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一直是最为引入注目的社会角色和群体,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对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广泛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控制理论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相伴而生的,是随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而展开、发展、完善起来的;从西方控制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期还存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三个主要特殊变量,包括腐朽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笔者尝试“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论,建构“三层面八因素”犯罪变量模型,并把它作为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2.
孙倩 《工会博览》2009,(5):28-29
针对于福利国家的弊端,20世纪90年代欧洲各国普遍开始了对传统福利国家的改革,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及其理论家提出了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的主张,目的在于改革原有的福利制度,帮助福利国家走出困境。“社会投资型国家”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其中的很多思想对于就业问题的解决很有启发。本文将以“社会投资型国家”的理论内涵为基础,从理论角度来分析“社会投资型国家”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是规制和保障犯罪的未成年人的重要途径。“国家亲权”是建构国家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行使教育权与惩罚权的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世界各国行使“国家亲权”的现状与不足的解析,以亲权内容为基本精神,在立法和司法两方面建构出相对合理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犯罪发生,有犯罪便有犯罪被害人,由于受到犯罪侵害,他们都要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害,这些损害不仅可能会使他们物质上受到损失,而且可能使他们身心受到极大摧残,以至于难以恢复到他们受害之前的生活状态。而国外有很多国家已建立了犯罪被害国家补偿制度来保护被害人。本文作者结合2002年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结果分析了犯罪被害国家补偿制度,呼吁建立我国的犯罪被害国家补偿制度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控制理论看转型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少年一直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社会角色和群体,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对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广泛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控制理论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相伴而生的,是随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而展开、发展、完善起来的。从西方控制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期还存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三个主要特殊变量,包括腐朽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尝试 “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论,建构“三层面八因素”犯罪变量模型,并把它作为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6.
“权力国家”、“贸易国家”和“文明国家”是外交政策研究的三种理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大主要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相对应。这三种理论模式的一般理论特点与要求是什么?它们对研究德国外交政策的适用性如何?说服力怎样?能解决德国外交政策连续性,即坚持什么的问题吗?这些是本文拟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全球背景下的犯罪形态发展与刑事制裁方式演变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在震惊全球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有必要启动对犯罪发展问题的研究。作者依据社会危害程度等级,将犯罪分为“无组织性犯罪”、“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犯罪三种形态,并分析了针对三种犯罪形态所采取的刑事制裁方式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制度是刑罚目的理论演进的产物,是差别交往理论的犯罪观在矫正领域的适用。“因为有犯罪并为了没有犯罪而科处刑罚”的并合主义刑罚理念是社区矫正正当性的理论依据,“犯罪行为是习得的”这一差别交往理论的基本命题为社区矫正的科学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悬崖勒马缰何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青少年犯罪与吸毒贩毒和环境污染被世人并列为“三大社会公害”,青少年犯罪排在首位,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不安。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形势亦相当严峻。少年犯罪10年来提高了一倍,且呈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恶性化趋势。悬崖勒马组何在?对此,西方国家可谓各有所见,各有对策,但成效如何,唯有试目以待。我国也一直在积极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之良策。专家们研究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综合”症。基于此,专家们提出了“综合治理”策略,党和政府把它列为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最近16年的统计数据,我国“两抢”犯罪总体呈上升态势,且出现多方面的特点。当前,影响“两抢”犯罪变化趋势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的程度、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差距、“两抢”犯罪主体特点、社会成员的防范意识以及公安机关的防控机制等。预防“两抢”犯罪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是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家族议会”是一种针对犯罪少年的家庭教育模式,在新西兰等西方国家广泛盛行。本文对“家族议会”教育模式独特的文化背景,运行模式及基本理念进行了论述,并记录了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实验和探索过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2月16日,宁波市团市委、华东政法学院在宁波召开了关于“低龄犯罪问题”理论研讨会。就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他山之石有用吗?——读《犯罪率为什么降低》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连续10年的犯罪率下降,引起了国际犯罪学界的重视。应该说,这一现象,对中国犯罪学界的研究也有重大意义。根据我国的传统学说,犯罪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激烈阶级矛盾的表现。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犯罪是“没治”的,特别是在美国那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道德腐败,人欲横流,个性极端解放,很难想象他们还能治理犯罪。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成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对其探讨已涉及到了各种学科和社会层面,并渐有“科际整合”的趋势。本研究立足于具有“科际整合”特点的国内外代表性学说一般犯罪理论和犯罪综合动因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侪以及低自我控制等因素对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最近16年的统计数据,我国“两抡”犯罪总体呈上升态势,且出现多方面的特点。当前,影响“两抡”犯罪变化趋势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的程度、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导致的心理失衡、“两抡”犯罪主体特点、社会成员的防范意识以及公安机关的防控机制等。预防“两抡”犯罪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是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犯罪被害人学是20世纪仍年代脱颖而出的一门新兴学科,对犯罪黑数问题的解决、犯罪原因的深化研究、司法公正、犯罪被害人与司法机关的合作、犯罪预防的“平民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犯罪被害人学的五个主要理论范式,被害性理论、个人被害因素理论、生活方式暴露理论、日常活动理论、被害人化理论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17.
12月16日,共青团宁波市委青少年服务中心、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在宁波召开了关于“低龄犯罪大关注”理论研讨会,就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展开了讨论,对预防犯罪低龄化进行了交流研讨。会议由青少年服务中心主任朱仰光主持,参加研讨会的政法界、教育界以及共青团方面的专家、学者约30入,各抒己见,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二会长、华东政法学院徐建教授作了中心发言。他结合国际社会犯罪低龄化的现状与研究情况,论述当前我国低龄犯罪的严峻性及其原因,提出中国要针对自己国家的国情,加强低龄犯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预防青少年犯罪中恢复性司法模式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性司法模式是近年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实现修复正义”和“重塑社会和谐”为基本目标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模式。本文拟简要介绍西方恢复性司法模式的基本理念,并探讨其在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适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由于未成年人群体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认定体系。在这方面,中国现行的认定体系显然具有内在的不合理性,为此,主张以“国家亲权”为基本的理论渊源,以刑事政策为总的指导思想,以罪刑法定与刑罚个别化为具体的实施原则,以立法中的明确规定和司法审判中的具体运作为框架来重构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认定体系。  相似文献   

20.
(Victimization Survey)是对犯罪进行调查统计和测定的主要内容之一,了解这项调查的方法、作用及有关情况,对我们进行犯罪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一、 对犯罪受害人调查的背景 美国联邦调查局在“统一的犯罪报告”(简称UCR)的统计中存在着“犯罪的黑数”,而且犯罪的黑数是多少并不清楚,因为UCR统计是基于警察所掌握的犯罪情况。为了更好地研究犯罪,美国的犯罪学家针对UCR的不足,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了对犯罪受害人的调查,以便更好地掌握犯罪总数、犯罪率及犯罪的特点。在六十年代末期,芝加哥大学的国家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