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2003,(32)
从中国经济高地起步,跻身世界经济中心,作为中国参与世界竞争最强大的经济选手,长江三角洲正迈向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 面对跨越式发展的重任,面对人们对长三角寄予的厚望,长三角做好了准备吗? 就长三角两省一市(江苏、浙江和上海)各自的经济发展表现而言,将之称为中国经济的三条龙并不为过。2002年,陆地面积只有全国的2.2%、人口数量只占全国10.6%的长三角地区,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0%、出口占全国的30%。与此同时,这里还是跨国公司投资首选之地。 但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长三角的期望,不单单是这两省一市各自的单兵突进,而是形成一种三龙共舞、协调推进的局面。 这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员、物资、信息、资金顺畅流动的平台还远远称不上平整,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任重道远。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协调利益、调整标准、放宽权限、统一规则,边破边立,实行彻底的机制创新,建设良好的制度平台,变经济加法为乘法,是对地方政府的最大挑战。 建设这样的制度平台,也是推动整个中国市场一体化,推动整个中国经济管理体制转型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正因为如此,我们热切地关注长三角,关注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举一动,我们相信,这也就是在关注中国经济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开放程度最高、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的地区之一。邻近长三角的欠发达地区如何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接受这一地区的经济辐射,变区域边缘为开放前沿,已成为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积极探索都市圈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区域整合实力,构筑我国经济再次腾飞所需的世界级都市圈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缓慢,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整体差距较大.通过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在基础设施水平、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城市体系、产业布局等维度的比较分析,找出京津冀一体化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京津冀一体化走出困境的路径选择,以期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是中国几大都市圈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受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缓慢、结构趋同、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困扰。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与财富增长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的国际门户,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区域发展转型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宏观背景下,以城市为载体的多中心经济板块与多中心结构,正在成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多中心间的关联与互动、合作与竞争成为影响和制约区域协同共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多中心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力.采用经济关联性、区位熵、区位断裂点等确定长三角空间关系,利用共生理论分析了长三角多中心共生机理、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基于集群与组团、城市化、创新、梯度与辐射域等为主体的多中心共生协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达913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1%;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地方,区域面积达6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4.3%.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许多少数民族一直处于被压迫受歧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8,(9)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完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合作的重大举措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成渝,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之后.中国经济版图的又一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区域治理模式开始突破分割式治理模式和经济协作式治理模式等传统模式的窠臼,进入经济社会一体化协同式治理模式的新阶段与区域内各省市彼此主动对接、深度互动的新时代。长三角区域内核心城市上海"主动走出去"、上海周边区域中心城市嘉兴与南通等主动对接上海的区域合作创新实践,开创了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的复合创新动力,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规划引领动力、长三角地区多层次多领域多专题的共识协同动力、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上海的主动作为与周边城市主动对接的互动动力等多重动力的复合。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通过密集规划、精准接轨、深化落实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创造了主动对接、全面对接、深度对接等新型区域合作新机制,推动区域治理范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深度转型。由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开辟的区域治理新型空间、新型任务、新型目标、新型绩效的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的实现,昭示着当代中国区域善治发展道路的全新型构。  相似文献   

9.
试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均衡”与“再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选择上,我们走过了“均衡—非均衡—再均衡”的历程。分析比较二次均衡的差异,对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均衡”到“再均衡”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为不平衡。建国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集中在面积仅占全国国土11-3%的东部沿海地区,而占国土面积68%的西北、西南和内蒙的工业仅占全国的9%。为了平衡地区生产力布局,改变沿海与内地的巨大差异,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更重要的,由于国际反华势力的封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七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南五省地区;西北地区。这七个经济区域的形成是实现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形成全国统一有序的大市场。只有按照市场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以及自然地理特点,形成不同的经济区域,各个经济区域发挥自已的优势,各得其所,同时克服一省一区一市的局限性,发挥整体优势,这样的大市场才能形成和发展,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提…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这其中 ,沿海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 ,2 0余年来 ,中国的经济最闪光的地方就出现在沿海地区。跨入新世纪 ,中国的经济仍将需要沿海经济增长的支撑 ,沿海地区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优势进入上世纪 90年代以后 ,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虽然有所波动 ,但上升的势头却是显而易见的。1992年 ,沿海地区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 5 6 .5 5 % ,1995年增加到 5 8.33 % ,1999年进一步上升到 5 8.72 %。从未来的发展走势看 ,沿海…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外资回落,或可成为内资企业起飞的契机长三角地区是近年来全国利用外资总量最大、势头最猛、增长最快的地区,但最近两年,尽管协议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仍在增长,但增幅呈集体回落态势:2005 年前三季度协议外资增幅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年实际到位外资增幅也比上年回落1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论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和谐性,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略超前于经济规模的发展速度,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结构以基础教育为主,没有直接指向区域经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未来教育发展潜力有限,长期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为了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加大国家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倾斜,促进高等教育与西部经济的结合,实现高等教育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从区域层面推动低碳发展将受到低碳经济与地区本位利益、低碳经济与区域平衡发展、低碳经济与区域优化发展三大矛盾制约,因而必须要跳出仅仅从低碳视角研究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狭隘视野。"三大矛盾"将产生两个重大的经济后果:低碳经济区域悖论和碳排放的区际转移,这对于促进落后地区加快发展和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本文认为,应对这两大难题,应当积极推进两大战略:第一,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战略。第二,完善产业转移战略。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6,(1)
正【提案背景】当前区域竞争的高级形态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京津冀的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密度远高于长三角,但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活力总体上与长三角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在于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不足。如果三地联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共建"创新特区",共同推动科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肩负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建设世界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省市之间的合作交流取得较大进展,但仍然存在行政体制约束、系统谋划不充分、资源互补不明显等问题。金山区和平湖市作为上海、浙江两地接壤的地区之一,发挥党组织助  相似文献   

17.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地位、科技地位正在悄悄滑落——调查表明,目前的京津冀地区正面临“内忧外困”:一是区域壁垒导致产业难以实现优势互补,二是外向型经济落后,前者已成为本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首要矛盾。  相似文献   

18.
目前,山区的经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在经济理论的研究领域里,山区经济学还是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建立这门学科已成为实践的迫切要求.山区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世界上多山的国家之一,山地、高原和丘陵共有六百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6%,在国际大国中我国山地比重大(苏联的山地占其国土面积的10%,美国只有15%左右).在全国二千零八十个县份中,约有69%的县处于山区.十亿人口中,有  相似文献   

19.
越南是一个拥有54个民族的统一国家,其中京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其余的53个民族人口占13.8%.大部分少数民族都聚居在山区、偏远地区、边境及海岛上,这些地方都是在国防安全、经济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战略位置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闫利雅 《学理论》2014,(8):177-179
区域经济规模影响区域高职院校的数量与规模,"长三角"高等教育规模比"珠三角"相对大很多;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政策直接决定高职院校发展的财政投入、办学理念转变和发展战略;区域文化影响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民众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