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余年来,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每一项进步,少年司法改革的每一项发展,青少年保护立法的每一次跳跃,都与徐建老师的名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作为新中国青少年犯罪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徐建老师创造了多个"第一"。1980年,徐老师在《上海社会科学》发表了第一篇公开发表的研究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理论文章——《一个事关未来的社会问题》,受到团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被邀请到北京参加正在筹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座谈会。1981年,应中国社科院青少所邀请,与郭翔、储槐植等同志一道,应邀到团中央编篡青少年犯罪研究资料,在约两个月的时间里,共形成四辑约150万字的包括法规、调查报告与案例、论文、外国研究成果的资料,成为国内第一套内容全面、丰富、翔实的研究资料,填补了国内研究资料的空白。1985年,徐建老师在本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组织人员,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理论专著——《青少年犯罪学》。1985年,徐老师草拟全国第一部地方性青少年保护法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为《未成年人保护法》提供了具体经验和版本,促进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较快颁布实施。此外,徐老师首创了我国第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定期出版达30年的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与少年法的核心理论刊物——《青少年犯罪问题》。1981年,徐老师组建成立了国内唯一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与法律保护中心。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独立建制的专业研究机构之一,也是目前唯一的在青少年犯罪研究与法律保护领域中,集教学、科研、出版、国内国际交流、承担政府团体任务、社会咨询公益服务于一体的研究机构。1984年,徐老师与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合作试建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并经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向全国基层法院推广。1988年,徐老师组织编写了两集电视剧《拯救》,第一次将长宁法院少年庭少年司法制度建设成就搬上电视屏幕,用现代科技手段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探索青少年犯罪与法制教育。1988年开始,徐老师在本科教学基础上,第一个招收、培养"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法"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等等。2016年1月18日下午,徐建老师莅临华东政法大学东风楼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为我们晚学后辈传授了其对青少年犯罪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一些深刻感悟和见地,让我们充分享受了一场饕餮的学术盛宴。徐老师虽年至耄耋,但讲述时仍然思路清晰、逻辑缜密、有条不紊。徐老先生旁征博引、谈古说今,对我国青少年犯罪与未成年人保护理论和实践的变革与发展,对我国少年法未来的展望,也是侃侃而谈。其中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论述,又不乏具体问题的解析。为了使徐建教授的真知灼见能够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本刊特将其授课内容摘编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华东政法大学的苗伟明同志告诉我一个信息:徐建老师今年80岁了。顿时,“虚怀若谷、德高望重”八个字在我脑海中跃然而出。我是20世纪90年代初认识徐建老师的。屈指算来,当时,徐建老师已年近花甲,而我却属而立之年的范畴。那时我刚从一个中学老师转到青少年保护工作岗位上来。虽说正值黄金年龄,但毕竟只有一个教师岗位经验和一所学校的管理经验,要想履行好青少年保护工作职责,还需从头学起,特别要学好相关法律政策,细心观察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潜心研究个案及其相关因素等。  相似文献   

3.
2013年是我国著名青少年犯罪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先生的八十大寿。徐建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陆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的开拓者、引领者和奠基人之一。三十多年来,徐建教授开创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等多项研究的先河,使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得以全面展开且不断深入;是他促使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学学术研究组织——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11年更名为“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成立,使我国拥有了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和研究队伍;是他推动了我国第一部保护青少年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的诞生,使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步入了法治轨道;是他与实务部门合作创导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建立,使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从无到有并渐趋成熟;是他创设了我国第一个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专门机构——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使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走向了世界;是他首撰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学的理论专著——《青少年犯罪学》,为我国青少年犯罪学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他首创了我国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出版的青少年犯罪研究刊物——《青少年犯罪问题》,对本刊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鉴于徐建先生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杰出贡献,我们在徐建先生八十大寿之际,特辟专辑,特邀数位较为了解徐建先生的专家、学者共同撰文贺寿。由于版面有限,我们在众多贺文中特选了三篇以特辑形式刊发。特辑贺寿,不仅是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徐建先生,更重要是为了以此向我们的导师、我们的前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让我们一起衷心祝愿徐建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4.
《法制博览》2011,(7):F0003-F0003
徐建平,1971年生于山西宁武。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颜真卿书画院名誉院长,书法专著有《徐建平钢笔书法》、《青少年硬笔书法入门》、《徐建平圆珠笔楷书·唐诗三百首》、《青少年毛笔楷书入门》已出版发行。书画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五金七银三铜大奖,作品被主办单位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5.
马春燕 《工会博览》2013,(33):21-23
第一眼见到徐长兴时,我很难相信眼前这个一米八的大个子男人能凭借他那粗大的手制作、改装出那么多的物件。然而,随着深入采访,我从徐长兴讲述的故事中知道他确实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实力。  相似文献   

