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人工授精在我国虽然仅是近几年的事,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冷冻精子复苏率和人工授精妊娠率都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许多因丈夫患遗传病或不育症的妇女借助人工授精技术而喜得贵子。科学的进步使用人工手段培育胎儿成为现实,同时也给现存的家庭伦理及法律提出了新的课题。从我国上海市一例人工授精婴儿引起的纠纷案件来看,我国法律面临的现实是: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科学的发展迫使法律必须走出困域之谷。因而对人工生育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人工授精有同质人工授精和异质人工授精之分。同质人工授精是指丈夫精液正常,因性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等原因而不能自然受孕的情况下,用丈夫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的办法使妻子怀孕生孩子。由此而产生的孩子,不会产生特殊的法律概念。异质人工授精是指男方患有死精症、无精症或精子数量不足等疾病、经长期治疗无效者,而由医院提供匿名健康者的精液,做人工授精术。  相似文献   

2.
新生殖技术为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随着人工授精婴儿的降临和试管婴儿的问世,与此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接踵而至。本文拟从人工授精、体外授精两个角度,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人工授精的法律问题 人工授精是医学飞速发展的产物,自1799年英国的John Hunter 首次试验成功之后,这一新生殖技术已被英、美、法、意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我国在人工授精方面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自1981年以来,我国相继有17个省市建立了人工冷冻精子库和人工授精门诊,因而人工授精的法律问题也就不能不引…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代生殖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应用人工生育技术,给父母子女关系带来新的变化。关于人工生育子女问题,我国法律尚无明文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因人工生育子女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如何确认亲子关系,解决抚养纠纷,须得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笔者仅就人工生育子女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所谓人工生育子女(即人工授精所生子女)是指一切非通过男女之间自然的性行为而使妇女受孕所生育的子女。为了更好地确认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及其父母子女关系,我们首先对人工授精技术加以分类。人工授精技术可分…  相似文献   

4.
人工授精是医学飞速发展的产物,自1799年英国的John Hunt e r首次试验成功之后,这一新生殖技术已被英、美、法、意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我国在人工授精方面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自1981年以来,我国相继有17个省市建立了人工冷冻精子库和人工授精门诊.随着人工授精婴儿的降临,与此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接踵而至.笔者拟从立法的角度略抒浅见,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5.
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是指用人工方法使卵子受精的一种技术.最初它应用于家畜和鱼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这一广泛适用于动物繁殖的方式已被应用于人类.它是指不是通过性交方式而是通过诸如注射器之类的器械将精液注入妇女的子宫内而使其怀孕的一种方法.1799年,英国外科医生约翰·亨特(John Hanter)将人工授精技术最初实施于人类.美国妇产科医生J·马里恩(J·Marich Sims)于1866年,用其夫的精液试验成功.据有关资料统计,至今,美国已有80,000-100,000人工授精儿诞生,法国则每年有1000个人工授精儿诞生,美国有些单身妇女也要求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在我国还是一  相似文献   

6.
人工授精生殖技术的相关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授精生殖技术的相关法律问题王志毅姜展红据最保守的估计,我国目前约有10%—15%的人患有不育症。人工授精技术由于在治疗不育、优生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这一崭新的生殖技术还对社会传统伦理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  相似文献   

