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是以翻译外国文学开始其文学生涯的,而他最早译介的域外文学正是法国文学。自清末林琴南翻译小仲马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起,法国文学便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国。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就已阅读过法国作品。1902年,他赴日本留学,与法国文学的接触就更为频繁了。到日本不久,鲁迅即开始译介法国文学的工作,直到晚年仍有译作问世。虽然鲁迅介绍的法国文学作品数量不是很多,但他毕竟是我国最早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先驱者之一。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学中,鲁迅最感兴趣的似乎还是法国文学。首先引起鲁迅注意的法国作家是维克多·雨果(1802-…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徐仲年的译介历程"、"徐仲年是用法语详细介绍鲁迅的第一人"、"徐仲年翻译《肥皂》的原因"三部分内容,阐述了徐仲年对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译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揭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法国的传播意义和法国汉学研究格局的转型原因。  相似文献   

3.
菲利普·索莱尔斯 (Philippe Sollers,1 93 6- )是当代法国文坛最活跃、最具影响、最有发展前途的作家之一。作为法国“原样派”(又译“如是派”)的杰出领袖 ,他为当代西方文学观念和人文思想的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所提出的“文本写作”的概念 ,具有浓厚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色彩 ,是一种对传统文学认识的反驳和更新。这种概念运用苏联形式主义文学研究成就 ,成功地走出了超现实主义的死胡同 ,后来竟发展成为“原样派”的最主要理论之一。 2 0世纪下半叶 ,这种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索莱尔斯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  相似文献   

4.
法国是译介阎连科作品最多的西方国家,在十一年的(专著)译介历程中,作家在法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媒体与读者对译作的接受与解读对作家的形象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一个作家是否能在域外保持持久活力,归根结底还是其写作实力。本文选取阎连科法国十一年的译介历程中有结点意义的五篇作品,结合法国批判大师蒂博代的文学批评观点,以法国媒体和读者评论为研究素材,分析阎连科形象从"话题作家"到"实力派"的转变过程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梁海军 《法国研究》2020,(1):99-104
敬隐渔的《阿Q正传》法译本,虽然是一个不完整的译本,曾在学界引起了一场风波,却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开创意义。敬隐渔首次将鲁迅作品译介到法国,为中国新文学在西方的传播与研究翻开了历史的第一页。他的文学译介活动促进了中法文学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学术界及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对莫迪亚诺的作品进行多方解读,其"集束作品的核心"《暗店街》更是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及讨论。本文通过梳理《暗店街》在中国的译介历程,探讨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特点,在此基础上思考《暗店街》在中国的传播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半叶自新小说后,法国便再无自发组织形成的文学流派,作家独立创作成为当代法国文学的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一类独立写作的作家们,例如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朱利安·格拉克,、米歇尔·图尔尼埃,和勒·克莱齐奥等,他们不约而同地在西方神话题材中寻找写作灵感,在对神话故事改写的基础上,将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对某些人文价值观的追求植入作品中,从而使作品饱含哲理寓意,简言之,即改写神话并赋予其现代寓意。国内外文学研究界对这一文学共性的研究已初见端倪,一些前沿文学研究甚至称此类作家为"新寓言"派作家。本文尝试从"新寓言"定义溯源出发,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归纳、总结代表作家作品的写作共性,系统梳理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8.
标题是作品思想内容的高度浓缩,其翻译策略对作品的接受和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法国是中国文学出口海外的重要阵地,目前已经译介了300多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法译者对中国文学作品标题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四种:直意、意译、改译、转译,其中直译占大多数。法译和英译风格存在一定的差别:法译更文艺、保守、忠实;英译更商业、灵活、自由。虽然销量和影响力不及英译,但法国译者对作品文学价值的坚守成就了他们的独特性,为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杨维春 《法国研究》2015,(2):53-59,34
帕特里克·卡雷的法译《寒山诗》是法国这个汉学重镇的第一个法语全译本,体现了译者作为著名汉学家、佛教典籍翻译家、诗人作家的专业考证、深厚学养与精准把握。同时,该译本也存在着一些原文理解上的误读和译文表达上的误译,反映出译者在译语环境中的翻译选择。这个译本,既可以使我们了解法国汉学家和翻译家在寒山诗经典化译介中的用力之勤,也可以为中国文学外译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璞 《法国研究》2014,(3):62-65
相对中国出版的诸多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法国文学史》而言,法国出版的由法国学者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却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文学内容丰富,需要作者知识广博。但20世纪下半叶问世的雅克?班巴诺的《中国文学史》却按文类不同,并大体以时间为序,介绍了中国历代知名的作家作品和法国乃至英美汉学界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及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的认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承前启后之作。  相似文献   

