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浙江海宁市用一年多时间, 投资4000多万元的全市162个村和59个社区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如今,村村有了电视室、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和聊天室组成的农民“文化食堂”,深受群众欢迎。 (引自11月10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2.
罗平汉 《共产党人》2007,(11):50-51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各地农村纷纷建立公共食堂,几亿农民吃起了大锅饭。公共食堂既限制了农民的吃饭自由,又是典型的平均主义,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一段时间,公共食堂却被当做“共产主  相似文献   

3.
1958年下半年起,自古以来一直是各家各户分散做饭的中国农民,忽然全都拥至新开办的公共食堂就餐.至是年底,作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新生事物的公共食堂,全国达到了345万个,在公共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5亿中国农民吃起了名副其实的大锅饭,为这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那么,这年的农村公共食堂是如何兴起的?  相似文献   

4.
公共食堂是 195 8年“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 ,是一种曾一度轰轰烈烈地改变中国农民传统生活方式的“新生事物”。它从 195 8年夏的普遍兴起到 196 1年夏的基本解散 ,历时 4个年头 ,其间经历了从蓬勃发展到艰难地维持、固守 ,再到实事求是地予以解散的曲折历程 ,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单分析 :一、一哄而起——视为共产主义幼芽而倍受青睐早在互助合作运动期间公共食堂就已经萌芽 ,那时一些农民为适应集体劳动的需要 ,曾实行“合伙做饭”、“集体吃饭”,到合作化后期普遍成立高级社之后 ,随着生产集体化规模的扩大 ,许多农业社兴…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越来越成为农民群众期盼的“梦”。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滨海新区大田镇党委将农村文化建设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以贴近农民生活、利于广泛参与为原则,大力培育植根农民、服务农民的文化载体,让文化服务变“一阵风”、走过场为生活化、长期化,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实现了满足农民需求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6.
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是当时所谓的“新生事物”。1958年8月,伴随着人民公社在全国各地的遍地开花,公共食堂在农村也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起来。公共食堂的命运是与如火如茶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息息相关的。伴随着“大跃进”的失败,与之紧密相连的公共食堂也最终宣告结束。从1958年8月到1960年6月,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一哄而起、难以为继、强行恢复到彻底终结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7.
包春晖 《新长征》2006,(6):50-51
一、农村文化大院的形成 如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年来,我们乾安县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先后在10个乡(镇)举办了农民文化艺术节20余场(次)。但这种“赶集式”的文艺形式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经常性的文化需求。一些农民“文化人”便凑在一起,自发地办起了大秧歌,组织农民茶余饭后扭一扭。发展至今,活动形式逐渐地由扭到说,由说到唱,参与的农民也由几人逐步发展到十几人、几十人,而且由“间歇”型变成了“经常”型,成了扎根于村屯的不流动的宣传文化阵地,这便有了农村文化大院的雏形。这种农民自发形成的文化组织,由农民自办、自管、自娱、自乐,而且说的都是本村事,唱的都是本屯人,摸得着、看得见,深受农民欢迎。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就应是这样的文化,建设的就应是这样的新农村。对此,乾安县委高度重视,加大了扶持力度,目前,已发展命名各类文化大院18家,虽然设备器材简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但已初具雏形,发挥着官办文化所替代不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摘天地     
讲真话没有罪 1960年,周总理到河北省农村调查。一天早晨,总理正在一个农民食堂就餐,遇到一位妇女: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着个泥罐,等着打饭(玉米面煮菜汤)。周总理走上前去询问这位妇女,农村办这种食堂好不好?这位妇女二话没说,怒气冲冲地指着总理大声喊:“都是你们上边让下边这样瞎搞!用不了多久,我们这些农民都要饿死!  相似文献   

9.
李旭红 《党的建设》2011,(12):18-18
如何更好地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让农民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一直是各级政府积极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西和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大院建设和农家书屋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为当地农民送上了一份厚重的民生文化“大礼包”。  相似文献   

