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解河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株的变异特性,本试验从河南省信阳市某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病猪场采集的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PRRSV,并命名为HNxy,该毒株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全基因组进化分析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HNxy株与中国高致病性毒株位于同一分支;与欧洲型毒株Lelystad-virus同源性最低,仅为60.0%;与美洲型经典毒株VR-2332的同源性为89.2%;与中国高致病性毒株JXwn06、JXA1和HUN4的同源性分别为98.4%、98.3%和98.4%;HNxy与JXA1-P80同源性最高,为98.7%;与NADC30和NADC30-like毒株HENAN-HEB、JL580、CHsx1401同源性分别为84.6%、84.7%、87.3%和83.6%。NSP2序列比对结果显示,HNxy在高变区存在30个不连续氨基酸的缺失。GP5序列比对结果显示,HNxy在GP5抗原表位上有氨基酸的突变,结果表明,HNxy属于美洲型高致病性毒株疫苗株,且在抗原表位上有一定程度的突变。  相似文献   

2.
用RT-PCR方法对分离自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部分猪场的50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株和3个疫苗毒株的GP5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并与国内外的代表性毒株进行了序列比对。结果表明,2004-2010年检测的PRRSV毒株均属于美洲型,大部分毒株属于亚群1,各毒株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1.6%~100%和72.1%~99.5%之间,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亚群1毒株与我国最早分离到的美洲型毒株CH-1a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4.5%~95.7%和78.6%~95.0%,与疫苗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8.1%~99.2%和85.4%~99.0%。糖基化位点以及抗原表位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从湖南湘潭某发病猪场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可使Marc-145细胞产生CPE,应用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检测试剂盒从感染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并将该分离毒株命名为HN/XT/07。采用RT-PCR方法扩增该分离毒株的Nsp2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发现在2932~3031 bp之间不连续缺失了87个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分离毒Nsp2基因与PRRSV经典毒株Ch-1a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5.5%,氨基酸同源性为80.1%;与2006~2007年流行的PRRSV高致病性变异毒株NX和SD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3%~96.4%,氨基酸同源性为90.9%~95.6%。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两个时间段内,作者从我国西北地区的15个猪场分离出32个病原样品,通过基因分子检测和测序分析以确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感染和PRRSV的基因型。结果显示,PRRSV阳性检出率为35.9%,2007-2008年和2009-2010年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6.5%和29.3%。依据GP5完整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所做的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所有的32株PRRSV田间流行株的基因型都属于北美洲型,且属于高致病性的PRRSV亚型。分离自新疆的毒株形成一个相对密切的基因分支,与以BJ0706株为代表的分子进化中间型的其他分离株也有较为密切的进化关系。此外,通过比较2007-2008年和2009-2010年分离自同一养猪场的毒株,发现16个分离株中15株表现相同的氨基酸突变,即V29→A29和N34→S34。调查结果表明,自2007年到2010年间PRRSV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其他地区相继出现,而且显示一定的地域特征。同时,2009年之后的分离株在GP5基因上出现新的氨基酸突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对2008-2011年间来自广西各地的部分PRRSV阳性病料进行Nsp2基因的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49个毒株均为美洲型,其中46株具有高致病性变异毒株的序列特征,即其Nsp2蛋白缺失第481位和第533~561位aa,其余3株不具有上述缺失,属于PRRSV传统毒株。广西区49个毒株Nsp2基因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介于84.8%~99.7%,与VR-2332、CH-1a、HB-1及JXA1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0.5%~83.7%、89.7%~92.6%、92.4%~96.3%、92.8%~99.3%,而与LV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51.0%~53.9%。基于Nsp2基因核苷酸序列所绘制的遗传进化树,可将所有美洲型PRRSV毒株分为4个亚群,广西区的49个毒株有3株分布在以HB-1株为代表的Ⅲ亚群,46株分布在以JXA1株为代表的Ⅳ亚群。表明,当前广西区PRRSV流行毒株均为美洲型毒株,并且以Ⅳ亚群为优势基因亚群,各毒株间的Nsp2基因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分子遗传进化情况,对2004-2010年间广西的PRRSV阳性病料进行了ORF5、ORF7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毒株均属于美洲型毒株,其ORF5基因间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9.6%~99.5%,与VR-2332、Ch-1a、JXA1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6%~91%、89.6%~95.5%和93%~99%,而与LV的同源性为54.7%~56.7%;ORF7基因间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1%~99.2%,与VR-2332、Ch-1a、JXA1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1%~96%、91.9%~96%和89.5%~99.2%,而与LV的同源性为55.6%~58.1%。