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差别自古有之,但差别甚微。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城乡差别始于近代,这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所造成的。当代对研究现时的城乡差别较多,提出许许多多的建议和方法,国家也拿出具体的步骤和措施来缩小城乡差别。笔者分析城乡经济、生活、产业等方面的差别,阐述了城乡差别始于近代的理由是:巨额赔款、资本流入城市、人才和农民流入城市等。  相似文献   

2.
据考证,唐朝李延寿所写的《南史》中,有《刘苞传》一篇,文中说:“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筐盈满。”(公元659年)。以后出版的《颜鲁公文集》补遗《干禄字书序》,又提到“编辑”一词,那是在公元785年以后。这里所指的“编辑”,恐怕是主要对有关著作进行补充、修改、订正工作。事实上,在  相似文献   

3.
妱于孔子、兴于汉儒、臻于程朱,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本土文化的儒家学说,本质上是具有中国农业文明特色的社会伦理学。以“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大学之道,目标直指以“仁”为本的人格理想。由此生发出的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慈等一整套伦理纲常,构成了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绵延数千年之久的超轻定的内控制系统。起于汉代的“三纲”则一纲举而万目张,完成了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共曰“三纲五常”的儒教规范体系。 这一良莠杂陈的庞大的社会伦理学体系,由于长期被用作封建统治阶级奴化子民的工具,早在西学东渐的新文化运动时期便开始声名狼籍,五四时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民主集中制是一个“综合命题”还是“分析命题”? 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概念是怎么来的)?这是研究民主集中制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与能否正确理解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和实质有直接关系。而需要指出的是,学术界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关中国模式的讨论便在国内外学者之间逐步升温。但由于其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下有着迥异的解释框架、概念界定与特征归纳,所以学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始终存在着较大分歧。可如果另辟蹊径,将国家角色作为研究视角、并通过对现实情境的经验性观察去重新思考中国模式的话,便能赋予其较为确切的内涵。在此一研究路径之下,中国模式内含的国家角色便呈现为发展至上、稳字当头、灵活创新和独立自主这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崇儒尊孔与非儒反孔相互斗争、消长,构成了这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有现象。而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被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作为一种救亡、救贫的工具介绍到近代中国,从此开始了其在这片神奇大陆上的浮沉之旅。本文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出场语境、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进行评析,并透过诸多现象考察自由主义在近代乃至于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8.
封建主义的各种痼疾,在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这个障碍,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缓慢、都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继续发展和恶化,成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使近代中国社会每前进一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草根"究竟是什么人呢?其实"草根"并不能和人民大众划上等号.我在一篇名为《"草根"是谁》的文章中,略略申说今天所谓"草根",不是当年我们理解的群众,而是一个依赖互联网构成的新的、模糊却影响巨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民主包括主体(民)、内容(主什么)、形式(多数决)三方面.司法民主是民众直接审理案件、以多数决的方式形成判决.雅典的公民审判是司法民主,而审判公开、司法为民、就地办案等都不是.合议庭的多数决只具备了民主的形式.民选法官时,民选的范围是有限的,选出的法官有独立性.我国的主审法官制应与合议庭的多数决相协调.审判委员会由于其成员是法官,实际可能是1/4决,决定过程不公开,因此很难说体现了司法民主.  相似文献   

11.
马渤 《理论前沿》2007,510(21):33-34
判断某一理论形成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确立了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二是围绕着研究对象系统地回答了一系列相关的基本问题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将和平与发展确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阐明了一系列有关中国国际关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应当说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近代意义上的"警察"创立以来,即有了警察罚。1906年清政府首创独立于刑法之外的"违警罚法"法典,其后,北洋政府、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又多次制定、修改、颁布该类法典,逐渐形成了近代警察史上比较成熟的独立的违警罚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清政府得到了教训,也深深刺激了中国的有识之士,迫使他们反思中国传统的外交理念,并开始探讨新形势下的御敌之策,觉悟到"除非以武力作后盾,外交是不足恃的"。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那些识时务的官员把学习"夷务"当成"要务",把传统的"夷夏"观打开了一个缺口。以"师夷"观念为先导的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了新式海陆军,为近代中国外交提供了国家实力支持,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4.
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应受到法律保护。近代中国虽建立了较完备的商标法律体系,但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对民族企业的商标保护成效不大,具有明显的殖民色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自殷周时期的“学在官府”,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田诸子百家争鸣、私学大兴,一直到清王朝中兴时期的各级各类学校,都没有一个女子的影子.广大妇女中,除了极少数出身“书香门第”的人能受到父兄的家庭教育外,就是一般中、小地主阶级的妇女,也仅能在家中接受“姆教”,学习“三从四德”一类的到建礼教和道德规范.至于广大劳动妇女除了由长辈传授些纺织、缝纫等生产技能外,根本无教育可言.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警察教育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地域的角度,将中国近代的警察教育分为中央警察教育和地方警察教育两个系统,并分别对每一系统的历史沿革、教育方针、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外交礼仪是各国在长期对外交往中逐渐形成的 ,是外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形式或环节 ,与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紧密相连。中华民族自古即重礼好义 ,号称礼仪之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东渐而来后 ,与清王朝发生过多次外交礼仪之争。中外礼仪之争 ,原本基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是可以通过外交磋商途径逐渐消除的。清廷要求外国公使对清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无疑是错误当改的 ,但西方列强将其外交礼仪模式强加于清廷 ,甚至以此作为侵略借口 ,更属错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掀起过一次又一次出国留学浪潮。这些留学浪潮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在“向谁学习”方面,它先后做出了“欧美-日本-苏联”的对象选择;二是在“学习什么”方面,它依次表现出对“技术科学-社会政治学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同侧重;三是在“学习收获”方面,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报效祖国或在海外对祖国发展产生作用等,不仅对当时的中国,而且对后来的中国,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善耆与中国近代警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警政始于清末。善耆是清末著名的警政大员 ,他负责设立工巡局 ,整顿京师警政 ,关注警政教育 ,在中国近代警政建设及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 ,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实现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近代转型,即,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和认同;中华民族凝聚力实践主体的壮大;中华民族凝聚力政治核心的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近代转型为提升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