7.
人工授精民事法律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评介了世界各国有关人工授精的立法(?)践之后指出,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可适用婚生子女的推定方式来确定人工授精子女的法律地位。作者还提出了制订“人工授精条例”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8.
供精人工授精生育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供精人工授精是一项成熟的人工生殖技术,但亦引发较多的法律问题。本文就单身女性能否采用供精人工授精生育、供精人工授精中的同意原则、供精人工授精中的亲子关系及对供精者的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将精液直接输入子宫,使精子与卵子相会,导致妇女怀孕的非自然生殖技术。具体可分为:同源(同质)人工授精,即使用丈夫的精液(AIH)和异源(异质)人工授精,即使用非丈夫的精液(下称AID)。利用AID是因为男子不育,有严重的遗传病或精子缺乏等。AID技术对人类生殖领域的冲击、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的出现将人类的自身生产分裂为用技术繁殖和自然生殖两大类。但问题的复杂性不仅仅在于此,而是AID引起的一系列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丈夫向妻子隐瞒情况,对妻子施行人工授精,在离婚时争养人工授精所生女儿的具体案例,分析了人工授精的概念、种类,以及人工授精所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同时,本案的处理中,应如何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问题,文中将结合本案具体情况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1.
一、胚胎研究和人工授精的法规。胚胎研究和人工授精的意义在于:1.可以治疗不育,满足不育夫妇生育孩子的愿望;2.保证优生,即在受精卵人工植入子宫前可以检查有无遗传病和其他缺陷;3.改善体外授精技术。目前人工授精技术成功率仅为20%,需要研究受精卵(胚胎)来探索和改进;4.有利于移植胎儿组织治病,例如什么时期的胎儿组织适宜治疗何种疾病、效果最好等;5.有助于征服癌症。因为胚胎细胞在某些方面与癌细胞生长相似,研究胚胎能解开癌症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立法上对于人工授精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做出规定,笔者认为有必要确立异源人工授精生育子女与父母之间属于一种新型的、不可以通过人为方式解除的父母子女关系。对于人工授精生育子女知情权的问题,有必要在保证捐精者隐私权的前提下赋予人工授精生育子女知情权,这也是对其人身权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人工授精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同质人工授精,即使用丈夫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简称AIH,适用于男方反向射精或精子稀少者;另一种是异质人工授精,即使用供体精液进行人工授精,简称AID,适用于男方精液中无精子、患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等情况。同质人工授精并不产生重大的法律问题,它与正常怀孕的区别仅在于授精的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因而,子女作为婚生子女的地位也不会发生问题。纠纷的出现,往往因异质人工授精所生子女而产生。根据现有的法学理论,亲子关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血亲,二是拟制血亲。拟制血亲最普遍的被法律认可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因人工授精而引起的离婚案件,我认为应将孩子认定为婚生子,理由如下: 第一,从法理上讲,根据婚姻法规定:婚姻存续期间所生子女是婚生子,父母与小孩应有婚生关系。男孩的出生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所以符合婚生子的根本特征。且其子的出生是主观双方愿望和客观上  相似文献   

15.
江苏南京有一对夫妇,不能生育的丈夫金开富一心想当“爸爸”,妻子借助人工授精怀了孕。谁知,孩子刚怀上。金开富就查出了癌症。弥留之际,金开富留下了“坚决不要人工授精孩子,晚期房产赠与父母”的遗嘱。正是这份遗嘱,在金开富死后引发了一场婆媳遗产争夺大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殖过程已经进入到了可以利用生殖技术,代替性交、输卵管受精、植入子宫、子宫内妊娠的自然生殖过程阶段。也就是说,可以利用非自然生殖方式,来代替自然生殖方式。非自然生殖技术包括三种基本形式:人工授精(AI,ArtificialInsemination──分为二类:同源人工授精AIH,ArtificialInseminationbyHusband,异源人工授精AID,ArtifificialInseminationbyDonor);体外受精(IVF,InVirtoFertilisation)和无性生殖(Clone)。1997年2月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无性繁殖技术成功地培育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供精人工授精技术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尤其是应用供精人工授精技术所生子女的亲子关系、AID子女是否享有知情权以及使用该项技术的主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坤 《犯罪研究》2010,(6):57-63
人工授精手术一方面满足了不孕不育家庭对生育后代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成为某些人谋取非法利益的手段。在巨大利益的引诱下,买卖人体胚胎、强取人体胚胎、非法实施人工授精手术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多,极大地危害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人体生命健康,同时引发了许多伦理道德问题。对于这些危害较为严重的行为,有必要及时利用刑事法律予以规制与防范。  相似文献   

19.
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与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与法一、概述随着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等生殖医疗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使孩子的出生,即人的生命的形成,有了他人的插手。这就产生了一个伦理上是否容许的问题,而且这不仅仅是伦理上的问题,还是一个涉及到亲子关系的社会问题,最终还涉及到法律上可以允...  相似文献   

20.
某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桩特殊的离婚案,在孩子的归属问题上,法官迟迟无法判决。这是全国罕见的离婚案中因施行人工授精而引起的子女归属纠纷。 男女双方5年前经人介绍认识结婚,后因男方不育,1992年夫妻双方同意,女方到医院接受人工受精,植入他人精子,去年5月生了个可爱的男孩。但在小孩近1岁时,女方以双方感情破裂提出离婚,法院拟判离,但双方都争要小孩抚养权,小孩该判给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