11.
陈虹嫣 《德国研究》2011,(2):52-61,79
1953年创刊的《世界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刊物。50余年来,《世界文学》积极致力于外国文学的译介,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选取《世界文学》(1953-2008年)为研究对象,视德语文学翻译为一整体,通过运用描述性译学的研究方法,力求展现德语汉译作品在《世界文学》中的译介状态,揭示其成因并说明其嬗变。另外,通过对《世界文学》中德语文学翻译的梳理,也可以对德语文学在新中国的汉译发展轨迹有一个初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韩国和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学交流史。韩国文学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颇深,20世纪初新文学形成以后,韩国文学也开始译介到中国。韩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译介到中国的韩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数量急剧上升。那么,建交以后究竟有哪些文学作品、在什么时期、怎样译介到了中国呢?从这一问题意识出发,本论文收集整理了1992~2008年初的这段时间,韩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的中译本,并筛选出其中真正能代表韩国文学水准的纯文学(严肃文学)进行分析,以“中韩建交以后中国文坛对韩国纯文学的译介研究”为主题,考察了翻译事实与中国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法国文学研究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文学在我国的译介和研究,至今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我国译介的第一部外国小说,就是1899年林纾翻译的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从五四运动时期到解放前,法国文学在我国的传播主要以翻译为主,涌现了伍光建、傅雷、李健吾、穆木天和毕修勺等一批优秀的翻译家。60年来的翻译成果另有专文总结,本文主要评述法国文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4.
杨柳 《法国研究》2013,(2):43-47
吉奥诺是法国20世纪文学中的一位大家,他的作品在中国译介不多,评论文章不多见。本文试从他众多的作品中选取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予以评析,剖析有关水的描写章节里体现的人本主义自然观、环境观与万物有灵论。这种极具新意的写法在田园山水题材的文学传统中显得十分难得。百转干回的水在吉奥诺的笔下婀娜多姿,形态万千。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暗通曲款,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5.
在法国现代派文学中,现代性表现得最突出的莫过于抒情诗。今天的法国诗歌有些什么特征,研究这个问题,对于理解现代派文学也是很关键的。然而抒情诗恰好是最难捉摸、最难说明的难题。许多迹象表明,今天法国诗歌正处于过渡阶段,正在发展过程中,要对它作全面性的分析论断,为时尚早,尤其象我本人,对于当前法国诗歌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不够系统,所以只能提供几点初步体会,聊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此文是对 2 0世纪上半叶法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的总体回顾。作者结合现代中国的特殊历史背景 ,着重论述了五四运动和《新青年》杂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法大学等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对传播法国文化所起的作用 ,并介绍了这个时期法国思想和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此文是对20世纪上半叶法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的总体回顾.作者结合现代中国的特殊历史背景,着重论述了五四运动和<新青年>杂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法大学等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对传播法国文化所起的作用,并介绍了这个时期法国思想和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文学在法国》和《法国作家与中国》在欧洲各国中 ,中国文学在法国传播与影响不是最早的 ,法国与中国的直接交流要晚于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 ,但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却是最大的。法国是世界公认的欧洲汉学中心 ,而且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心仪中国文化、推崇中国文学的作家 ,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学术机构、团体与专家学者 ,也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出版或发表了那么丰富的有关汉学研究的著作。因此 ,研究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 ,在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位…  相似文献   

19.
作品译介是文学互鉴与对话的重要路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学影响力的主要尺度。目前,学界对于日本近代翻译、改编中国文学典籍的整体把握与个案挖掘尚有待提升。日本近代作家泉镜花的13篇译作及翻案作品共涉及38个中国古典文学文本。毋庸置疑,这些译作及翻案作品为日本民众阅读、接受、传播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扩大其影响起到促进作用。作为文学互鉴与对话的个案之一,细勘泉镜花翻译、翻案作品对于完善明治、大正时期的中日文学交流状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特朗普竞选2016年美国总统前后,建制派成为民粹主义的攻击对象。建制派是美国政治经济精英的一部分,其中的共和党政客是可能对特朗普施加政治影响的团体。建制派概念指代政治经济精英团体,由于全球化导致的经济不平等和华盛顿日益紧密的政商互动,民众对经济精英的不满转移到华盛顿的官僚政客,因此导致"建制派"概念被泛化。在特朗普在共和党中拥有高支持率的情况下,共和党建制派与特朗普形成一定互补关系,其中的技术官僚也缺乏挑战特朗普的能力与动机;这种情况可能要等到特朗普支持率下降才会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