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畜解剖学对于动脉和管状器官的研究,当前在国内一般采用注射色素和管腔铸型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对小动物和大家畜器官内细小管腔效果一般不理想。为此我们采用X线造影技术对家兔心血管系统和支气管进行了试验,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究猪支气管、肺动脉的分支及伴行特点,为诊断和治疗呼吸道、心肺疾病提供形态学基础。通过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铸型技术,对30个猪肺脏进行支气管、肺动脉单独和联合灌注。结果显示,猪支气管树整体呈倒"Y"型,右肺支气管树由右尖叶支气管、心叶支气管、副叶支气管和右隔叶支气管及其分支构成;左肺支气管树由左尖叶支气管和左隔叶支气管及其分支构成。左、右肺动脉分支与支气管各段分支相对应。结果表明,猪支气管分支与肺脏分叶相对应,肺动脉分支与支气管分支紧密伴行,右肺的通气和供血系统强于左肺。  相似文献   

3.
运用血管铸型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绵羊肺实质内微血管的构筑特征进行了观察,旨在揭示绵羊肺泡毛细血管的分布特征,为哺乳动物肺微血管的研究积累资料,并为牦牛肺微血管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观察结果显示,低倍镜下,在截面上可见肺实质内的微血管网均呈大小不等的蜂窝状结构,肺泡囊和肺泡的轮廓清晰可见;高倍镜下肺泡毛细血管网呈网络状,视野内大部分肺泡毛细血管网伸展良好。经与文献中有关动物肺泡毛细血管的研究结果相比较,本试验中绵羊肺泡毛细血管的构筑特征与新生牦牛、双峰驼相近,而与人、犬、猴、兔、鼠等动物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成年牦牛肺支气管动脉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探索支气管动脉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结构。支气管动脉分布于支气管、胸膜、淋巴结、小叶间隔、肺动脉与肺静脉外膜、迷走神经鞘膜及气管腺周围,其中膜厚度占外径百分率MT(%)的均值为(33.30±11.03)%。肺外支气管动脉内皮下层无纵行平滑肌束,但进入支气管壁后其内弹性膜分叉并包绕纵行平滑肌束;中膜平滑肌结构较致密,外膜中含纵向螺旋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小支气管黏膜固有层中含有大量的支气管小动脉,数量可达(120±51)条/mm2。虽然黏膜固有层与外膜中的支气管动脉管径相差较大,但中膜平滑肌的厚度却很相近。可见,成年牦牛肺内支气管动脉管壁中的平滑肌含量非常丰富,是一种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结构,表明低氧对牦牛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光镜观察及形态学测量方法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海拔4 000 m左右)及甘肃省兰州地区各5只藏獒肺的组织结构和肺动脉血管壁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藏獒肺胸膜较厚,其中富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支气管、细支气管管壁较厚,固有层与外膜有较多弹性纤维;肺呼吸部肺泡管的数量多,每支呼吸性细支气管分出多条肺泡管,肺泡管宽大;许多肺泡常呈现萎陷的小囊,分布在肺泡管周围;肺泡隔内毛细血管丰富,并呈扩张状态,管腔内红细胞数量较多.动脉血管壁测量结果显示,不同海拔地区藏獒肺小动脉中膜肌层厚度与血管外径的百分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于牦牛和驼马.  相似文献   

6.
在10例架子猪尸体的肺的浆膜下和肺实质内分点注射普鲁士蓝氯仿溶液,观察了猪肺各叶的集合淋巴管和所注入的局部淋巴结。结果是:左肺的集合淋巴管在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部注入气管支气管左淋巴结;多数猪膈叶前部还注入气管支气管中淋巴结;膈叶后部注入腹腔淋巴结。右肺的集合淋巴管在尖叶、心叶、多数猪膈叶的前部注入气管支气管前淋巴结;个别猪尖叶、多数猪心叶、膈叶前部注入气管支气管右淋巴结;多数猪膈叶前部和副叶注入气管支气管中淋巴结,膈叶后部注入腹腔淋巴结。发现2例猪有肺韧带淋巴结,接受膈叶后部淋巴,还观察到膈叶前部和多数猪副叶的集合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左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猪肺线虫病是猪的一种主要线虫疾病,其病原体特别是野猪后圆线虫遍布于全国各地,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尤其对仔猪危害更为严重。以往对猪肺线虫形态的研究仅限于肉眼及光镜观察,尚未见猪肺线虫的体表形态及其对支气管损伤的扫描电镜观察报道,有关受侵肺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研究也不多。为了进一步探讨猪肺线虫的微细结构及其致病机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特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988年12月,笔者在长春市肉联厂观察了836例屠宰猪的肺脏,采集肺线虫寄生的部位,一部分于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  相似文献   