6.
二○○○年7月21日,“中英青少年保护和犯罪预防研讨会”在沪举行。出席本会议的中英双方专家学者共有30余人。会上,中方代表华东政法学院徐建教授、上海市爱心工程基金会青少年心理行为门诊部张炳全主任、上海市少年管教所教育处调研室材小培主任、英方代表鲁格尔斯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罗纳德·克拉克教授、戴沃特信托机构(全国性预防青少年犯罪慈善机构)首席执行官安吉拉·斯莱文女士、英国青少年司法协会主席、卢地区(伦敦)青少年犯罪管理处迈克·托马斯主任等分别作了专题学术讲演。会议由克拉克教授和徐建教授轮流主持。英国驻…  相似文献   

7.
由刘炳华检察宫编著的《情系未来——个检察官对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思考》近日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在序言中,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认为,未成年人保护和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也是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的社会问题,作者从一个检察官的视角,结合案例对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展开评析和思考,现实性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8.
<正>屈指一算,从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老师在1982年创办《青少年犯罪问题》至今已整整400个月了,也就是说本刊本期正逢第200期。若是将学术期刊的一期比作人生命中的一年,那么《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整整"两百岁"了。在我们国人的传统中,逢五逢十,都是值得庆贺的事儿。对于一本严肃的学术期刊来说,能够不必靠着收版面费顺顺当当地办下去,已经是殊为难得。而对于一本以青少年权益保护和青少年犯罪研究为主题的专业学术期刊,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开办起来,并在浮躁繁  相似文献   

9.
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玩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的活动空间除了教室就是寝室,这是很多中国中小学生的生活现状。一位外国专家曾用“笼子效应”来表述这种现状。江苏省常州市有位名叫徐鹰的父亲,他的儿子徐奥特别贪玩,让老师很头疼,但在徐鹰眼里,贪玩也是孩子的优点。他决定把儿子放出“笼子”,就是让孩子回到一种自然和放松的学习状态,徐鹰把他的方法称为“绿色家教”。四年后的2006年10月15日,就读于常州市一中初二(四)班的徐奥在国际机器奥林匹克比赛亚洲区选拔赛上夺得冠军。更让人吃惊的是,徐奥的文化课成绩也一路蹦高,直至蹦到全班乃至全年级前列.  相似文献   

10.
沈冰 《工会博览》2010,(12):32-34
近年来,一些上访群众被关精神病院的例子越来越多,这也暴露了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精神病鉴定体系的不明晰等。河南省漯河市农民徐林东因帮邻居上访,被乡政府工作人员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家属多次领人未果。今年4月25日,在精神病医院被关了6年多的徐林东终于回到了家。  相似文献   

11.
格子 《法制博览》2010,(10):19-19
第一次遇见陌生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的姓氏? 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截了气地介绍。比如姓赵、姓周、姓唐等,一目了然,一清二楚,没问题。但因为汉字同音字、谐音字多,所以,有的姓.就不得不加一点缀词,比如:姓陈,耳东陈,或姓程,禾呈程;姓张,弓长张,或姓章,立早章;姓许.言午许,或姓徐,双人徐等,以免混淆。  相似文献   

