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复齿鼯鼠粪便中分离的贾第虫滋养体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进行卵囊收集,然后提取虫卵的DNA,采用巢式PCR对贾第虫的β-giardin和tpi基因位点进行扩增、测序,建立了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3株贾第虫分离株,其中HNSMX03分离株为新亚型,被命名为B15,HNSMX20分离株为蓝氏贾第虫的B14亚型和E型混合感染。HNSMX49分离株为蓝氏贾第虫A型。本研究是我国首次报道复齿鼯鼠感染贾第虫,新基因亚型B15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野生啮齿类动物的流行病学提供了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调查中国西藏自治区藏羚羊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情况并掌握其集聚体分布,基于十二指肠贾第虫的bg基因位点,采用巢式PCR法共检测了305份西藏不同地区的藏羚羊粪便DNA样本,总感染率为0.7%(2/305)。此外,发现西藏藏羚羊贾第虫感染率与性别没有相关性。遗传分析表明西藏藏羚羊感染的十二指肠贾第虫集聚体为集聚体E。虽然西藏地区藏羚羊的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率低于国内大部分地区,但仍是该地区人类感染贾第虫的潜在传染源,本研究为我国藏羚羊及其他宿主的十二指肠贾第虫防治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广东首株犬源贾第虫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犬粪便中的贾第虫包囊,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并以小亚基核糖体RNA(16SrRNA)基因和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作为遗传标记,采用PCR方法对其进行了扩增、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并用DNAStar软件建立系统进化树,以确定该贾第虫的基因型。结果显示,显微镜观察的结果与所报道的蓝氏贾第虫的形态一致;PCR扩增产物经10g/L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出现299和432bp的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16S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犬源贾第虫的基因型为A型,对gdh基因序列的进一步分析显示该基因型为A1亚型。结果表明本次分离的犬源贾第虫属于蓝氏贾第虫人兽共患的基因型。关键词:犬;蓝氏贾第虫;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四川省骆驼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采用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测了成都动物园和雅安市碧峰峡野生动物园共6匹成年骆驼的新鲜粪便,通过巢式PCR扩增了阳性分离株的18SrRNA位点基因,并采用MLST方法测定了该分离株在MS1、MS2、MS3和MS16基因位点单元型;同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鉴定了感染的隐孢子虫虫种及亚型类别。结果显示,2匹骆驼(CDBC01、SCBCO2)感染了隐孢子虫,18SrRNA序列与安氏隐孢子虫人源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KF271478)的相似率均为100%;经MLST分析,该2株亚型分别为A6、A5、A2、A1和A4、A4、A4、A1,与先前在骆驼与牛上的报道一致。本试验首次在四川省骆驼体内发现安氏隐孢子虫,并确定为2种隐孢子虫亚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犬源环孢子虫的PCR检测方法,根据该环孢子虫18SrDNA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阳性参照摸索出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对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PCR检测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犬源环孢子虫18SrDNA中379bp的片段,与牛源环孢子虫、柔嫩艾美耳球虫、人隐孢子虫、蓝氏贾第虫、刚第弓形虫、毛首线虫、大片吸虫、犬弓首蛔虫等8种虫体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测到84fg的阳性参照DNA,检测的157份临床样品中8份为阳性,比传统镜检方法多出3份。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犬环孢子虫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东省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漂浮法对广东省部分地区10个奶牛场共1 440份乳牛粪便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测,之后对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进行PCR鉴定。镜检结果显示:10个奶牛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7.64%(686/1 440),共检测出9类肠道寄生虫即球虫、十二指肠贾第虫、隐孢子虫、阿米巴原虫、圆线虫、鞭虫、贝氏莫尼茨绦虫、吸虫和纤毛虫,其中优势感染种类为球虫与阿米巴原虫,感染率分别为24.86%和24.65%;另外,不同年龄段乳牛寄生虫感染率及感染种类均有差异,断奶后犊牛感染率最高(62.29%),犊牛感染的寄生虫优势种类为球虫而育成牛和成年牛为阿米巴原虫。PCR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38%、2.20%和8.19%。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部分地区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比较普遍,同时也存在人兽共患病原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微孢子虫的感染,因此应加强该地区奶牛的饲养管理和肠道寄生虫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甘肃省部分地区藏羊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共采集甘肃玛曲县和碌曲县2个地区177份新鲜粪便样本,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测,然后对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出8种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4.35%(167/177)。阿米巴原虫和艾美耳球虫为优势虫种,感染率分别为35.59%(63/177)和84.75%(150/177),其他肠道寄生虫如:毛尾线虫(鞭虫)、圆线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78%(12/177)、22.60%(40/177)和4.52%(8/177)。