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共在北平进行最后谈判 4月2日.国共和谈代表就实现国内和平所涉及的各项重大问题交换意见.3日,周恩来要黄启汉转告李宗仁、白崇禧:在和谈期间,人民解放军暂不渡江.但和谈后,谈成,解放军要渡江;谈不成,也要渡江.  相似文献   

2.
列平 《党史纵览》2004,(9):15-17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经重庆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然而,就在<双十协定>墨迹未干之时,蒋介石便密令大举进攻解放区.我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还击,大规模的内战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签定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1月,双方又签订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和《关于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同时还签发了《关于停止国共冲突的命令和声明》。 根据协议,在北平设立军事  相似文献   

4.
鲍罗廷以苏联驻国民政府代表、共产国际派驻中国代表;国民党国民政府顾问、武汉国民政府总顾问的身份参加了北伐战争,即同时代表国共双方。所以他对北伐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方面声称要谋求国内和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另一方面却在和平烟幕的掩护下,加紧军事部署,制造军事冲突.美国政府为了扶持蒋介石集团,于1945年12月15日任命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为特使,以“调处”中国内战的名义来华.针对这种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同蒋介石集团进行政治谈判,国共双方代表达成有关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作为履行停战协定的机构,设立三个委员,分别代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和美国.美国代表被邀请充任主席,作为三方会议的召集人.按照三方协议,军调部受军事三人小组——周恩来、张治中和马歇尔的领导.时任十八集团军参谋长的叶剑英作为中共代表,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郑介民和美国代表饶伯森进行三方谈判,调处国共间的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6.
崔莹  刘宏 《党史纵横》2001,(1):11-12
然而,国民党是一个复杂成份的组合体.在它内部,有一批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这些右派势力在国共实行合作不久,即上书反对共产党在国民党内设党团,主张同共产党人分手.  相似文献   

7.
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主张中国各政治力量的代表召开全国会议,商讨和平团结的有效办法。仅隔一个星期,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就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到重庆,"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参与国共和平谈判。马歇尔来华后,首先恢复已经中断的国共谈判,并于次年1月成立有国共美三方组成的三人委员会,共商解决各项军事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周恩来和马歇尔共事在同一个委员会中。  相似文献   

8.
刘明钢 《党史纵横》2002,(12):16-18
罗易,印度人,1927年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被派往中国担任共产国际代表,在华工作了6个月.在国共关系濒临破裂的关键时刻,他让汪精卫看了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因此被撤职.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时期为国共党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共代表,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先后6次来华,与中共关系密切。在国共党内合作问题上,瞿秋白与维经斯基既有共同的观点,也存在意见分歧。探讨两人在国共党内合作立场上的分合,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大革命。  相似文献   

10.
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主张中国各政治力量的代表召开全国会议,商讨和平团结的有效办法。仅隔一个星期,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就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到重庆,“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参与国共和平谈判。马歇尔来华后,首先恢复已经中断的国共谈判,并于次年1月成立有国共美三方组成的三人委员会,共商解决各项军事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周恩来和马歇尔共事在同一个委员会中。  相似文献   

11.
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协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博古)等同志,因国民党推翻政协决议,在由重庆飞返延安准备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的途中,由于云浓雾大飞机迷失方向,撞在山西省兴县以南40公里处的黑茶山而遇难.  相似文献   

12.
《党史纵览》2002,(2):48-48
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协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博古)等同志,因国民党推翻政协决议,在由重庆飞返延安准备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的途中,由于云浓雾大飞机迷失方向,撞在山西省兴县以南40公里处的黑茶山而遇难.  相似文献   

13.
张冲(1904-1941年),原名张绅,字淮南、怀南,别号御虚,浙江省乐清县茗屿乡官头村人。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作为国民党方面代表,一直参与国共谈判。  相似文献   

14.
正大历史不会萎缩,小切片崭露峥嵘,百年中国的细节呈现出一个时代的历史注脚。《非常道》以1840-1999年间中国的历史片断为内涵,记录了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晚清权臣,以孙中山、黄兴、袁世凯为代表的辛亥豪雄,以毛泽东、蒋介石为代表的国共领袖,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精英,以钱钟书、陈寅恪为代表的学术大师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留下的趣闻轶事和精彩话语。  相似文献   

15.
朱启钤号桂辛,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实业家。北洋政府时代,曾任交通部部长、内务部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9年南北议和时曾出任北方总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与这位北洋政府的代总理有段鲜为人知的交往。 1949年国共和谈时,章士钊先生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之一参加和谈。章士钊与周恩来、朱启钤均是老朋友了,故周  相似文献   

16.
1946年春,国民党破坏《国共停战协定》,进攻解放区。当时在重庆出席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中央委员王若飞、秦邦宪二同志,于4月8日不顾天气恶劣,乘飞机回延安向中共中央报告和请示。同机的还有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新四军军长叶挺,进步教育家、民主主义人士黄齐生先生,八路军参谋李绍华、彭踊左,随员魏万吉、赵登俊、高琼,叶挺夫人李秀文及其子女等。当天下午,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浓雾失事,机上全部人员罹难。  相似文献   

17.
1946年 1月,根据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叶剑英的命令,时任冀察热辽军参谋长的李聚奎被调入北平军调部工作。   1月 15日,北平军调部中方交通处处长耿飚奉命乘军调部美国方面提供的军用飞机,专程赶往张家口和承德接罗瑞卿和李聚奎。 在赴北平的飞机上,耿飚向李聚奎介绍了军调部的情况。他说:“军调部是根据国共双方关于停止 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机构设在北平,由国共双方和美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其中,美方代表被邀请充任主席,作为三方会议的召集人。我方代表是叶剑英。”他还进一步指出:“目前,我方在军调 部的主要工…  相似文献   

18.
林木 《党史博览》2007,(6):28-29
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是根据国共双方签订的《双十协定》精神,按照国共双方于1946年1月达成的停战协定而于1946年1月14日在北平正式成立的.它是1946年1月7日成立的周恩来、张群(后为张治中)、马歇尔"军事三人小组"的办事机构.  相似文献   

19.
1949年4月,国共和谈破裂.任国民党和谈代表之一的章士钊没有南返,而是留在北平,参加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新政协筹备会.章士钊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新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选择了他做中共诤友的无悔人生.章士钊被选为新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并担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1956年,由周恩来提名,又担任了中央文史馆馆长.  相似文献   

20.
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等应蒋介石电邀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图为毛泽东等离开延安时的合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