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黑龙江省2个规模化奶牛场犊牛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笔者进行了病原的分离纯化,细菌16S rDNA基因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OmpH鉴定、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半数致死量试验、荚膜血清型分型及22种毒力因子的检测,以确定主要病原的种类、型别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死亡牛肺和患病牛鼻拭子分离的2株病原菌均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被命名为WC16551和LY0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与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达到99%以上。药敏试验显示2株菌均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LY01菌株的毒力明显强于WC16551菌株,2株分离菌均携带19种毒力因子,未检出hgbB、toxA和nanB三种基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导致2个牛场发病的主要病原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贵州省某鸭场病死鸭组织中的病原菌,本研究对病(死)鸭的肝、脾、脑等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形态观察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荚膜血清型试验、同源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以及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的7株病原菌均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在血平板上培养形成圆形...  相似文献   

3.
对从山东某獭兔养殖场病死仔兔肺中分离的1株疑为巴氏杆菌菌株进行了菌落形态学观察及培养特性、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仔兔致病性回归试验、小鼠毒力试验,并采用PCR方法对该分离株进行了种属及荚膜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生化试验及PCR鉴定结果显示为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能引起獭兔仔兔肺出血、坏死,并致部分仔兔死亡。表明该分离菌株为比较少见的兔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4.
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从来源于全国15个省份的180份临床猪肺组织样品中共分离到7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率为39.4%。利用PCR技术对所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荚膜血清型鉴定,其中A型菌株41株(占57.8%),D型菌株27株(占38.0%),F型菌株3株(占4.2%),7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中包括1株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占1.4%),说明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为A型和D型菌株。应用PCR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23种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基因的数量大多分布在15~19之间,平均携带个数为17.5个;23种毒力基因中,ptfA,fimA,hsf-2,sodA,sodC,ompA,ompH,oma87,plpB,exbB,tonB,Fur,hgbB的检出率在90%以上,而toxA基因的检出率极低(1.4%),并且在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未检测到t bpA的存在;分析毒力基因在不同血清型菌株中的携带及分布情况发现,A型的平均毒力基因携带数为18.2个,D型为16.4个;不同毒力基因在不同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唾液酸代谢酶基因nanB、透明质酸酶基因pmHAS及黏附基因tadD和pfhA在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检出率高于其在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检出率(P0.01);而黏附基因hsf-1在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在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检出率(P0.01)。对所分离菌株的16SrRNA基因进行测序,并与NCBI上公布的10株多杀性巴氏杆菌16S rRNA基因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7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分为2个亚群,亚群Ⅰ和HB03及3480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亚群Ⅱ则与HN06、Pm70、36950等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进化的结果说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亲缘关系与其来源、血清型及其导致的疾病种类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从新疆某绵羊养殖场送检的病死羊的致病菌,对病死羊的心脏、肝和肺组织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纯化菌落进行种特异性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为了解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笔者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和异源性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在BHI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色、光滑小菌落,革兰氏染色为红色的小短杆菌;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等,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生化特性;PCR扩增出大小为460 bp的种特异性条带和1045 bp的荚膜血清A型特异性条带,Blast检索结果与Pm的同源性为99.7%。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荚膜血清A型。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替米考星等7种药物具有敏感性;该菌株能够引起实验小鼠和兔的发病死亡,根据羔羊的发病情况和临床检查表明,本菌为强致病性菌株;将分离株培养物研制成不同佐剂的灭活疫苗探究其免疫效果,氢氧化铝佐剂灭活疫苗可以抵抗同源菌的攻击,保护率能够达到100%;对异源血清型Pm免疫攻毒保护效果差,对D型、F型和未知型的保护率分别为20%、20%、0。