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井冈山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①弘扬井冈山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不是孤立的和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的,两者互相映衬,烘托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一、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凸现我国古代的优秀思想中,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格言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2.
“荣辱”一词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的道德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以一种“耻感文化”的呈现与西方的“罪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等名言警句,彰显了“荣辱”的价值判断对于中国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道德文化体系中,“荣辱”一词自古以来就占据重要的地位,“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等名言警句,彰显了“荣辱”的价值判断对于中国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可塑性大,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高涨,  相似文献   

4.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对于国家民族,知荣明耻的荣辱观是决定其兴衰成败的基石,而对于每个人,荣辱观是左右其生命质量的重中之重。古语云,"无羞耻之心非人也"。中华民族遵循"宁可毁人,不可毁誉"的道德底线,用浩然正气,书写五千年华夏历史中万古留芳的道德篇章。打开厚重的历史画卷,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中华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善美的崇高而纯粹的追求。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勤劳勇敢、自强自  相似文献   

5.
一位刚上任的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在就职“讲话”中讲了自己的为官原则,最后归纳为“宁可无得,不可无德”八个字,赢得到场党员、干部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6.
<正>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与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同流合污。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下,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  相似文献   

7.
尚志发 《奋斗》2007,(5):61-61
“八旗子弟”是中国古代史最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之一。这一特定的群体或集团的兴衰荣辱,几乎使自17世纪以来至清末连绵300年的中国社会历史所有的方面。都打上了它的烙印。  相似文献   

8.
王炎  杨环 《廉政瞭望》2010,(2):16-17
酒,并非人人都喜好。数千年来,有人视酒为福浆,不可一日无酒;有人视酒为祸水,宁可终生远离。爱酒的人,对它赞美备至,把它比作“玉液”、“甘露”,称之为“太平君子”、“天禄大夫”,不可须臾离之。恶酒的人认为,酒是致疾败行、  相似文献   

9.
正在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省委老干部局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省委书记王建军"宁可虚惊一场、不可麻痹大意,宁可牛刀杀鸡、不可亡羊补牢,宁可早动干戈不出事、不可大动干戈不顶事"的指示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细致扎实地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努力把省委老干部局打造成做好"三个  相似文献   

10.
蒲永能  王犁田 《党建》2009,(3):54-56
1927年4月12日,正当国共两党携手进行的北伐革命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背信弃义,悍然发动了针对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貌似国民党“左派”的汪精卫撕下伪装,下达了分共密令,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一人漏网”的鼓噪下,大批共产党人倒在了血泊中。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有可能做错事,有的知错就改,且能从中汲取教训;有的却坚持错误,刚愎自用,千方百计给自己的错误找理由,最终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事后曹操”就属此类。曹操做事时,曾多次在事前考虑不周,事后明知不对,却毫无悔意。在朋友吕伯奢家误杀了吕的全家却还厚着脸皮,不肯认错,说什么“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中了周瑜的反间计,错杀蔡瑁、张允二将,却昧心地说蔡、张勾结东吴;因妒杨修之才而杀之,却说杨修“乱我军心”……诸多事例说明,“事后曹操”从无悔过之心,自责之意,是一个典型的推卸责任、保全自己的政…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高尚的道德思想中具有鲜明的荣辱观念,在国家、人民、科学、法纪、生活、作风诸多方面都作出了对“光荣”与“耻辱”的精辟分辨与深刻阐述,形成了周恩来荣辱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3.
曾盛聪 《探索》2007,(1):144-147
荣辱价值认知本质上是社会生活实践中主体的情感认知与体验,是“人心的世界”。荣辱观确立是社会认知导向与主体价值建构的有机统一。国家对个体的荣辱价值灌输与导引,是主体荣辱观确立的前提。荣辱观的主体性、情感性特质,又决定了主体价值建构的重要性;主体价值建构的使命就在于实现荣辱价值的“国家伦理”形态与“个体道德”形态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当官,竟然须“跑而优则仕”,“要而遂心愿”。此风不刹,后患无穷。 有那么一些颠倒荣辱、善于钻营的人,自信“生命在于运动,当官在于活动”。一听说人事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开始钻门子,找靠山,拜码头,察言观色,自我吹嘘,溜须拍马,送上钱物,直到“乌纱”拿到手,方才“一跑凯歌还”。  相似文献   

15.
竹子因枝干挺拔,风韵潇洒,心虚节坚,凌霄傲雪,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古代文人将其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北宋诗人苏轼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生动地反映了竹子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史载唐代萧悦、孙位均善画竹,但自北宋文同创立墨竹写意之法,竹子才成为中国画的重要题材。文同以后,历代画家中善画墨竹者代不乏人,形成中国绘画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贵州画  相似文献   

16.
维护各级党政组织的权威,是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贯彻执行的有力保证,是深化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前提,是当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党中央、国务院要有权威,没有这个保证不行。措施定下来,要坚决执行,宁可从严,不可从轻。” 我党和我国革命的历史表明,只有维护  相似文献   

17.
袁文良 《党课》2013,(16):72-73
所谓“汤”,《辞海》《辞源》和《新华词典》中都有多种解释,但一般是指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汤在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民间“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汤”就足以为证。据考证,早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的老祖先就会把收获的谷物等放在粗陶器中煮成汤喝。从古到今,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汤”的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18.
张为民 《理论学刊》2001,(3):110-111
中和哲学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提出的重要哲学思想。中和由“中”与“和”两个词构成 ,这两个词各有多种含义。先看“中”。中有多种意义 ,与中和有关的含义有四 :一是中间、内里 ,如居中、国中、城中等。《尸子》卷下 :“荣辱由中出 ,敬侮由外生。”二是中央。《书·召诰》:“王来绍上帝 ,自服于土中。”三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如适中、折中。《旧五代史·选举志》:“务在酌中 ,以为定制”。四是正、中正。《书·大禹谟》:“允执厥中。”《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 ,而教之中。”贾公彦疏 :“使得中正也。”再…  相似文献   

19.
看了这个题目,肯定有人觉得好笑,难道世上的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吗?不错,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的确有不少人,其中包括我自己,常常在为别人而活着。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小  相似文献   

20.
《吉化党校学报》2006,(3):22-24
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我们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我们指明了提倡什么样的“荣”,摒弃什么样的“耻”.荣辱分明,具体而翔实,每一条都与我们的现实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助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型炼化企业实现安全稳定优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