基于ORF5和ORF7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的遗传进化树,可将所有PRRSV分离株分为4个亚群,广西地区的毒株分布在以CH-1a为代表的Ⅱ亚群、以HB-1为代表的Ⅲ亚群和以JXA1为代表的Ⅳ亚群,以Ⅳ亚群为主。表明当前广西PRRSV流行毒株以美洲型Ⅳ亚群为优势基因亚群,并且各毒株间的ORF5和ORF7基因序列存在一定差异,但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四川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情况及分子特征,本研究选用2012—2014年四川省不同地区采集并诊断为PRRSV阳性的病料,以Marc 14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蚀斑纯化,病毒基因扩增、测序后与NCBI现有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等方法研究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共成功分离到10株PRRSV,分析证明所有分离毒株均是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株,序列比对显示,其中SC2012、SC2012-2株Nsp2部分基因与众多HP-PRRSV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1%~97%之间,与经典毒株CH-1a株同源性为72.9%,与所有BLAST毒株相比存在新缺失位点,与CH-1a、BJ-4株相比,在Nsp2蛋白485 aa~498 aa处存在14个连续氨基酸缺失,其他8株均含30个不连续氨基酸缺失。氨基酸同源性比对显示,SC2012、SC2012-2株高变区与国内分离株同源性介于61.5%~97.2%之间。通过TCID50法测得SC2012、SCSN2012-1、SCSN2012-2、SCCD2012、SCLS2012、SCMY2012、SCBZ2012、SCXC2012、SCXJ2012和SC2012-2病毒毒价分别为10~(-5.41)/m L、10~(-6.5)/m L、10~(-7.29)/m L、10~(-6.41)/m L、10~(-5.5)/m L、10~(-7.67)/m L、10~(-6.29)/m L、10~(-6.8)/m L、10~(-7.41)/m L和10~(-6)/m L。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离的SC2012、SC2012-2株是新变异毒株,为四川省PRRSV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HN-HW分离株全长基因组的17个片段。拼接后发现该毒株基因组全长为15 334nt(包括poly A尾巴),与国内外14株美洲型PRRSV分离株全序列相似性介于85.3%~99.4%之间,而与欧洲型PRRSV Lelystad Virus(M96262)和SD01-08(DQ489331)分离株全序列相似性仅为59.7%和59.9%。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包括189nt的5′UTR,14 981nt的蛋白编码区和150nt的3′UTR及14nt的poly(A)尾巴。同美洲标准株ATCC VR-2332相比,Nsp2存在30个氨基酸的缺失。本研究结果补充了PRRSV毒株的基因组信息数据,为深入研究该毒株的遗传与变异及其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严重影响全球养猪业的传染病,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重要措施,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容易发生变异从而降低了免疫预防的效果。本研究从免疫了高致病性PRRS疫苗的发病猪场,分离出2株PRRSV毒株,并测定了其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命名为:PRRSV/pig/CHN/JTS/201606和PRRSV/pig/CHN/TG/201711。为了探讨临床中分离得到的这2株PRRSV毒株与该场所使用疫苗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全基因序列的遗传变异和重组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毒株都以PRRSV-pig-CHN-TJ-200-610(EU860248.1)疫苗毒株为骨架,其中PRRSV/pig/CHN/JTS/201606毒株在ORF1a蛋白的1429-1522 aa区域存在独特的94 aa的缺失,PRRSV/pig/CHN/TG/201711毒株在1013-1132aa区域存在120 aa的缺失。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PRRSV疫苗株基因组中核苷酸的突变和缺失产生的新毒株是造成猪场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2006~2008年采自安徽省的高致病性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病料中扩增得到7株PRRSV ORF5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抗原位点预测.结果表明,安徽省的地方PRRSV流行毒株与VR-2332、CH-1a、JXA1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5.1%~86.1%、90.5%~92.5%、96.5%~98.5%;安徽省地方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较高,介于97.O%~98.5%之间.与2006年以前获得的毒株相比,安徽省流行毒株与JXA1、TZ、CXN-1等高致病性毒株具有相同的氨基酸突变位点(G9→C9、S16→F16、S35→N35、V94→A94、V185→A185),这些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可能导致PRRSV毒力增强.对GP5蛋白表面抗原位点的预测发现,安徽省地方分离株与JXA1株存在6个主要抗原位点;与VR-2332、CH-1a毒株相比,由于抗原表位氨基酸位点的突变(A27→V27,L39→139,V185→A185,I189→L189)导致了抗原位点抗原性发生了变化.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安徽省地方流行毒株与JXA1、TZ等毒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断2006~2008年安徽省流行的PRRSV毒株由同一毒株演化而来,且变异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11.