8.
用血管X线造影、ABS共聚树酯血管铸型、血管墨汁灌注组织切片等多种血管显示方法,观察了62例猪心室间隔的静脉构筑。室间隔前1/3~1/2区域多注入心大静脉,以须根状静脉为主;后1/2~2/3区域多注入心中静脉,以直根状静脉为主,两者之间有吻合支交通。室间隔内微静脉汇聚形状似萝卜根样。室间隔存在丰富的心最小静脉,主要位于室间隔的右侧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学、墨汁灌注组织切片方法,观察14~18日龄大白鼠在体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心肌微血管的变化规律。结果,结扎动脉以下区域心肌出现明显的缺血损伤及修复的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可分为血管缺乏期、血管增生期和血管稀疏期3个阶段。与成人、成年兔和成年大白鼠相比,幼龄大白鼠不成熟心肌对缺血损伤的修复较快。  相似文献   

10.
笔者1988年3月在长沙市郊某猪场应诊时,碰到一窝哺乳仔猪中患本病的病例,并利用x线透视法对疑似病猪进行了检查。患猪系湖南白猪Ⅱ系母猪所生的第2胎,3月3日出生,活产9头,外观发育正常。14~16日先后突然死亡5头。临床症状除心跳较快、呼吸困难外,其他未见明显变化。病理剖检变化 对4例不同时间死亡的病猪剖检,其病理所见:除有共同的尸僵完全,皮肤苍白,胃、肠道轻度充血,肠管充满气体,肠系膜淋巴结有不同程度肿大,切片多汁有轻度炎症,肝肿大外,其中有2头病猪肺野内见有多发性支气管气囊肿和肺囊肿。支气管气囊肿主要表现在肺的尖叶、心叶背段和前段,症见为有许多大小不  相似文献   

11.
对甘肃省河西地区102例猪的肺和支气管淋巴结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生前虽难以确定特征症状、但宰后可见一定的大体变化。组织上首次在国内发现了无机尘肺的病理改变。其病变可分为局灶型与弥漫型两型。前者呈星散状分布,多位于细支气管和肺泡隔局部,其特征是在粉尘灶或尘细胞积聚处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附近的肺结构也有一些形态改变。后者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支气管周炎,几乎所有的支气管树都受到侵害。管周结缔组织增生和粉尘沉着。在严重病例,结缔组织可长入肺泡隔和小叶间。弥漫性生肺是局灶性尘肺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发生于浮尘含量很高的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县。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牦牛子宫及卵巢动脉的结构特点及供血特征,本文利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血管铸型技术,对20例未发情的健康成年牦牛子宫及卵巢动脉进行离体铸型标本制作和观察。结果发现,牦牛的子宫动脉非常丰富,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上行支在子宫角部发出卵巢支和输卵管支,与卵巢动脉吻合;下行支主要向子宫体和子宫颈供血,并且两侧子宫动脉下行支有吻合现象;卵巢动脉分支包括卵巢支,子宫支,输卵管支;卵巢支呈高度盘曲的螺旋状,尤其在近卵巢门端呈拳头状或球紧密盘绕。上述结果表明,牦牛具有丰富发达的子宫动脉,可能是为了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形态学特点。牦牛的卵巢动脉呈高度盘曲的螺旋状可能是为了维持血压的稳定,保证了性腺在动物生殖过程中供血的稳定性及优势卵泡的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3.
对高原兔肺、肾、肝、卵巢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 ,肺实质由气体导管部和呼吸部组成 ,导管部中主要见到的是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偶见小支气管 ,肺泡隔内毛细血管丰富 ,呈扩张状态 ,管腔内红细胞数量较多。肾内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在数量上无明显差别 ,均较少 ,而位于皮质中层的肾单位较多 ,髓放线发达。肝间质组织少 ,肝小叶分界不清。卵巢中闭锁卵泡多 ,并有大量间质腺。  相似文献   