12.
受英中文化协会邀请,中国少年司法制度学术交流考察团于2001年10月26日至11月8日在英国进行考察访问。代表团成员有华东政法学院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第二会长、上海犯罪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徐建,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观宝,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科长丁永龄,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二处处长李世清,昆明市盘龙区公安局局长李新力。 少年司法制度学术交流考察团在伦敦、北安普敦、阿勒、卢顿、埃赛克斯等地,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热情友好接待,考察访问了伦敦西敏寺警察所的青少年刑事司法组、…  相似文献   

13.
正毕业多年,你有多久没有回过母校?你的记忆里还有哪位老师的身影?岁月如歌,流年似水。那些年,老师说过的对你影响最深的话,你是否还记忆犹新?你是否会因为看到当年你和老师的一张老照片而思绪连连?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年老师最感动你的一件事?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些年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12月16日,共青团宁波市委青少年服务中心、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在宁波召开了关于“低龄犯罪大关注”理论研讨会,就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展开了讨论,对预防犯罪低龄化进行了交流研讨。会议由青少年服务中心主任朱仰光主持,参加研讨会的政法界、教育界以及共青团方面的专家、学者约30入,各抒己见,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二会长、华东政法学院徐建教授作了中心发言。他结合国际社会犯罪低龄化的现状与研究情况,论述当前我国低龄犯罪的严峻性及其原因,提出中国要针对自己国家的国情,加强低龄犯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他,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法学硕士,本有望成为联合国的一名行政官员,可叹的是具有法律知识的他,却缺乏法律意识,终究成了——知法犯法的法学硕士一名法学硕士,而且是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并通过了联合国首次在华把考行政官员的初试,有望成为一名让人羡慕的联合国官员的年青人,现在却@在监狱中,他将伴铁窗度过青春年华。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钱。没吃过钱的苦的人,总认为钱是好东西,徐XX在犯罪以前就是一个没吃过钱的苦的人,因为他向来没有钱。徐XX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地区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小学毕业那年,全…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学生和老师来说,犯错误都是难免的。学生错了,老师可要求或鼓励他们改过。如果老师对待学生有了错,是否也应诚恳地向学生道歉呢?我认为:老师若能主动、勇敢地向学生道声“对不起”!这是老师言传身教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童心是天真无邪、纯朴可爱的,可童心也是极易被污染、受腐蚀、遭毒害的。时下世人称做“四方城”的麻将场就是污染、腐蚀、毒害童心的可怕场所,有不少孩子在这里泯灭童心、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为筹赌本沦为窃贼。徐××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活泼聪颖悟性强,从上一年级开始每学期都是三好生,老师、爸妈和周围邻居都疼爱他。一个星期天,他家来了位亲戚,午饭后爸妈要陪这位亲戚打麻将,四缺  相似文献   

18.
一年变肥     
蒋延松 《法制博览》2010,(18):35-35
一天,我与妻子在路上遇见教过我的小学教师李老师和王老师,感到非常吃惊。我见过的乡下小学教师大多偏瘦,而李老师与王教师在我的眼里尤其瘦,去年春天我到他们学校见到他俩的时候,他们还是几十年前那个骨瘦如柴的样子,好像患了营养不良症似的。但这次见到李老师和王老师,他俩都胖得我不敢认了。我认出他们时,便与他们打招呼,然后惊叹地说:“才一年不见,两位老师怎么肥成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9.
年轻人很快就要结束他的培训,不久之后就会成为一名老师。跟所有的好学生一样。他得挑战他的老师,以便拓展其自己的思维方式。他抓了一只鸟。他把鸟抓在一只手里,去见他的老师。  相似文献   

20.
抱怨     
尼溪 《法制博览》2009,(6):72-72
柏拉图有一次问老师什么是婚姻,老师苏格拉底就叫他到森林中,砍一棵最漂亮的树回来,但是只能向前走并且只能砍一次。半天后柏拉图疲惫地拖回一棵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漂亮的树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砍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就拿回来了。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