本研究成功分离出1株绵羊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新型保护性抗原,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 CQ 2基因组中功能未知基因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22个具有信号肽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以Pm CQ2基因组D N A为模板,22个基因经PCR扩增分别克隆到载体p ET-30a(+)或p ET-32a(+)上,转入E.coli 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22个基因均获得表达。W estern-blot检测发现有8个重组蛋白与感染Pm CQ2的犊牛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以其制备抗原免疫昆明小鼠,经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后,采用2 LD50的Pm CQ2腹腔攻毒测定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8个重组蛋白均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其中3号和9号蛋白免疫小鼠后抗体效价达到1∶12 800,且3号和9号蛋白免疫保护效果最好,免疫保护率均为30%,其余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从新疆某绵羊养殖场送检的病死羊的致病菌,对病死羊的心脏、肝和肺组织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纯化菌落进行种特异性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为了解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笔者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和异源性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在BHI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色、光滑小菌落,革兰氏染色为红色的小短杆菌;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等,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生化特性;PCR扩增出大小为460bp的种特异性条带和1 045 bp的荚膜血清A型特异性条带,Blast检索结果与Pm的同源性为99.7%。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荚膜血清A型。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替米考星等7种药物具有敏感性;该菌株能够引起实验小鼠和兔的发病死亡,根据羔羊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本菌为强致病性菌株;将分离株培养物研制成不同佐剂的灭活疫苗探究其免疫效果,氢氧化铝佐剂灭活疫苗可以抵抗同源菌的攻击,保护率能够达到100%;对异源血清型Pm免疫攻毒保护效果差,对D型、F型和未知型的保护率分别为20%、20%、0。本研究成功分离出1株绵羊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导致猪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从送检病死猪肺中分离纯化出1株细菌,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反应、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并采用PCR对该分离菌株进行了种属及荚膜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革兰染色为阴性。生化试验及PCR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荚膜血清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对小鼠有强致病性。此次分离的这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形态结构和生化特性比较典型,毒力较强,且为较少见的荚膜血清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禽霍乱的病原,该病对养禽业危害较大,目前尚无理想的免疫制剂。学者们在筛选弱毒苗和研制灭能苗的同时,在研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亚单位苗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为禽霍乱的免疫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文就其亚单位成分的免疫原性、诱导产生保护作用及血清学反应等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云南某鸡场发生鸡急性死亡的疑似禽霍乱病例进行病原确诊,无菌采集送检死鸡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及荚膜分型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致病性分析.结果 ,该分离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头孢氨苄、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敏感,对大观霉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云南某鸡场发生鸡急性死亡的疑似禽霍乱病例进行病原确诊。无菌采集送检死鸡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及荚膜分型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致病性分析。结果,该分离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头孢氨苄、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敏感,对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株仅含有磺胺类sul2基因和四环素类tetB基因;动物试验表明,接种500 CFU的45日龄鸡在接种后7 d内全部死亡,接种12.5 CFU的小鼠在接种后48 h内全部死亡,死亡小鼠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该鸡场发生疫情的病原。本研究结果为我国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在田间分离的1株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特征,对该菌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并利用文献中所提及的该菌分型引物及常见毒力基因引物对其血清型及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利用该菌进行动物致病力回归试验,以石蜡切片的形式观察病理变化;并对其具有较强致病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的半数致死量为25.85 CFU/m L,为强毒株;耐药性无明显变化;23种常见毒力基因中检测到19种。动物回归试验观察结果显示,小鼠出现呼吸急促,精神沉郁,畏寒,眼内出现分泌物等临床症状;病变器官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其主要病变为肺泡充血、炎性渗出,脾淋巴细胞减少及巨噬细胞增多,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性坏死等病变。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毒力,病症久治不愈的原因与毒力因子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3.