14.
宠物犬犬瘟热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未治愈的8例犬瘟热病犬的肺、肝、脾、脑等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然后对切片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肝细胞以及胆管上皮细胞中发现细胞浆包涵体,胃腺上皮细胞肿胀坏死,部分胞浆溶解呈空泡状,在少数腺上皮细胞内可见细胞浆包涵体,黏膜上皮细胞肿胀、脱落,杯状细胞增多,肺泡壁结构几乎消失,少数变性的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周围的毛细血管中有微血栓形成,脊髓灰质中神经细胞肿胀,染色质溶解,神经细胞周围水肿,脾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淋巴小结不明显,有明显的萎缩,淋巴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5.
替米考星肺靶向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了替米考星肺靶向微球,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验证了该替米考星明胶微球在兔体内的肺靶向性。结果显示,替米考星明胶微球性质稳定、分散良好,且带有正电荷,平均粒径为11.20μm,粒径5.0~25.0μm的微球占总数的95.65%;载药量为39.83%,包封率为70.47%;形态圆整;体外释药半衰期(T50)为5.99 h,约在35 min时有突释效应,随后缓慢释放。替米考星明胶微球对肺的靶向效率较心脏、肌肉、肝和肾分别提高了5.05、3.04、4.60、3.47倍;肺、心脏、肌肉、肝和肾的相对摄取率分别为8.48%、1.72%、2.79%、1.85%和2.44%;肺、心脏、肌肉、肝和肾的峰浓度比分别为2.19、0.41、0.64、0.75和0.84。表明用优化的制备工艺制得的替米考星明胶微球有良好的肺靶向性,同时可以减轻替米考星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血管墨汁灌注组织切片方法及组织学切片染色方法,观察42只2~20日龄Wistar大鼠幼鼠心室壁内的微血管构筑及发育特征。幼鼠心肌血液主要来源于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在心壁内仍然存在一些与心腔直接交通的管道,如肉柱间隙、心肌窦样管、心最小静脉等。左室壁的肉柱间隙多而深,可达心肌中层;心肌窦样管形态不一,大小不等,与各类微血管均有吻合,部分直接与心腔相通;心最小静脉由毛细血管或微静脉汇聚形成,直接开口于心腔或注入肉柱间隙,此外还观察到心内膜下层部分区域存在较薄的、微血管稀疏的透亮区,表明心腔血液可通过与心腔交通的管道直接供血,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心腔直接供血的管道亦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为对猪场中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和发病情况进行有效地病原学监测,本研究筛选国内外最常用且引用率最高的靶向16S rRNA基因的引物对作为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制定临床猪肺组织样品、鼻拭子样品和肺泡灌洗液样品的标准化采集与处理方法,比较菌液样品、肺组织样品、鼻拭子样品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不同样品的不同DNA提取方法,验证PCR检测方法适用的临床样本范围。结果表明,对于菌液样品和鼻拭子样品可选用经济快速的水煮法,对于肺组织样品和肺泡灌洗液样品使用高效的试剂盒提取法。本研究表明,使用靶向16S rRNA基因的引物对进行PCR检测,可满足临床上对猪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检测内蒙古地区是否存在梅迪-维斯纳病(Maedi-Visna dieas,eMVD),本试验以内蒙古呼浩特市周边某屠宰场采集的12份绵羊病肺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病理学、巢式PCR和测序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肺脏发生纤维化,并且肺泡腔内Ⅱ型肺泡上皮增生以及间质增宽,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周围可见较多的淋巴滤泡增生;巢式PCR结果显示:病肺组织中有梅迪-维斯纳病毒(Maedi-Visna viru,sMVV)G ag基因序列的特异性扩增,且与小反刍兽疫、绵羊肺腺瘤病毒以及支原体均无交叉反应。以上结果表明,内蒙古存在MVD。  相似文献   

19.
用普通光镜和电镜观察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白银工业污染区绵羊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态观察表明,该地区绵羊有明显的中毒变化,特征为牙的损伤,皮下水肿,全身小动脉壁的玻璃样变,肺漫性肺泡隔炎、支气管与血管周围炎及片状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中毒性肾病、近曲小管上皮内核内包涵体及亚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的超微结构变化是肺I型上皮的变灶和坏死、Ⅱ型上皮增生及肺泡隔胶原形成,肝细胞线粒体变性和肿胀、滑面内质网增生及过氧化物体增多,肾小管上皮内细胞器变性。元素分析发现,中毒羊心、肝、脾、肺、肾、肋骨、四肢骨、牙齿、全血及被毛铅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羊(P<0.05或P<0.01),肝、肾、肺及毛镉含量亦高于正常(P<0.01),主要脏器铅、镉含量达到或超过动物铅、镉中毒的诊断指标。因此认为,白银工业污染引起了绵羊铅、铅镉联合中毒。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山羊支气管肺炎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表现,将10只山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对照组各5只,试验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菌(4×10^8CFU/mL)人工诱发山羊的支气管肺炎,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PBS;观察接种前、后各组山羊的临床症状、体温及全血白细胞数等指标,并同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第1、3、5天对胸部进行CT扫描,比较两组影像学差异,观察山羊肺部病理解剖学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前后体温、全血白细胞数差异显著;对照组CT影像接种前后未见异常;试验组影像多见两侧肺叶中下部呈现大小不等的片状或结节状的类似软组织密度影,边缘不清,肺纹理紊乱且模糊,支气管壁增粗,支气管扩张,呈"树芽征"及"轨道征"。结果表明,经气管内接种巴氏杆菌能够成功诱发支气管肺炎,CT影像与山羊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对山羊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有利于鉴别,应成为其较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