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和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69%(3/177)和0.56%(1/177),然而PCR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52%(8/177)、1.69%(3/177)和34.46%(61/177)。此外,混合感染现象较为严重,存在2~7种寄生虫感染情况,且玛曲县和碌曲县均以2种寄生虫混合感染最为普遍,总感染率达到38.42%(68/177),高于其他混合感染情况。本次调查研究表明,甘肃地区藏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普遍存在,藏羊的肠道寄生虫防控和饲养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蓝氏贾第虫的快速基因分型方法,选取β-贾第素(β-giardin)基因作为遗传标志,采用HRM技术对华南地区常见的猫源蓝氏贾第虫A型、F型进行基因分型。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KJ027416.1(A型)和JX 275388(F型)设计了qPCR-HRM引物BGF和BGR,通过对反应温度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HRM基因分型方法,并对其稳定性、敏感性和准确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HRM分型方法可对蓝氏贾第虫A型、F型以及混合感染情况进行检测;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均良好;当样品质量浓度低至4.27×10-4 ng/μL时,HRM检测方法依然可以分辨出基因型;其准确性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HRM基因分型方法具有快速、稳定、敏感和准确的特点,适用于猫源蓝氏贾第虫的临床检测和贾第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贵阳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隐孢子虫的感染流行情况,以骆驼、黑熊、斑马、袋鼠、猕猴、长臂猿、大象等野生动物的新鲜粪便为样品(n=84),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收集隐孢子虫的卵囊并提取D N A,以18S r R NA为目标基因靶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采用巢式PCR扩增目的基因,后经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共有13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其中骆驼7份,感染率为70.00%,感染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斑马1份,感染率为10.00%,感染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长臂猿5份,感染率为23.81%,感染虫种为微小隐孢子虫、人隐孢子虫及小鼠隐孢子虫。本次调查发现该园野生动物隐孢子虫具有较高的总体感染率(15.50%)和鉴定出4种人兽共患隐孢子虫虫种,具有较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斑马感染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阿克苏某场香猪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基因型及基因亚型分布特点,基于ITS基因位点,采用PCR法检测44份香猪粪便DNA样本,发现18份呈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40.9%(18/44),其中断奶前和断奶后仔猪的感染率分别为100%(9/9)和32.1%(9/28),成年母猪未发现感染。鉴定出5个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EbpA、EbpC、Peru8、MJ12和1个新基因型(命名为XJP-Ⅰ),种系发育分析显示5种基因型均属于组群1。对上述18份阳性样本基于微卫星(MS1、MS3、MS7)和小卫星(MS4)位点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形成了8个多位点基因型。结果显示,该场香猪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存在人兽共患基因型,具有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的肠道原虫,隐孢子虫可感染包括猪在内的多种家畜和人类,但对云南省猪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尚缺乏系统研究。为获悉云南省猪场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虫种类型,本研究采集来自于云南四个代表性猪场的129份新鲜粪样,采用巢式PCR扩增猪隐孢子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然后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和构建进化树,解析隐孢子虫的种属关系;对不同地区及动物年龄的感染率进行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有17个样本确定为隐孢子虫感染阳性,总体感染率为13.18%(17/129),其中16例为成猪隐孢子虫,1例为猪隐孢子虫;风险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率在不同地区及不同的年龄段之间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本研究首次在云南省猪体内发现猪隐孢子虫虫种,研究结果为云南省猪隐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不同醋酸地塞米松剂量和不同猪源隐孢子虫sucp株卵囊剂量建立了昆明系小鼠感染模型。结果表明,用DEX免疫抑制的感染小鼠均排出隐孢子虫卵囊,非免疫抑制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没有排出卵囊。卵囊排出高峰期平均在感染后第5~12 d,高峰期的OPG值为5.53×105~17.97×105。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都有隐孢子虫虫体寄生,其中回肠黏膜微绒毛上的虫体数量较多。合适的卵囊和DEX剂量为每只17日龄小白鼠感染10×105个猪源隐孢子虫卵囊和灌胃DEX 0.03 mg/d。  相似文献   

13.
运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收集了26份雅安市碧峰峡野生动物园不同野生动物的粪便寄生虫卵囊,提取DNA,经巢式PCR扩增β-giardin和tpi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环尾狐猴(YARTL01)和猕猴(YARM01)感染贾第虫,其中YARTL01分离株为一个新基因亚型,被命名为B11;YARM01分离株为蓝氏贾第虫B1亚型。YARTL01分离株的β-giardin基因序列与环尾狐猴分离株6LC(GenBank登录号HQ616629)的相似率为99.4%,tpi基因序列与猕猴分离株34538(GenBank登录号JX000563)的相似率为98.6%。种系发育分析显示,YARTL01在β-giardin基因位点与聚集体B处于同一分支,而在tpi基因位点,此分离株单独成一分支。YARM01的β-giardin基因序列和tpi基因序列分别与河狸分离株Be1(GenBank登录号EU014382)、猕猴分离株36395(GenBank登录号KC441076)的相似率达到100%;在进化树中,YARM01分离株在β-giardin基因位点与聚集体B处于同一分支,在tpi基因位点此分离株与聚集体B1处于同一个进化分支。本研究是首次报道四川省猴感染贾第虫,其中YARTL01分离株为一个新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14.
