年各个领域的“改革第一人”:年广九、鲁冠球、步鑫生……  相似文献   

3.
龙婧 《党建文汇》2009,(11):41-41
一篇报道引来胡耀邦批示 步鑫生的辉煌,和一篇报道有关。 第一个报道步鑫生的新华社原记者童宝根依然记得1983年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据报载:风云一时的新闻人物步鑫生,曾因工作失误被免去海盐衬衫总厂厂长职务后,很长一段时间销声匿迹,几乎被人遗忘。然而,辽宁省盘锦市为挽救一家濒临倒闭的服装厂,却想到了步鑫生,深思熟虑后决定  相似文献   

5.
宋养琰 《求贤》2012,(4):54-58
40多年的时光疾驰划过,“五七干校”那段不平常的生活仍记忆犹新。对我们来说,虽然“五七干校”的那段岁月,只是跌宕人生的一个片段,但它折射出中华民族和中国大地那时正在痛苦中煎熬。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一个中国人,如果仅仅会唱《大刀进行曲》,还无法明白那段历史。时光再流逝,我们也必须记住那些往往令我们不愿记忆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回首漫漫革命征途,几多峥嵘, 几多倥偬,特别是长征后在延安那段如火如荼的时光,常常萦绕思绪,令我难以忘怀。长征时我刚年满18岁,洋溢着革命的激情,在中央军委干部团一营三  相似文献   

8.
正对参与援鄂战疫的贵州医务人员来说,一年前援鄂那段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光注定终身难忘。至今,他们的手机里,还珍藏着一张张当时拍下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抗疫记忆……"这张照片是我援鄂出征前,和妻子章婷在机场的‘吻别’。"照片上的两位主角就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士黄秀峰夫妇。  相似文献   

9.
正数年来,笔者几度翻阅著名作家阿英的《敌后日记》,收益颇多。抗战时期,阿英参加新四军,投身革命文艺工作,来到江苏阜宁一带,在苏中根据地生活颇久。他有详细记日记的习惯,给我们留下了研究那段艰难时光中根据地情况大量的珍贵资料,这是十分值得后人珍视的。通过作者日记中对根据地生活的描述,再结合其他资料,我们对当时根据地的民生状态就能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红墙有幸亲风雨,青史何迟判爱憎。往事如烟更如火,一川星影听潮生。”这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胡乔木在70寿辰的写下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担任毛泽东秘书期间与毛泽东朝夕相处的那段岁月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1.
张永祎 《唯实》2022,(4):79-84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平平常常的人生,起起伏伏的命运,在岁月的流转中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编导们满怀向市井生活致敬的心情,把镜头的焦点牢牢对准普通人的生存状况和理想荣光,让那段"离我们仿佛很近,但又很远"的曾经时光,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电视剧《人世间》没有把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2.
时光过去了30多年,那辆自行车却时时浮现在我的记忆里,没有让时光消逝它的痕迹。每当想起它,一种强烈的感情顿时由心而生。那是一辆上海产的"凤凰18型"自行车,样式美观、轻便、牢固,当时是全国的名牌。在计划经济年代,在我家乡这个小县里,像这种名牌车要凭票供应,全县一年分配数量只有几辆,而且  相似文献   

13.
张文木 《求是》2013,(4):59-60
托克维尔(1805—1859)是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他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展现出欧洲人曾经历过的那段"激情燃烧岁月",并对其心路历程加以深刻反思。一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一直是欧洲启蒙运动和近代改革的参照物。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披露,18世纪法国的"经济学派"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曾"倍加赞扬",他以批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从公安政法战线上退休的老兵,我对20 世纪90年代初的那段峥嵘岁月感触至深、记忆犹新。的确,那是我受到宋汉良同志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最多的时期,也是我公安生涯中工作最忙碌、干得最过瘾的一段辉煌时光。  相似文献   

15.
1927年是个多事之秋,中国政治局势变幻莫测。蒋介石和汪精卫等相继剥下左派领袖的面具,通缉、杀戮共产党人和革命的工农大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承担了大革命失败的所有责任,被推至政治活动的边缘。回眸远眺那段惊心动魄的艰辛岁月,流逝的时光早已淘  相似文献   

16.
春奇 《新长征》2020,(1):58-59
廖承志在党内一向以从容达观、性乐喜谐、交友广泛著称。他一生7次入狱,其中最长的一次在狱中接近4年,是在抗战时期。在他当时撰写的多篇诗文及《监狱斗争经验点滴》中,清晰地记录着那段身心备受摧残的岁月,从中可以窥见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横逆卓然坚守的信念与态度。邓小平戏称他为"坐牢专家"廖家满门英烈。廖承志的父亲廖仲恺、母亲何香凝都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  相似文献   

17.
仲秋的大余,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在原县政协常委何止生老人家里,我们有幸见到一张他珍藏了37年多的相片。相片虽已发黄,但那上面一代伟人周恩来的神来清晰可见,何土生等当时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人员簇拥在总理周围。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老人手捧照片端详着,眼含泪花给我们讲述令他终生难忘的那段日子——那是lpel年仲夏。时年29岁的何止生,在江西赣南行署交际处北苑工作。一天下午,交际处张处长把他叫到办公室,通知他第二天去某地出差,要他准备简单的换洗衣物,并且强调,出差期间不能跟家里通信。出差干什么,张处长没有细说。何…  相似文献   

18.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这首传遍了大江南北的红色娘子军连歌曾感动和激励了几代人……海南岛万泉河畔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今天,当我们穿越70余年的时光,走进位于琼海市郊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中的纪念馆,驻足在身背斗笠、钢枪,英姿飒爽的娘子军女战士雕像前,有幸听到娘子军老战士讲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苏维埃布告:妇女们拿起枪来在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红色娘子军连旗和写有"娘子军"三个大字的斗笠。望着历经战火硝烟洗礼的战旗和斗笠,人们的思绪随着老战士的讲解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6,(8)
正我曾于1984年至1987年在《党的教育》城市版工作过3年,现在虽已退休,但每每回忆起那段时光,总是念念不忘,历历在目。更让我感受至深的是,没有《党的教育》就没有我的今天。人们常说人生的成功必须具备三大要素:遗传、教育、机会。而最难得的是机会,恰恰是《党的教育》给了我很多学习和锻练的机会,让我终生受益。记得那是1985年,社领导派我去采访时任自治区电管局副局长的丁炘原,他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  相似文献   

20.
还原陈独秀     
关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明确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然而,自1949年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陈独秀被扣上了"大叛徒"、"反革命"、"大特务"等莫须有的政治帽子,致使他在五四运动时期的历史功绩被抹杀,那段原本清晰的历史一度变得模糊和混乱起来。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