取病死鸡肝接种于血清琼脂平板,挑取符合巴氏杆菌特征的单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和染色镜检;对纯培养菌提取核酸,进行16S r RNA、kmt1和cap A基因的PCR鉴定,7个管家基因的PCR扩增和多位点序列分型,以及12个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并进行分离菌的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2株病原菌(HN-1和CZ-6)均为两极浓染的革兰阴性短杆菌,16S r RNA和kmt1基因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同源性均高于99%,荚膜血清型鉴定为A型,基因型为ST129型,除tox A、ptf A、nan H之外的9个毒力基因均被检出,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菌对鸡的致病性较强。结果表明,这2株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为我国禽源菌株的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四川省不同地区分离到256株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Carter荚膜群鉴定法和Heddleston热稳定抗原鉴定法对其进行了血清学鉴定,并对病原的部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254株为荚膜A群菌,占99.22%(254/256),其中5A型占95.7%(245/256),8A型占1.95%(5/256),9A型占1.56%(4/256),未定型占0.78%(2/256)。测定了鸭巴氏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分离鉴定的鸭巴氏杆菌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评价融合菌株DB4的免疫原性以及对亲本大肠杆菌ZYD2(O78)株、亲本多杀性巴氏杆菌YB2(5∶A)株的攻毒保护力。制作DB4蜂胶灭活疫苗分为一免组、二免组对鸭进行免疫,对两组鸭的血清抗体效价、IL-4和IFN-γ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白细胞吞噬活性进行测定,并于首免后2周以大肠杆菌ZYD2(O78)、多杀性巴氏杆菌YB2(5∶A)攻毒。结果显示,DB4能够诱导鸭产生两种亲本抗体,效价达1∶29、1∶28,同时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免疫后刺激指数增加3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白细胞吞噬率升高30%,血清中IL-4和IFN-γ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33.5、12.5 ng/L,可抵抗亲本菌株的攻击,保护率80%,表明DB4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应用于研制大肠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疫苗。  相似文献   

16.
1955~1961年,Carter氏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根据菌株的不同荚膜物质,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为A、B、D、E四型。1961年,Namioka和Murata氏以1N盐酸处理细菌,制成菌体抗原,用试管凝集法,将菌体抗原分为不同的1、2、3……12种变异群,并与Carte氏的荚膜群相结合,形成15个血清型。为了查明我省畜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学型别,我们在荚膜抗原分群的基础上,对从416株中选出的有代表性的171株菌,采用Namioka和Murata氏叙述过的分型法,进行了菌体抗原的血清学鉴定。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三聚体自转运蛋白(TAAs)的免疫保护效果,在对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 CQ2株假定TAAs编码基因Pm1g0001的黏附基序分析基础上,对其黏附基序进行PCR扩增,并与质粒p ET-32a(+)连接,将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纯化后与佐剂混合免疫小鼠,三免后收集小鼠血清检测抗体效价,并用Pm CQ2菌液进行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Pm1g0001的黏附基序具有TAAs的典型结构,重组蛋白r Pm1g0001免疫小鼠后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抗体,对Pm CQ2的保护率达60%,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提示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三聚体自转运蛋白可以作为研究新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靶标。  相似文献   

18.
1987年6月间,辽宁省某猪场猪群在转群时两次爆发了以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综合分析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病原分离鉴定等,确诊为A型多杀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 该场是大型机械化养猪场,猪群按年龄不同分群分栋饲养,定期转群。1987年6月间,两批断乳后仔猪转群时,正值气温偏高,加之抓捕、称重、运输及并群撕咬等一系列应激因素刺激,于转群后开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宁安市某养鹅户饲养鹅 2 5 6只 ,饲养至 41日龄时开始发病 ,3d内死亡 47只 ,死亡率为 18.4% ,经实验室诊断为幼鹅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萎靡 ,羽毛蓬松 ,闭目嗜睡 ,常缩颈蹲伏于地 ,食欲废绝 ;口、鼻流粘液 ,呼吸困难 ;下痢、排灰绿色稀便并混有粘液 ;症状出现后 1— 3d抽搐死亡。剖检变化 气管粘膜充血、条状出血 ;肺暗红色 ,有粟粒大出血点 ;心内、外膜有针尖大至粟粒大出血点 ;肝、脾肿胀 ;肾充血、出血 ;胃、肠粘膜充血和出血 ,有大量粘液 ;肠道呈出血性炎症病变。实验室检验 镜检 :取肝、心血病料抹片 ,革…  相似文献   

20.
1986年3月,我们在西安市兽医院工作期间遇到了以呕吐、腹泻、发热、发病急、死亡率较高为特征的猫病。经实验室综合诊断为猫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西安地区526例猫的病例调查表明:本病冬未至春季多发,12~4月份的发病率占全年的58.4%以上,其中尤以3月份的发病率最高,达11.9%;各种年龄、性别的猫都有发生,但以幼龄猫多发,发病率达73.2%,成年猫占26.8%。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