10.
1961年4月到5月,国家主席刘少奇亲自在湖南农村进行了为期44天的考察。这期间,他广泛了解“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生产瞎指挥风)的危害和农民生活的状况,“寻根究底”,得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论,帮助地方干部纠正错误,提出解散食堂、保留社员自留地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力地纠正了“五风”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公元2000年新春佳节过后的第五天,在农一师十团团部招待所小礼堂内,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原来,该团团部职工食堂承包公开招标仪式在此举行。 前来竟标的七人中,有原食堂职工、机关干部和社会人员。该食堂将实行国有民营、租赁承包、餐、饮具一次性买断、房屋租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食堂招标标底为3万元。主持人宣布“现在竞标开始”的话音刚落,七位竞标者同时举起了手中的“牌”:“三万五”、“三万八”、“四万一”……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山东省文登市按照既鼓农民“钱袋”又富农民“脑袋”的思路,重视维护农民的  相似文献   

13.
“不打麻将来看书,我的书屋我的家!”这是如今很多农民朋友挂在嘴上的一句顺口溜。随着“农家书屋”这项推动新农村文化基础阵地建设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农村有了图书室,农民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成了令人羡慕的“文化人”,不用出村,在家门口就能和自己需要的书籍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面无情的镜子。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就善于从自己的历史中总结经验。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号召成立公共食堂。这一历史已成过去。但在改革开放实践“三个代表”的今天,研究公共食堂这一历史,可以从中吸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一、四川农村公共食堂成立的由来四川农村公共食堂是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伴随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而兴起来的,是极“左”路线的产物。毛泽东发动“大跃进”从根本目的上讲是为了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了早日实现由社会主义向共产…  相似文献   

15.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是贵州具有创造性的一个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思路,它将省里10多家单位在农村开展的一系列公共文化建设工程进行资源整合,村里缺少什么项目。就补上什么项目。其建设特点与办法开创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西部模式”。本文主要以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为例,对贵州“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下部工作思路与对策建议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截止目前,兴仁县已有13个乡镇办起了“廉政食堂”,解决了1300余名干部职工的吃饭问题,避免了“走读”现象,年节约接待资金65万元。多年来,该县大部分乡镇没有集体食堂,部分干部职工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单身汉”和异地工作的“半边户”吃饭成了难题,造成严重的干部“走读”现象,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同时,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因无处吃饭,便凡事搞接待,致使公款招待费逐年上升,加重了乡镇财政负担。为此,县纪委、监察局要求各乡镇把办好职工“廉政食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全县16个乡镇中已有13个办起了职工食堂。各乡镇都制定了用餐制…  相似文献   

17.
发展歌舞文化劳务经济。是平安县近年来的一项创新型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效。作为农民歌舞文化增收事业“龙头”的阿伊赛迈民族歌舞团。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在北京受到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表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对文化产品的选择也逐渐趋向多元。许多农家书屋以其藏书科普性和实用性强,“农味”独特而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作为一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农家书屋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沙洋县辖13个镇,278个村(居),国土面积2044平方公里,人口60.5万。近年来,沙洋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兴好民风、构建和谐沙洋”为目标,以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紧密结合实际,把村级文化科技活动中心创建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探索出了一条促进基层文化发展、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途径,使全县50%以上村的农民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阵地,有力推动了沙洋县新农村建设。沙洋县贴进群众、服务群众,坚持以协会为主导,面向市场,构建了“中心 协会 农民”的运作模式,增强了村级文化科技活动中心的凝聚…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社公共食堂,是“大跃进”的产物,从它的兴起到问题的暴露到最终解散,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笔者当年担任惠安县东红公社党委书记,亲历办公共食堂的整个过程,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 一、农村公社食堂的兴起 1958年3月中下旬,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毛泽东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本观点,并于5月间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会后,在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下旬,中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