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自然资源的物权法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自然资源的物权法调整,可以明确自然资源的权属,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我国《物权法》中规定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方面的内容,丰富了物权法的体系,但是物权法对自然资源物权的规定并不完善,本文在分析了自然资源物权的理论基础上,指出了物权法对自然资源规定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公共物品,于是人们采取各种手段攫取自然资源,致使在长期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严重短缺和退化。面对此种危机,人们意识到有效地产权制度的重要性。本文针对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检视,进而提出一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公共物品,于是人们采取各种手段攫取自然资源,致使在长期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严重短缺和退化。面对此种危机,人们意识到有效地产权制度的重要性。本文针对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检视,进而提出一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民法重要组成的物权法,突出保护的是私有财产的产权。这既是宪法精神的进一步延伸,也是我国进一步对长期存在的许多领域的产权混乱局面的一次立法梳理,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也为公、私财产的平等保护提供法律基础。本文从"产权明晰和物权法平等保护"的角度,探讨其贯穿在整个物权法当中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历经四十余年的制度变迁,中国自然资源产权从无到有,从不可交易到可以交易,却依然受困于资源决定型体制,尤其是资源产权及其管理并未成为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资源决定型体制走向技术决定型体制,让自然资源融入资源产业,让资源产业融入工业制造业,进而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背景下设计并安排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已经成为现实的抉择....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物权法的制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调整人(自然人、法人,特殊情况下可以是国家)对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从现代各国民法的物权法形态特征来看,都主要承继了罗马法的物权法观念,同时又受到了日耳曼法物权法的一定影响,在其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是,物权更为直接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所有制关系,从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存在着性质不同的物权法。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条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使得现代物权法显现了一些不同于19世纪形成的近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把握这一发展趋势的规律,不仅对于物权法的研究,而且对于我国物权法的制定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2008,(2):12-13
2007年10月19日,就<物权法>关于车位问题,徐海燕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她在详细解读了<物权法>第74条3项条款之后,提出了一个建议--"车位产权民主化".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是家庭财产关系的一个基础性法律。文章探讨了物权法中物权公示制度、所有权的处分权能、物权的共有制度、个人财产所有权制度、物权的保护等对家庭财产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借鉴比较法上的经验,我国《物权法》的体系结构在基本主线上,应当贯彻不动产与动产的区分。在制度安排上,应当遵循权利形态的逻辑展开。在基本结构上,应当采用“总则-分则”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窦丽娟 《法制与社会》2010,(27):294-294
物权法定原则对于准确的界定物权,定纷止争,确立物权设立和变动规则,建立物权的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物权体系是完全封闭的,则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物权自由者认为物权法定原则限制了意思自治,整个民法的核心理念是意思自治,即法律应该充分尊重社会中每个主体的内心意思表示,尽量少干涉每个主体的自由交易及生活。物权法定应当采用开放式的物权法定模式。  相似文献   

11.
优先权制度与中国物权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温世扬  丁文 《法学评论》2004,22(6):38-46
在罗马法上 ,优先权寓于法定抵押权制度之中 ;在法国民法上 ,优先权制度与法定抵押权制度并存 ;在日本民法上 ,优先权 (先取特权 )制度独立而成为一项完善的担保物权制度。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之所以没有规定优先权制度 ,前者是出于立法政策上的考虑 ,后者是由于立法技术上的原因。优先权制度的价值取向和我国社会生活实际之需要以及现有担保物权的特点 ,决定我国《物权法》应确立优先权制度。在立法模式上 ,日本立法例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与诚信缺失有很大关系,诚信成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瓶颈。物权法是诚信建设的法治基础,要以维护诚信、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实施我国物权法。物权法明晰产权,奠定了诚信基础;物权法贯彻公示公信原则,保护交易安全;物权法强调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树立政府诚信,并以明确规则确立诚信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遗产继承公证作为公证处最为基础而且十分重要的公证业务项目,一直以来,各地公证的实践始终依据司法部颁布的遗产继承文书格式为继承人出具公证书,对稳定社会秩序、维持家庭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物权法实施以来,已经最大限度的影响了传统意义上的继承权公证.本文以公证制度为出发点,探讨了遗产继承公证的主要内容,对放弃继承声明书的效力问题做出了分析,并对遗产继承公证的存在基础和文书格式做了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分析物权法对遗产继承公证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与我国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相对应,其脱胎于普通法中的侵权法,在实践中逐步走向成文法体系。美国《清洁水法》《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责任法》和《油污法》等法律克服了侵权法的局限性,建立了完备有效的自然资源损害的评估和救济机制。借鉴美国相关立法中关于自然资源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赔偿范围、损害评估规则等规定,有助于突破我国传统侵权法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拘束,在索赔主体、赔偿范围、损害行为认定、损害后果评估、修复责任承担等各方面建立特殊的规则,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物权法的功能与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权法的功能与价值是物权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我国物权立法以定分止争、物尽其用作为立法目的,却又采用物权法教科书体例,致使《物权法(草案)》在功能与价值上产生了不可自解的矛盾。立法如何认识社会生活与物权法的关系,在物权法的价值与功能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一部以财产归属为中心的物权法,对中国社会而言并无多大价值,传统的物权法和物权理论必须变革。我国物权立法应按大陆法系民法的思维方式以物权法为主体整合英美财产法的内容,使中国物权法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财产基本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物权法与无产权证房产交易相关问题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法治与民主的良好氛围下,物权法的出台针对财产的归属、流转和使用、产权人与开发商的权利义务、政府与非产权人的权利义务等作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规定.形成了对立统一的科学体系,构成了制度上的和谐。物权法针对社区业主财产权归属的界定和确认从静态角度保护了业主的安全、稳定,激励了业主创造财富的热情,促进了社区的向上奋进,这是效率层面的和谐;同时,物权法规定了他物权和复合性不动产所有权,约束了自物权人(或称业主)的所有权,明确和增加了业主之间的容忍义务,以利于物权的利用,这是稳定和秩序层面的和谐;物权法规定了开发商和政府机关的法定义务。同时赋予了业主或业主委员会对抗政府和开发商等不法侵害的程序和权利,限制了公权的滥用和开发商的专横.这是民主与正义层面的和谐。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和谐社区建设的特性与物权法规定的得失论述物权法在当前建设和谐社区作用.以及和谐社区建设对物权法今后的修订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物权法》与《民法通则》、《民通意见》以及相关外国法律的对比,指出了《物权法》对相邻关系的新发展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与物权法精神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意义上,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利益高度分化和重组的过程。物权法作为规定人们财产权利和财产关系最基本的一种法律,它本身必然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其正当性基础在于它能恰当地适应和反映社会现代化转型中的各种利益要求。就物权法的发展而言,物权法精神的现代化发展尤为关键。而对正处于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来说,人权至上、物权正义、和谐物权与物权和谐等构成了物权法精神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物权法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物权法为民商法的支柱性法律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法律平台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作者着重阐明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和他物权体系的构建 ,是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发展模式分不开的 ;中国物权法应当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和基础 ,而市场经济要依靠物权法等一整套法律作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