应用RT PCR方法扩增出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的核衣壳蛋白基因 (N基因 ) ,并将其克隆到 pET 32a载体 ,构建了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ETN。将 pETN重组质粒转化BL2 1(DE3)宿主菌后 ,对插入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 ,插入片段序列与PRRSV美洲型ATCCVR2 332株的ORF7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 99.9% ,与分离毒株的同源性达 99.0 %。  相似文献   

12.
以含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VR-2332株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的质粒pVR2332为模板,通过融合PCR方法扩增GP5蛋白第34、51位天冬酰胺糖基化位点缺失的突变序列,替换pVR2332质粒中编码GP5蛋白的DNA片段,分别获得重组质粒pVR-N34A、pVR-N51A。在体外转录后转染BHK-21细胞,转染后第48小时收集细胞接种Marc-145细胞,进行突变病毒的拯救。然后通过RT-PCR扩增拯救病毒GP5蛋白的编码序列,序列分析显示构建正确。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拯救病毒能够正常表达GP5蛋白。同时,中和试验结果初步表明GP5糖基化位点缺失影响PRRSV与中和抗体的反应。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不同糖基化位点缺失突变株的获得将为进一步揭示GP5蛋白糖基化与诱发机体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Jiangxi株和CH-la株的ORF5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送检的18份PRRS阳性分离毒株进行RT-PCR扩增,获得约750 bp的DNA片段,将其分别克隆入pMD18-T栽体中,进行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分析所测序列,并与ATCC VR-2332,BJ-4,RespPRRS MLV等毒株的ORF5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其核苷酸同源性为85.4%/~89.0%,与CH-la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0%~98.2%,与欧洲代表株I,V的核苷酸同源性为55.9%~56.6%.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发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PRRSV属于美洲型,与CH-la遗传关系较近,归属同一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14.
参考已发表的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覆盖完整ORF5基因区段的引物,克隆了PRRSV NX/HY株的ORF5基因(登录号为EU600287),并进行了序列比较.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栽体pGEX-6P-1中,构建了融合表达质粒pGEX-6P-1-5并转化BL21,对表达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NX/HY分离株ORF5基因与PRRSV JX1、CH-la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5.2%,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5%和92.5%;层析扫描分析显示,目的蛋白的含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GP5蛋白的表达为建立相应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10年首次从缅甸某发病猪场采集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病料中分离到一株PRRSV,命名为PRRSV Myanmar株。应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出Myanmar株的各基因片段,并将扩增产物分别连接到pEASY-T3载体并进行测序。序列测定结果表明,Myanmar株基因组全长15 411bp(不包括PolyA尾),包含10个开放阅读框,5′UTR长189nt,3′UTR长151nt。全基因序列与经典PRRSV VR2332株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9.3%,与高致病性PRRSV NVDC-JXA1株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为89.5%。在非结构蛋白Nsp2区域并未出现特征性的30个氨基酸的缺失,而与欧洲型标准毒株(LV)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为54.6%。上述结果说明Myanmar株在基因型上属于经典美洲型。同时,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Myanmar株与PRRSV 01NP1.2株、RespMLV株、BJ-4株及PL97-1株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分离株的遗传变异特点,从福建省某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采集病料并分离病原,采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基因测序等方法将其鉴定为HP-PRRSV,命名为FZ16A株。对FZ16A株ORF5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将分离毒株接种PRRSV抗原、抗体双阴性的60日龄仔猪,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及其病理切片等指标初步探讨分离毒株的致病性。结果,FZ16A株是北美(NA)基因型高致病性PRRSV(HP-PRRSV)变异株。同源性分析显示,FZ16A株ORF5基因与北美株VR-2332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87.9%(85.1%),与JXA1的相似性为98.8%(97%),与欧洲典型菌株Lelystad病毒的相似性为63.3%(56.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FZ16A属于NA基因型,与其他高致病性PRRSV毒株具有相同的亚型。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与VR-2332株相比,FZ16A在信号肽、跨膜区(TM)、初级中和表位(PNE)、非中性表位和N-糖基化位点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抗原性分析显示,FZ16A ORF5基因产物与JXA1具有相似的抗原性,抗原表位主要位于aa32-37,aa50-55,aa127-133,aa136-142,aa147-156,aa159-171,aa174-185和aa193-198区域。致病性分析表明,该分离毒株感染猪后能引起体温升高、咳嗽、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但并未引起试验动物死亡。剖检结果显示,FZ16A分离株能引起试验动物肺部组织实变,淋巴结肿大。肺脏病理切片可见FZ16A感染组动物有明显的间质增生性肺炎,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厚等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FZ16A株是新的变异毒株,丰富了该地区的PRRSV基因数据库,并为该地区PRRS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控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影响世界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病原,GP5蛋白是病毒编码的重要免疫保护蛋白。