对来自西安地区不同奶牛场的9头腹泻病牛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并从肠道粪便中分离到隐孢子虫。用分离到的虫株接种新生健康犊牛2头。人工感染犊牛均发病并表现出比较典型的隐孢子虫病症状;对人工感染病犊做粪便卵囊再分离和病理学检查,不但重新分离到隐孢子虫,而且可见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层裸露,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肠隐窝处含有隐孢子虫,粘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肠粘膜压片染色镜检亦看到隐孢子虫。试验结果发现人工病例与自然病例所测指标相似,进一步证明西安地区犊牛腹泻是以牛隐孢子虫为主要病原的疫病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流浪猫粪便中分离的贾第虫滋养体进行基因型鉴定,提取虫体基因组DNA,以16SrRNA和β-贾第素基因为遗传标记,通过PCR扩增、克隆、测序、NCBI比对以及相关软件分析,建立系统进化树,确定了其基因型。结果显示,成功扩增出291bp的16SrRNA和511bp的β-贾第素基因片段,测定了2个基因片段的序列,并经NCBI比对以及DNAStar中MegAlign软件分析确定该株贾第虫为十二指肠贾第虫F型。本研究首次对我国猫源贾第虫进行了基因型鉴定,为猫源贾第虫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西藏地区养殖业目前仍以放牧为主,肠道寄生虫病仍是危害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西藏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通过卢戈氏碘液法、饱和蔗糖漂浮法对采自林芝、山南、日喀则地区的9种放牧家畜2256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共检测出10种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8.56%(1998/2256);优势感染种类为球虫,感染率为62.99%;而其它种类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十二指肠贾第虫为0.13%、隐孢子虫为0.75%、圆线虫为42.82%、鞭虫为5.01%、吸虫为0.71%、绦虫为2.79%、阿米巴原虫为44.81%、蛔虫为2.84%、结肠小袋纤毛虫为1.20%。2~5种寄生虫混合感染占比为52.79%,其中以2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率占比最高,高达34.40%。上述结果表明,上述西藏三个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感染普遍,同时也感染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等人兽共患原虫,因此有必要加强西藏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病防治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郑州地区犬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采自犬养殖场、郑州郊区宠物市场、实验动物房、宠物医院以及郑州郊县农村的30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用幼犬和SCID小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2.59%(8/309);犬养殖场、郑州郊县农村和实验动物房犬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56%(1/179)、10.53%(2/19)、16.67%(5/30),而宠物市场、宠物医院的被调查犬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所查到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有6份来自1~3月龄的幼犬,表明幼犬更容易感染隐孢子虫。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犬源隐孢子虫不感染SCID小鼠和2月龄非免疫抑制幼犬,但能感染免疫抑制幼犬。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的结果显示,犬源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幼犬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根据卵囊形态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将从犬分离的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犬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离鉴定江西省某猪场猪感染的弓形虫虫株并研究其多位点基因型。以江西省某猪场病死的后备母猪肺门淋巴结为材料,经触片、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弓形虫滋养体;将该阳性病料腹腔接种BALB/c小鼠,经连续传代分离得到弓形虫虫株(命名为TgPJX13),用基于B1基因的半巢式PCR方法对该分离虫株进行鉴定,得到弓形虫的特异条带。测序表明,TgPJX13株扩增片段序列与NCBI中的弓形虫B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用PCR-RFLP方法在11个基因位点(其中SAG1、SAG2、SAG3、5′+3′SAG2、BTUB、GRA6、c22-8、c29-2、L358和PK1为核基因位点,Apico为顶质体基因位点)对TgPJX13虫株进行基因型鉴定,确定该虫株的基因型为ToxoDB#9。弓形虫TgPJX13株的成功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其毒力及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省家畜肉孢子虫调查中,发现当地山羊、猪各有2种肉孢子虫感染,即山羊犬肉孢子虫(Sarcocystis capracanis)、家山羊犬肉孢子虫(S.hircicanis)、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米氏肉孢子虫(S.miescheriana)。描述了各虫种的形态,并通过实验感染研究了各虫种的终末宿主。  相似文献   

20.
为调查陕西省鸡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希塞氏糖溶液漂浮法,对陕西省6个地区的18个养鸡场共336份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卵/卵囊进行了检测。初步鉴定了这些地区鸡的粪便中存在艾美耳球虫卵囊、隐孢子虫卵囊、鸡异刺线虫卵和鸡蛔虫卵,其感染率分别为44.94%、0.89%、25.30%和1.19%。为鉴定隐孢子虫种别,以基于18SrRNA基因的巢式PCR对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发现,3份样本中所发现的隐孢子虫均为贝氏隐孢子虫。本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这6个地区鸡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尤以球虫和异刺线虫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