目前,虽然PRRSV抗体检测方法较多,但尚无商品化的GP5蛋白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本研究根据高致病性PRRSV BB0907毒株GP5基因特性,删除了GP5基因跨膜区,并将剩余基因片段优化为大肠杆菌偏嗜性,构建了高效表达的GP5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制备获得GP5重组蛋白。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PRRSV GP5蛋白间接ELISA(GP5-ELISA)抗体检测方法,其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0μg/m 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口蹄疫病毒(FMDV)、脑心肌炎病毒(EMCV)和副猪嗜血杆菌(HPS)等病原抗体均无交叉反应。相对于IDEXX公司PRRSV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本研究建立的间接GP5-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69%和92.86%,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1.11%。用本研究建立的间接GP5-ELISA对360份临床猪血清的PRRSV抗体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为74.44%。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分离株的遗传变异特点,从福建省某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采集病料并分离病原,采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基因测序等方法将其鉴定为HP-PRRSV,命名为FZ16A株。对FZ16A株ORF5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将分离毒株接种PRRSV抗原、抗体双阴性的60日龄仔猪,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及其病理切片等指标初步探讨分离毒株的致病性。结果,FZ16A株是北美(NA)基因型高致病性PRRSV(HP-PRRSV)变异株。同源性分析显示,FZ16A株ORF5基因与北美株VR-2332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87.9%(85.1%),与JXA1的相似性为98.8%(97%),与欧洲典型菌株Lelystad病毒的相似性为63.3%(56.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FZ16A属于NA基因型,与其他高致病性PRRSV毒株具有相同的亚型。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与VR-2332株相比,FZ16A在信号肽、跨膜区(TM)、初级中和表位(PNE)、非中性表位和N-糖基化位点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抗原性分析显示,FZ16A ORF5基因产物与JXA1具有相似的抗原性,抗原表位主要位于aa32-37、aa50-55、aa127-133、 aa136-142、aa147-156、aa159-171、aa174-185和aa193-198区域。致病性分析表明,该分离毒株感染猪后能引起体温升高、咳嗽、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但并未引起试验动物死亡。剖检结果显示,FZ16A分离株能引起试验动物肺部组织实变,淋巴结肿大。肺脏病理切片可见FZ16A感染组动物有明显的间质增生性肺炎,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厚等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FZ16A株是新的变异毒株,丰富了该地区的PRRSV基因数据库,并为该地区PRRS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控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福建省某规模化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病理剖检、PCR鉴定、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证实该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株,并命名为Fujian-LY株。对其主要毒力基因TK和gE的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ujian-LY株TK基因与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5%~99.8%和98.1%~99.4%;g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6%~99.8%和95.5%~99.3%。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Fujian-LY株TK基因在2个位点发生了独特性的氨基酸突变,即第16位氨基酸由K→R和第129位氨基酸由S→G。其中,第16位氨基酸突变导致TK蛋白ATP结合结构域由-G**G*GK-转变为-G**G*GR-。gE氨基酸序列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第48位和第496位各有1个天冬氨酸(D)的插入,该插入特征为PRV变异毒株的重要标志。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Fujian-LY株与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变异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属于近年来流行的PRV变异毒株,而与PRV经典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2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影响世界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病原,GP5蛋白是病毒编码的重要免疫保护蛋白。目前,虽然PRRSV抗体检测方法较多,但尚无商品化的GP5蛋白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本研究根据高致病性PRRSV BB0907毒株GP5基因特性,删除了GP5基因跨膜区,并将剩余基因片段优化为大肠杆菌偏嗜性,构建了高效表达的GP5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制备获得GP5重组蛋白。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PRRSV GP5蛋白间接ELISA(GP5-ELISA)抗体检测方法,其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0 g/m 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口蹄疫病毒(FMDV)、脑心肌炎病毒(EMCV)和副猪嗜血杆菌(HPS)等病原抗体均无交叉反应。相对于IDEXX公司PRRSV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本研究建立的间接GP5-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69%和92.86%,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1.11%。用本研究建立的间接GP5-ELISA对360份临床猪血清的PRRSV抗体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为74.44%。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